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理论论文 >

“教育是什么”的辩证探索

发布时间:2024-06-14 01:15
  采用辩证法探索“教育是什么”意味着在“概念之流”(教育史)和“概念之网”(教育学及相关学科)中把握“教育”。通过解读文本,希腊三杰的“教育”被分别概括为“引导”、“塑造”和“教导”。这三个概念彼此同化,形成一个“辨证的圆圈”,并在河流的隐喻中得到直观的阐释。 人类学和文化学可以提供“教育”是什么的启示。遗传是生命的本质属性,印刻作为动物的社会性学习,可以视为遗传的继续,而人类的文化印刻则可视为动物习性印刻的继续。文化印刻以指令的方式存在,可分为强制指令和浪漫指令。教育即专门化的文化印刻,简单的说,“教育即印刻”(命题一),印刻首先是教导,继而是塑造,最后又成为引导。这时就过渡到“教育即生长"(命题二)。指向生长的作为首先是引导,继而是塑造,最后又走向教导。两个命题彼此过渡,于是得到合题:“教育即倾向性的形成”,而“生长”和“印刻”被建立为教育的基本矛盾。这对矛盾相互中介,相互转化,同时又处于永恒的冲突中。“倾向性的形成”可视为教育的一般定义,但对我们来说,“教育即激活”(命题三)。激活涵盖全面的人性,是手段和目的的统一。

【文章页数】:5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一、文献综述
    二、研究方法
    三、研究成果
上篇 历史的初步探索
    第一章 苏格拉底:教育即“引导”
        第一节 教育的发生:“智慧”与“亲属关系”
        第二节 教育的实施:“无知”与对话
        第三节 教育即“引导”
    第二章 柏拉图:教育即“塑造”
        第一节 “塑造”:“引导”的嬗变
        第二节 “塑造”:从艺术到教育
            一、整体性原则
            二、“材料”的特性
            三、“材料”的选择
        第三节 “塑造”:“陶冶”与“转向”
            一、习俗教育:“陶冶”与“训练”
            二、哲学教育:“转向”与“选择”
        第四节 教育:从“引导”到“塑造”
    第三章 亚里士多德:教育即“教导”
        第一节 教育的目的
        第二节 智育
            一、“潜能”
            二、“知识”
            三、“传授”和“教导”
            四、“思辨”
        第三节 德育
            一、伦理德性
            二、伦理德性的培养
        第四节 教育:从“塑造”到“教导”
    第四章 引导、塑造和教导
下篇 猜想及初步论证
    第五章 生物的遗传和印刻
        第一节 生命和遗传
        第二节 动物和印刻
            一、印刻的词源
            二、印刻的机制
            三、印刻和遗传
    第六章 人和文化印刻
        第一节 人类婴儿的印刻及其历史角色
        第二节 文化和文化指令
        第三节 文化印刻
        第四节 文化印刻的开放
        第五节 教育作为文化印刻
    第七章 教育:印刻-生长-激活
        第一节 印刻的隐喻和原理
        第二节 教育即印刻
        第三节 教育即生长
        第四节 教育的基本矛盾
        第五节 教育即激活
小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后记



本文编号:399392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ilunlunwen/399392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8a2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