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初中教育论文 >

初中文言文教学方法与创新使用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27 15:30

  本文关键词:初中文言文教学方法与创新使用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文言文作为中国数千年来的经典文化遗产,被收录于初中教材中。学习文言文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还能帮助学生继承、发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因此,文言文的教学方法至关重要。在建国前,文言文学习的最直接的要求就是提高文言文写作能力,而建国后,国家取消了文言文写作的相关要求,要求不同,教学方法自然就不完全一样。20世纪末,国家实行了大规模、深层次的新课改,相应地,在语文教材中占有重要地位的文言文教学方法的改革也呼之欲出,之后出现了很多新的教学方法。本文对比研究了文言文教学的基本方法和辅助方法,总结了各自特点并且提出了文言文教学的五种创新使用方法。第一章首先从三个方面明确了文言文在初中语文课堂中的地位,进而明确在初中阶段学习、学好文言文的必要性。同时,也从语文的角度阐述了文言文学习的三大教学作用,明确文言文学习对学生自身的现在及长远的影响,认为文言文学习不仅仅是一个学习语言文字的静态过程,更能动态地领悟国家的悠久历史和丰厚的文化底蕴。第二章对本文研究的文言文教学基本方法的概念作了解释,概括总结几种最重要的文言文教学方法,包括串讲法和诵读法,并对这些方法的概念、特点、操作步骤和原则要求等作了总结。第三章总结概括了新出现的文言文教学辅助方法,有些是在基本教学方法的基础上改进而来的,有些是著名教师的创新。在这一章中增加了一些特级教师的案例分析,试探讨辅助方法是否更符合现代学生的需求。第四章分析了文言文教学基本方法和辅助方法的优点与不足之处。第五章提出了最符合当下时代需求、满足大纲要求、贴合学生学情的五种创新使用方法,为文言文教学提供了新思路。
【关键词】:文言文 教学方法 创新使用
【学位授予单位】:杭州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G633.3
【目录】:
  • 致谢4-5
  • 中文摘要5-6
  • Abstract6-11
  • 绪论11-17
  • 第一节 研究缘起12-13
  • 一、课程改革12
  • 二、文言文教学中重“人文性”轻“工具性”12
  • 三、教师墨守成规12-13
  • 第二节 概念界定13-14
  • 一、文言文定义13
  • 二、教学方法定义13-14
  • 第三节 研究方法14-15
  • 第四节 研究思路及意义15-17
  • 一、研究思路15
  • 二、研究意义15-17
  • 第一章 初中文言文教学地位及文言文教学作用17-26
  • 第一节 初中文言文的教学地位17-21
  • 一、学汉语明确文言文的基础地位17-19
  • 二、新课标明确文言文的重要地位19-20
  • 三、国学热明确文言文的历史地位20-21
  • 第二节 初中文言文的教学作用21-26
  • 一、打下语言根基,培养语文能力21-22
  • 二、提高文化修养,帮助培养情商22-23
  • 三、了解民族精华,传承中华文明23-26
  • 第二章 初中文言文教学的基本方法26-32
  • 第一节 串讲法26-28
  • 一、串讲法的概念26
  • 二、串讲法的方法26-27
  • 三、串讲法的价值27-28
  • 四、串讲法的要求28
  • 第二节 诵读法28-32
  • 一、诵读法的概念28-29
  • 二、诵读法的方法29
  • 三、诵读法的价值29
  • 四、诵读法的要求29-30
  • 五、诵读法的创新30-32
  • 第三章 文言文教学的辅助方法32-44
  • 第一节 启发式教学法32-35
  • 一、启发式教学法的概念32-33
  • 二、启发式教学法的方法和步骤33-34
  • 三、运用启发式教学法的要求34-35
  • 第二节 “精讲多练”35-37
  • 一、“精讲多练”的概念35-36
  • 二、“精讲多练”的目标36
  • 三、“精讲多练”的要求36-37
  • 第三节 比较法37-38
  • 一、比较法的概念37
  • 二、比较法的具体操作方法37-38
  • 第四节 “字字落实”38
  • 第五节 导读法38-42
  • 一、导读法的概念38
  • 二、导读法的模式38-39
  • 三、导读法的特点39-40
  • 四、导读法在文言文教学中的运用40-42
  • 第六节 质疑法42-44
  • 一、质疑法的概念42
  • 二、质疑的内容42-44
  • 第四章 文言文教学方法的评价44-50
  • 第一节 文言文教学基本教学方法的优点与不足44-46
  • 一、基本教学方法的优点44-45
  • 二、基本教学方法的不足45-46
  • 第二节 文言文教学辅助教学方法的优点与不足46-50
  • 一、辅助教学方法的优点46-47
  • 二、辅助教学方法的不足47-50
  • 第五章 初中文言文教学方法的创新使用50-71
  • 第一节 初中生特点与文言文教学方法的选择50-51
  • 第二节 背诵法与讲解法结合51-59
  • 一、概念出处及解释51-52
  • 二、实施过程52-56
  • 三、可行性及其意义56-58
  • 四、教学效果评价58-59
  • 第三节 翻译法与讲解法结合59-61
  • 一、理论与现实依据59-60
  • 二、内容与方法60-61
  • 三、教学效果评价61
  • 第四节 检测法与串讲法结合61-65
  • 一、概念及其意义62
  • 二、检测的内容和方法62-63
  • 三、可行性分析63
  • 四、教学效果评价63-65
  • 第五节 “多读少讲”65-67
  • 一、“多读少讲”的概念65
  • 二、“多读少讲”的具体操作方式65
  • 三、“多读少讲”的可行性分析65-66
  • 四、教学效果评价66-67
  • 第六节 留白教学法67-71
  • 一、留白教学法的概念67
  • 二、留白教学法的内容67-69
  • 三、留白教学法的基本要求69-70
  • 四、留白教学法的优点70
  • 五、教学效果评价70-71
  • 结语71-72
  • 参考文献72-73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宋丽蓉;委婉修辞格在中学文言文教学中的应用[J];湖南教育学院学报;2000年S2期

2 张敦富;对文言文教学的思考[J];湖南教育学院学报;2000年S2期

3 张茂东;文言文教学方法初探[J];湖南教育学院学报;2000年S2期

4 张大根;谈目标教学、分类指导在初中文言文教学中的运用[J];湖南教育学院学报;2000年S2期

5 刘茂海;中学文言文教学谈[J];固原师专学报;2000年01期

6 张清河;集腋之裘 精深之见——读王裕兴先生专著《文言文教学研究》[J];贵阳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2期

7 周复刚;探骊得珠 导夫先路——读王昱昕《文言文教学研究》[J];贵州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1期

8 张弦;浅谈文言文教学中如何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0年02期

9 刘玉兴;谈文言文教学中的“内拓、外延、纵比、横联”[J];龙岩师专学报;2000年S1期

10 章淑元;文言文教学当以读为本[J];益阳师专学报;2000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于大鹏;;浅议新课标下的文言文教学策略[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文科专辑)[C];2006年

2 王道庄;;盲文文言文教学特殊性浅论[A];中国盲人按摩学会医院管理工作委员会及教育分会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1年

3 朱丽芬;;无限风光在“过程”——在文言文教学中培养发现创造能力的个案研究[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二卷)[C];2005年

4 李春红;;浅谈新课标下的文言文教学[A];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成果汇编(上)[C];2007年

5 简素颖;;给广州话与文言文搭座桥——关于利用粤语特点开展文言文教学的思考[A];中国名校卷(广东卷)[C];2013年

6 王小红;;多媒体在文言文教学中的应用[A];中华教育理论与实践科研论文成果选编(第五卷)[C];2013年

7 杨红霞;;中学文言文教学之我见[A];中华教育理论与实践科研论文成果选编(第二卷)[C];2012年

8 杨准科;;授生以鱼 不于授生以渔——教给学生学习文言文的方法[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国名校卷)(五)[C];2009年

9 胡彩霞;;从《论语六则》看初中文言文教学中的问题[A];2013年11月现代教育教学探索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3年

10 邵柏灵;;新课改下对农村中学文言文教学的思考[A];中华教育理论与实践科研论文成果选编(第1卷)[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大丰市万盈初级中学 沈凤兰;让诵读为文言文教学架桥铺路[N];江苏教育报;2011年

2 河南省新安县北冶二中 李志鸿;初中文言文教学反思[N];学知报;2011年

3 河南省商丘市四高 李钧力;文言文教学浅议[N];学知报;2011年

4 汉滨高中 张红;文言文教学“言文”并重[N];安康日报;2012年

5 浙江省仙居县仙居中学 林青;重塑文言文教学[N];中国教师报;2014年

6 马文卿;谈小学文言文教学[N];甘肃日报;2007年

7 姜堰市溱潼第二中学 徐稳英;新课标下初中文言文教学的新思考[N];成才导报.教育周刊;2008年

8 灵台一中 于贵红;文言文教学的四个要点[N];甘肃日报;2009年

9 贵州省三穗县民族高级中学 袁仁坤;对文言文教学的几点体会[N];经济信息时报;2009年

10 衡阳县金兰中心学校 欧阳柳成;文言文教学须改变传统“串讲法”[N];衡阳日报;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丁丽丽;高中文言文教学刍议[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2 谷明磊;运用诵读法改善农村中学文言文教学状况的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9年

3 孙欢欢;文言的现实存在与文言文教学新探[D];上海师范大学;2009年

4 王波;中学文言文教学方法初探[D];辽宁师范大学;2009年

5 王丹丹;高中文言文教学现状及对策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6 杜明辉;文言文教学与中学生语文素养的养成[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7 王辉霞;新课标下的高中文言文教学[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8 万进峰;中学文言文教学目的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9 宋芷蓉;初中文言文考试与文言文教学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10 许宝丹;中学文言文教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关键词:初中文言文教学方法与创新使用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3085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chuzhongjiaoyu/33085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c16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