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初中教育论文 >

多元解读视角下的高中诗歌阅读教学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02 18:12

  本文关键词:多元解读视角下的高中诗歌阅读教学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中国是诗歌的王国,诗歌历经千年绵延不断,其中蕴含的精神与文化早已深深地内化在民族的血液中。诗歌作为高中语文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因其文本语言的多义性、意境的模糊性、主体的复杂性,一直是学生学习的重点难点所在。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版)》在阅读鉴赏模块中提出“学习多角度多层次地阅读,对优秀作品能够常读常新,获得新的体验和发现。”由此多元解读正式成为课程标准的一部分,并在阅读教学开展实施。多元解读主要指在阅读过程中,读者充分调动已有的认知经验,通过层层深入的方法,与作品作者进行多维对话,从而得出具有个性色彩的种种有说服力的解读。在多元解读过程中要尊重以下原则:一是尊重作者、作品的特殊地位;二是尊重读者的独特阅读体验;三是在多元解读过程中要防止滥读现象发生。由于高中诗歌文本的特点以及高中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使得高中诗歌阅读教学更为重视文本多元意蕴探究、讲求填补诗歌“空白”、突出主体的接受性、注重学生审美能力训练等特点,所以在多元解读视野下的高中诗歌阅读教学具有以下优势:有助于构建民主气氛,提高主体意识;有助于启发创新思维,实现深层解读;有助于改进教学方式,落实自主探究。经过调查我们发现多元解读高中诗歌阅读教学中依旧存在以下问题:从学生学习方面来说,一是缺乏“前结构”阅读积累;二是不了解多元解读具体方法。从教师方面来说,一是教师相关文学教育学知识积累不足;二是教师备课资料来源有限。从教学方法及评价来说,一是教学方法单一缺乏探究能力培养;二是教学评价方式单一。究其背后原因主要是:受应试教育的指向标影响、教师自身多元解读能力有待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不高、课程改革并没有落实到语文教学实践中等,从而影响了多元解读在高中诗歌阅读教学中的发展。基于以上问题及原因,在开展高中诗歌多元解读阅读教学中,我们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教学策略的实施:首先,要积淀高中诗歌阅读教学多元解读的准备,包括要强化教师专业素质;增进学生“前结构”积累;利用课堂资源,促使师生多元对话。其次,要落实高中诗歌阅读教学多元解读具体过程,包括细化高中诗歌多元解读阅读教学过程、创新高中诗歌多元解读方法。最后,要革新高中诗歌阅读教学多元解读评价标准,。包括建立多元作业模式、改进评价方法。
【关键词】:多元解读 高中诗歌阅读教学 阅读教学策略
【学位授予单位】:湖南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G633.33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10
  • 第一章 绪论10-18
  • 1.1 选题背景10-11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11-12
  • 1.3 研究的现状12-16
  • 1.3.1 多元解读研究12-13
  • 1.3.2 高中诗歌阅读教学研究13-15
  • 1.3.3 多元解读运用语文阅读教学研究15-16
  • 1.4 研究的思路、内容与方法16-18
  • 第二章 多元解读与高中诗歌阅读教学18-30
  • 2.1 多元解读及其原则18-21
  • 2.1.1 多元解读18-19
  • 2.1.2 多元解读原则19-21
  • 2.2 高中诗歌阅读教学及其特点21-25
  • 2.2.1 重视文本多元意蕴探究21-23
  • 2.2.2 讲求诗歌“空白”填补23-24
  • 2.2.3 突出学生主体接受性24-25
  • 2.2.4 注重审美能力训练25
  • 2.3 多元解读在高中诗歌阅读教学中的价值25-30
  • 2.3.1 构建民主气氛,提高主体意识25-26
  • 2.3.2 启发创新思维,实现深层解读26-27
  • 2.3.3 改进教学方式,落实自主探究27-30
  • 第三章 高中诗歌多元解读阅读教学现状调查分析30-47
  • 3.1 调查方法及内容30-32
  • 3.1.1 调查方法30
  • 3.1.2 调查内容30-32
  • 3.2 调查情况分析32-42
  • 3.2.1 教师问卷调查情况分析32-37
  • 3.2.2 学生问卷调查情况分析37-42
  • 3.3 高中诗歌多元解读阅读教学中的问题及原因42-47
  • 3.3.1 高中诗歌多元解读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42-45
  • 3.3.2 高中诗歌多元解读阅读教学中存在问题的原因45-47
  • 第四章 多元解读视角下高中诗歌阅读教学策略47-59
  • 4.1 积淀高中诗歌阅读教学多元解读准备47-49
  • 4.1.1 强化教师的专业素养,为深入文本打基础47-48
  • 4.1.2 增进学生“前结构”积累,使多元解读成为可能48
  • 4.1.3 充分利用课堂资源,促进师生多元对话48-49
  • 4.2 落实高中诗歌阅读教学多元解读过程49-54
  • 4.2.1 细化高中诗歌多元解读阅读教学过程49-52
  • 4.2.2 创新高中诗歌多元解读阅读教学方法52-54
  • 4.3 革新高中诗歌阅读教学多元解读评价54-55
  • 4.3.1 建立多元作业模式,综合培养学生能力54-55
  • 4.3.2 改进评价方法,多维评价学生55
  • 4.4 多元解读视角下的高中诗歌阅读教学案例55-59
  • 结语59-61
  • 参考文献61-65
  • 致谢65-67
  • 附录A: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67-69
  • 附录B:调查问卷69-77
  • 附录C:第五版人教版高中教材诗歌作品一览表77-79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汉晶;;《木兰诗》多元解读探究[J];新课程研究(下旬刊);2014年12期

2 冯静;;浅谈高中诗歌教学中审美能力的培养[J];中学语文;2014年24期

3 郑桂华;;诗歌阅读教学内容确定的关键[J];语文学习;2012年04期

4 尹一兵;;“误读”现象的认知探析[J];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5 陈金凤;;试论诗歌含蓄与诗歌教学模糊性的运用[J];福建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4期

6 石义堂;警惕“多元解读”的误区[J];中学语文教学;2004年12期

7 钱梦龙;一个哈姆雷特还是一千个哈姆雷特[J];中学语文教学;2004年10期

8 温小军;也谈“多元解读”[J];中学语文;2003年13期

9 林一民;艺术品的内在魅力来自何方─—谈文本的召唤结构[J];江西社会科学;1995年08期

10 王光明;诗歌情感论[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3年03期


  本文关键词:多元解读视角下的高中诗歌阅读教学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8293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chuzhongjiaoyu/28293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f7c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