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高中教育论文 >

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与工作投入的关系 ——人生目的感的调节作用

发布时间:2021-11-27 11:10
  一种被称为“职业倦怠”的现代社会疾病逐渐蔓延到各行各业,由于压力来源较多、压力强度较大,教师成为职业倦怠的高发群体。职业倦怠会影响教师的工作投入,以往不少研究表明职业倦怠与工作投入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但对二者之间关系是否受第三变量的影响以及受哪些第三变量影响的研究较少。由于人生目的感能够给个体带来更多良好的状态且对消极状态和消极发展结果具有抵御作用,所以本研究立足人生目的感的视角,以其为调节变量,职业倦怠为自变量,工作投入为因变量,分析探讨人生目的感在职业倦怠与工作投入之间的作用,以期为中小学教师人生目的感及工作投入水平的提高,职业倦怠的减缓乃至消除提供理论支持。本研究选取中小学教师为研究对象,采用实证研究的方法,通过现场发放问卷的形式,对所得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得出以下结论:第一,职业倦怠、工作投入、人生目的感三个变量在人口统计学上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具体来说:在性别方面,三变量均未表现出显著差异;在教龄方面,从教时间较短的教师职业倦怠水平高于从教时间较长的教师,人生目的感水平低于从教时间较长的教师;在职称方面,中级职称及以上教师职业倦怠水平低于低职称教师,工作投入水平高于低职... 

【文章来源】:青岛大学山东省

【文章页数】:6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与工作投入的关系 ——人生目的感的调节作用


拥有人生目的感在个人成就感和活力之间的调节效应

个人成就感,维度,调节作用,模型


青岛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模型 1 模型 2 模型β β βΔR20.047 0.212*** 0.024ΔF 0.954 24.614*** 5.688注:*表示 p <0.05;**表示 p <0.01;***表示 p <0.001.如表 4.15 所示:第一步将性别、年龄等人口统计学变量引入模型,分析其第二步将个人成就感与拥有人生目的感两个维度引入模型,二者对奉献维度较强的预测能力(分别为 p<0.001 和 p<0.05);第三步将个人成就感与拥有的感的交互项引入模型,发现其 p<0.05,且ΔR2与ΔF 的 p 值均达到统计学显著性水平,因此得出拥有人生目的感维度在个人成就感维度与奉献维度之调节作用。其调节效应图如下图 4.3 所示:

工作投入,个人成就感,调节作用,家庭状况


图 4.4 拥有人生目的感在个人成就感和专注之间的调节效应(九)人生目的感对非人性化与工作投入的调节作用表 4.17 拥有人生目的感调节非人性化对工作投入的分层回归表模型 1 模型 2 模型 3β β β第一步 性别 1.023 0.728 0.763年龄 3.514 2.661 2.672教龄 -0.856 -1.154 -1.152职称 0.385 0.811 0.818任教学段 -0.247 -0.120 -0.128婚姻状况 0.616 1.132 1.152家庭状况 0.787 1.054 1.061平均月收入 -0.973 -0.463 -0.473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中国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总体特点与差异表现[J]. 伍新春,齐亚静,臧伟伟.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01)
[2]人生目的:一个能预示积极发展的心理结构[J]. 兰公瑞,李厚仪,盖笑松.  心理科学进展. 2017(12)
[3]延安市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与工作投入的关系研究[J]. 张海霞,郭成.  医学与社会. 2017(05)
[4]积极心理学视域下的高职教师职业倦怠探析[J]. 孔巧丽.  新疆职业教育研究. 2017(01)
[5]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问卷的进一步修订[J]. 伍新春,齐亚静,余蓉蓉,臧伟伟.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16(05)
[6]中小学教师工作投入与工作量状况调查[J]. 李新翠.  中国特殊教育. 2016(05)
[7]教师工作要求的分类——基于对职业倦怠和工作投入的影响研究[J]. 齐亚静,伍新春,胡博.  教育研究. 2016(02)
[8]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现状及影响因素的研究[J]. 胡洪强,刘丽书,陈旭远.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03)
[9]职业倦怠在中小学教师工作家庭冲突与主观幸福感间的中介效应分析[J]. 杨玲,付超,赵鑫,陈琳,闫红丽,张燕.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15(02)
[10]职业院校教师情感承诺与职业倦怠的关系:情感承诺的中介作用和职称的调节作用[J]. 康勇军,王霄,屈正良.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14(05)

硕士论文
[1]中小学教师感知领导风格与工作投入的关系研究[D]. 胡文娟.南京师范大学 2017
[2]髙中生人生目的在青少年积极发展中的作用研究[D]. 李厚仪.东北师范大学 2015
[3]幼儿教师职业压力对职业倦怠的影响:社会支持的调节作用[D]. 王楠.西北师范大学 2015
[4]S市职业中专教师职业倦怠情况调查研究[D]. 李红.电子科技大学 2014
[5]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现状及其与社会支持、主动性人格的关系研究[D]. 于飞飞.南京师范大学 2013
[6]中小学教师工作投入及影响因素的研究[D]. 韦官玲.广州大学 2010
[7]工作资源、个人资源与工作投入的关系研究[D]. 段陆生.河南大学 2008



本文编号:352216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ongdengjiaoyulunwen/352216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9c4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