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民法论文 >

大数据征信中消费者的信用权益保护研究

发布时间:2022-08-07 18:06
  大数据信息庞杂、实时更新,为消费者获取循环动态的信用利益提供了有利条件,但大数据机构征信活动的商业利益偏向,可能在不同程度减损消费者信用权益的经济价值。现有的法律制度仅能实现人格利益方面的保护,而消费信用权益中最关键的经济利益损失却难获救济。为弥补这一缺漏,应将信用权益纳入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调整范围,确立消费者在信用权益中所享有的知悉权、自主选择权、公平交易权、赔偿权,以惩罚性赔偿责任为消费信用权益护航。 

【文章页数】:4 页

【文章目录】:
一、 引论
二、 大数据征信中消费者的信用权益
    (一)消费者信用权益以个人信用的数字人格为基础
    (二)消费信用权益呈现动态循环形式
    (三)消费信用权益以经济利益或预期机会为主
三、 大数据征信给消费者信用权益带来的挑战
    (一)“霸王”合同限制消费者的信用自主
        1. 合同采取“格式条款+点击同意”的形式订立,未充分保障消费者的意思自治
        2. 以征信机构的“数据收集评价权”为主的合同内容,未赋予消费者信用异议权
        3. 大数据征信的信用消费合同主体关系复杂,未明确规范主体之间的侵权责任
    (二)任意性数据分析损害消费者的信用利益
        1. 征信数据来源广泛且多变,难以实现消费者即时的信用知情权
        2. 征信数据质量良莠不齐,难以反映消费者真实的信用状况
        3. 信用评分指标多维、算法各异,难以形成统一的征信报告
    (三)商家逐利裹挟消费者的信用价值
        1. 征信机构非独立第三方,信用评价结果存在利益偏向
        2. 征信机构间形成数据壁垒,消费者的信用状况断层
四、 大数据征信中消费信用权益保护的途径探讨
    (一)现有法律对消费者的信用权益保护
        1. 以《合同法》保障消费者的信用契约自由
        2. 以《民法》救济消费者的信用人格权利
    (二)法律上对消费者的信用经济利益的救济局限
    (三)从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确立信用权益保护
        1. 消费信用权益纳入《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合理性之证成
        2. 消费信用权益纳入《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体系构建
            (1)肯定信用消费服务在《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的客体地位
            (2)明确消费信用在《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的权利
            (3)设计惩罚性赔偿责任
五、 结语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民法典人格权编草案逻辑结构的特点与问题[J]. 杨立新.  东方法学. 2019(02)
[2]征信机构侵犯个人信用权的构成要件新探[J]. 翟相娟.  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02)
[3]交易成本经济学视角下的我国征信业发展[J]. 吕阳.  理论界. 2008(05)



本文编号:367079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minfalunwen/367079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068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