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初中教育论文 >

济南市历城区中小学大课间体育活动现状调查与对策分析

发布时间:2017-03-25 09:13

  本文关键词:济南市历城区中小学大课间体育活动现状调查与对策分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入,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身心健康的认识日益加强。体育活动作为增强身体素质,娱乐身心的作用逐渐体现出来。体育活动在人们生活中的地位不断提高,从而掀起了全民健身的热潮。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是民族的希望,是社会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然而从全国学生体质监测的数据中可以看出,“肺活量水平继续呈下降趋势,我国大、中、小学生各年龄组肺活量水平继续下降。速度、爆发力、力量耐力、耐力素质水平进一步下降,不同指标下降幅度呈现不同特点;学生中超重与肥胖检出率继续增加,成为影响学生营养健康状况的另一大因素。鉴于此,国务院针对学生体质下降的情况制定并下发了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锻炼,增强青少年身体素质的意见,通过“阳光体育”的开展,指引广大青少年学生走出教室、走进活动场地、在自然条件下,进行体育活动,最终目标是使学生提高锻炼的意识,从而提高学生身心的健康水平。由此大课间体育活动蓬勃发展开来。大课间体育活动是在原有的课间操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学校体育新型的组织形式,与传统课间操相比,内容丰富,活动时间较长,组织形式灵活,活动负荷量适中,大课间体育活动不但可以消除学生上室内课的疲劳,并且对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具有很好的作用。大课间体育活动将内容单一、形式枯燥的传统课间操转变为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大课间。历城区教育局始终以“健康第一”作为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指导思想,为了保证学生在校每天锻炼一小时,2006年初在全区开展起了大课间体育活动。历城区各中小学结合本学校的实际,在时间上保证每天一小时的大课间体育活动时间,内容上根据中小学不同学段的特点选择合适的大课间活动内容。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对历城区中小学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内容、时间、对活动认识现状以及学生参与、活动负荷量、制约因素、评价方式进行调查研究。研究表明:一、历城区中小学学生,持参与大课间态度的91.89%,学生参与度,小学生人数比例最高,其次是初中,最后是高中,相反无所谓与不参与人数比例高中最高,初中次之,小学最少。大部分学生认识到了大课间体育活动的作用,开展大课间体育活动的目的和意义。历城区中小学校长、体育老师都认为学校开展大课间体育活动是非常有必要的;大多数家长非常愿意孩子参加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对学校开展大课间持积极态度。二、历城区中小学大课间具体活动时间是一般是上午第二节课后,下午第二节课后。70%学校大课间体育活动总时间在30分钟到60分钟。三、历城区中小学在制定大课间内容时大部分学校考虑到了学生兴趣、场地器材、实际效果等因素,但是更新率较低,而且具体活动的内容相对单一,没有形成学校特色;历城区中小学都开展了大课间体育活动,但是在特殊天气下90%的学校没有室内大课间体育活动。四、无论是小学生还是中学生,对游戏类的项目喜欢程度没有大的差异。球类项目上存在着男女生的差异.五、历城区中小学有92.86%的体育老师考虑到的大课间体育活动的负荷量;历城区中小学生在参加完大课间体育活动后感觉比较累比例只占8.41%;说明历城区大课间体育活动控制的负荷量比较好。六、历城区中小学各学校都能对大课间体育活动进行评价,只是部分学校不经常开展。大课间评价制度有待完善。七、场地器材的限制是影响历城区中小学大课间体育活动的最大的因素,直接制约着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开展。八、历城区组织关于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培训较少;历城区中小学影响学生参加大课间体育活动的首要因素是学生学习压力大排在第一位。
【关键词】:历城区 中小学 大课间体育活动 现状 对策分析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G633.96
【目录】:
  • 摘要7-9
  • Abstract9-12
  • 1 前言12-17
  • 1.1 选题的依据12-14
  • 1.2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14-17
  • 1.2.1 选题的目的14-15
  • 1.2.2 选题的意义15-17
  • 2 文献综述17-25
  •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17-18
  • 2.1.1 课间操17
  • 2.1.2 大课间体育活动17-18
  • 2.2 国内研究现状18-24
  • 2.2.1 影响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因素研究19-20
  • 2.2.2 大课间体育活动模式的探究20-21
  • 2.2.3 内容选取方面的研究21-22
  • 2.2.4 大课间体育活动功能的研究22-24
  • 2.3 国外研究现状24-25
  • 3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25-28
  • 3.1 研究对象25-26
  • 3.1.1 本文以历城区中小学大课间体育活动现状可行性为研究对象25
  • 3.1.2 研究对象的抽样25
  • 3.1.3 样本基本情况(表 1)25-26
  • 3.2 运用的方法26-28
  • 3.2.1 文献资料法26-27
  • 3.2.2 访谈法27
  • 3.2.3 问卷调查法27-28
  • 3.2.3.1 问卷设计27
  • 3.2.3.2 问卷的发放与回收27-28
  • 3.2.3.3 问卷的效度检验28
  • 3.2.3.4 问卷的信度检验28
  • 3.2.4 数理统计法28
  • 4 研究结果与分析讨论28-55
  • 4.1 历城区中小学生、学生家长、教师和校长对大课间体育活动开展的认识28-37
  • 4.1.1 学生对大课间体育活动的认识28-34
  • 4.1.2 学生家长对大课间体育活动的认识34-35
  • 4.1.3 教师和校长对大课间体育活动的认识35-37
  • 4.2 历城区中小学大课间体育活动时间调查分析37-39
  • 4.2.1 大课间体育活动时间安排方式37
  • 4.2.2 大课间体育活动每天总时间37-38
  • 4.2.3 大课间体育活动恶劣天气下开展情况38-39
  • 4.3 历城区中小学大课间体育活动内容的调查分析39-44
  • 4.3.1 大课间内容合理性调查分析39-43
  • 4.3.2 学生对大课间体育活动项目的喜欢程度调查分析43-44
  • 4.4 历城区中小学大课间体育活动内容选择、编排与学生活动后效果基于负荷量的调查研究44-48
  • 4.4.1 大课间体育活动的负荷量调查分析45-46
  • 4.4.2 学生参加大课间体育活动后表现调查研究46-48
  • 4.5 历城区中小学大课间体育活动评价体系调查分析48-50
  • 4.5.1 大课间评价的经常性调查分析48-49
  • 4.5.2 大课间评比结果纳入班主任和体育老师考核情况调查分析49
  • 4.5.3 评价大课间体育活动效果指标调查分析49-50
  • 4.6 历城区中小学大课间制约因素的探究与对策分析50-55
  • 4.6.1 制约历城区中小学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因素调查研究50-54
  • 4.6.2 制约历城区中小学大课间体育活动因素的对策54-55
  • 5 结论与建议55-57
  • 5.1 结论55-56
  • 5.2 建议56-57
  • 参考文献57-60
  • 附录60-67
  • 致谢67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彭芳;刘勤;;中小学大课间体育活动现状与策略[J];教学与管理;2014年28期

2 何少钧;;论体育运动对智力发展的影响[J];体育世界(学术版);2011年09期

3 伍书春;;提高大课间锻炼实效性的思考[J];运动;2011年08期

4 闫红霞;;菏泽市牡丹区中学大课间体育活动开展现状的调查[J];科技信息;2011年22期

5 倪建清;;南通市区小学大课间体育活动开展情况调查研究[J];中华武术(研究);2011年06期

6 付建强;冯峰;牛大三;张宏磊;;衡水市区中学大课间体育活动现状与分析[J];衡水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7 郁东;李强;朱乔;;对江苏省中小学开展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初步探析[J];体育科技;2010年04期

8 纪成周;钟声;;影响高中大课间体育活动开展的六大因素及对策研究[J];运动;2010年10期

9 陈达君;;立足五性 提高实效——改进大课间体育活动的探索[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10年03期

10 章立早;;关于中小学开展“大课间”活动的若干问题[J];教学与管理;2008年34期


  本文关键词:济南市历城区中小学大课间体育活动现状调查与对策分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6698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chuzhongjiaoyu/26698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8f1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