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初中教育论文 >

高一化学习题课优效教学策略与实践研究

发布时间:2017-03-24 18:11

  本文关键词:高一化学习题课优效教学策略与实践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随着时间的推移,教育政策在转变,课堂环境、学生素质也在变化,这就要求教师的行为应该有所转变,因此,优效教学是一个长期动态的概念。教育追求的不仅是短期内学生学习成绩和兴趣的提高,更是追求长期的教学效益、学生对该学科的理解以及学科能力的提高,追求的是学生终身学习的过程以及教育对人综合、持久、深远的影响。要实现这个目标,就必须优效教学,优效教学也是与时俱进的课题。本文在查阅习题课优效教学相关文献的基础上,以高一化学习题课为研究对象,分析习题课在化学课中的地位和作用,通过问卷调查法与访谈法相结合的方式对吉林省汪清第四中学全体化学教师进行有关高中化学习题课教学现状的调查,从中发现教师对习题课的态度、授课时教师的行为以及课后教师的反思机制三方面存在问题,为本论文提供研究的依据。其次,以巴班斯基的教学最优化理论和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为本论文的理论基础,从而确定本论文研究的评价标准。然后,根据化学习题课教学现状,针对不同类型的习题课提出相应的优效教学策略,如一卷两改,及时有效;精心备题,精心提问;错因分析,习题跟进;优化教具,知识竞赛;学生讲题,师生反思。最后,采取行动研究法对高一化学习题课优效教学策略进行实践,实践结果表明,实践前两个班级学生的化学成绩、兴趣和习惯无明显差异,实践后,实验班学生平均成绩比对照班多7.38分,在优秀和及格分数段的学生人数明显增多,学习化学的兴趣明显提高,学习化学的习惯有所改变,两个班级有明显差异。研究表明,习题课占据无法替代的地位,习题课优效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方法之一。不同类型的习题课采取不同的优效教学策略可丰富课堂,有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有利于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同时,师生之间的合作学习也变得有效和愉悦。虽然本论文研究结果比较令人满意的,但仍存不足,如实践时间短、针对学优生的策略较少,这是日后需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化学 习题课 优效教学 教学策略 实践
【学位授予单位】:内蒙古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G633.6
【目录】:
  • 中文摘要3-4
  • ABSTRACT4-8
  • 1 绪论8-16
  • 1.1 课题的提出8-11
  • 1.1.1 习题课是化学课的重要组成部分8-9
  • 1.1.2 习题课在高一化学教学中的作用9-11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11-14
  • 1.2.1 国外研究现状11
  • 1.2.2 国内研究现状11-14
  • 1.3 研究的主要内容与方法14
  • 1.3.1 研究的主要内容14
  • 1.3.2 研究的方法14
  • 1.4 研究的意义14-16
  • 1.4.1 理论意义14-15
  • 1.4.2 实践意义15-16
  • 2 习题课优效教学策略理论综述16-19
  • 2.1 核心概念界定16-17
  • 2.1.1 习题课的概念界定16
  • 2.1.2 优效教学相关概念界定16-17
  • 2.2 习题课优效教学策略研究的理论基础17-19
  • 2.2.1 教学最优化理论17
  • 2.2.2 最近发展区理论17-19
  • 3 高中化学习题课教学现状调查分析19-27
  • 3.1 调查对象19
  • 3.2 调查材料19
  • 3.3 调查结果统计与分析19-27
  • 4 高一化学习题课优效教学策略27-38
  • 4.1 一卷两改,及时有效27
  • 4.2 精心备题,精心提问27-31
  • 4.2.1 精心备题28-29
  • 4.2.2 精心提问29-31
  • 4.3 错因分析,,习题跟进31-33
  • 4.3.1 错因分析31-33
  • 4.3.2 习题跟进33
  • 4.4 优化教具,知识竞赛33-35
  • 4.4.1 优化教具33-34
  • 4.4.2 知识竞赛34-35
  • 4.5 学生讲题,师生反思35-38
  • 5 高一化学习题课优效教学策略实践研究38-46
  • 5.1 研究目的38
  • 5.2 研究对象的选取38
  • 5.3 研究过程38
  • 5.4 研究结果分析38-46
  • 5.4.1 学习成绩分析38-41
  • 5.4.2 问卷分析41-46
  • 6 结论与不足46-48
  • 参考文献48-50
  • 附录 150-52
  • 附录 252-54
  • 致谢54

  本文关键词:高一化学习题课优效教学策略与实践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6598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chuzhongjiaoyu/26598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9b3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