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理论论文 >

中美教育目的的取向之比较分析—个人、家庭、国家教育目的的视角及其整合

发布时间:2024-06-11 04:43
  古往今来,主体不同,其教育目的亦有差异。个人、家庭和国家以不同需要为依据,厘定了各不相同的教育目的。不同时期,不同国家,三者表现各异。中美两国在三者关系上历经演变,显示了不同的取向。 从历史上看,中国三者的关系表现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目的性链条:美国三者关系,不同时期,各有侧重,教育目的由“私人”的单一属性,转向个人、家庭、国家的共有属性,总体而言,主要以社会个体为中心,强调教育要以“所有儿童”为目的。 就现状而言,在学生学习目的与国家教育目的关系上,一方面,表现为学生学习目的的国家属性偏低,另一方面,表现为我国的教育目的对学生个性的发展不够重视。美国则出现了过分尊重学生的愿望、要求的问题。在家长意图和学生学习目的关系方面,中美两国家长都表示了对子女的关心。不同的是,美国家长注意子女能力的养成,尊重子女的意愿,鼓励子女自我选择。中国家长则以智育为主,主动替子女谋划“幸福”的未来。在家庭、国家教育目的关系方面,美国家庭教育目的多元化明显,国家尊重家长的意愿,两者具有较大一致性;中国家庭教育目的以“应试”为主,与国家培养“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相矛盾。 ...

【文章页数】:8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前言
一、 中美教育目的取向之历史追溯
    (一) 美国教育史上教育目的取向回顾
    (二) 中国教育史上教育目的取向溯源
    (三) 中美教育史上教育目的取向比较
二、 中美教育目的取向之现实透视
    (一) 中国教育目的取向
    (二) 美国教育目的取向
三、 中美教育目的取向比较
    (一) 中美学生学习目的与国家教育目的取向比较
    (二) 中美学生学习目的与家庭教育目的取向比较
    (三) 中美家庭、国家教育目的取向比较
    (四) 小结
四、 影响教育目的取向之因素分析
    (一) 社会原因分析
    (二) 主体原因分析
五、 个人、家庭、国家教育目的整合及其途径
    (一) 个人、家庭、国家教育目的之整合
    (二) 教育目的整合之必要性与可能性
    (三) 教育目的整合之途径
结语
主要参考书目
附录
致谢



本文编号:399242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ilunlunwen/399242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35c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