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初中教育论文 >

韩国中学汉文课对汉语课汉字学习的迁移作用及教学策略

发布时间:2017-04-28 01:04

  本文关键词:韩国中学汉文课对汉语课汉字学习的迁移作用及教学策略,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朝鲜半岛和中国的文化交流源远流长。朝鲜民族在各个历史时期都积极吸收和接受“中华文明”,在很早就纳入了汉字文化圈。因此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持续使用汉字和中古汉语书面语记录朝鲜语,并将汉语词汇大量介入到自己的官话中,从而奠定了现代韩国语的基础。因此,现代韩国语在语音,词汇方面都深受汉语的影响。但由于种种原因,近代以来汉字在韩国的地位起伏不定,汉字教学的地位也随之波动,因此韩国学生的汉字能力多有不同。本文以韩国有一年汉文学习经验的初中二年级学生为对象,全部为汉语初级者。重点讨论韩国初中现行的汉文科目对汉语单词学习带来的影响。本文针对汉字的“音”、“形”、“义”三个方面进行分析,揭示汉文科目对汉语单词的学习带来了怎样的迁移影响,并提出针对性的教学建议。期望使对韩中学生的汉语教学能够有效利用汉文科目的正迁移,避免负迁移,提高学习效率。
【关键词】:韩国 汉文 汉字 迁移
【学位授予单位】: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G633.3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7
  • 第1章 引言7-9
  • 1.1 研究背景7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7-8
  • 1.3 研究方法8-9
  • 第2章 韩中汉字教学现况及迁移理论研究综述9-18
  • 2.1 韩国汉字教学政策及现状9-12
  • 2.1.1 韩国汉字政策的变迁9-10
  • 2.1.2 韩国汉字教学研究10
  • 2.1.3 韩国汉文课堂现状10-12
  • 2.2 中国对外汉字教学研究综述12-14
  • 2.2.1 中国对外汉字教学的研究12-13
  • 2.2.2 对韩汉字教学研究13-14
  • 2.3 语言迁移研究的发展与现状14-18
  • 2.3.1 早期的行为主义观点15-16
  • 2.3.2 普遍语法理论和认知语言学16
  • 2.3.3 跨语言影响研究16-18
  • 第3章 汉文(汉字)教育与汉语汉字学习相关性问卷调查18-20
  • 3.1 研究方法18-19
  • 3.2 研究对象19
  • 3.3 调查问卷的设计19-20
  • 第4章 调查结果分析20-38
  • 4.1 学生学习策略分析20-22
  • 4.2 汉文学习带来的迁移效果分析22-38
  • 4.2.1 书写22-25
  • 4.2.2 语音25-30
  • 4.2.3 字、词义理解30-38
  • 第5章 教学策略建议38-43
  • 5.1 教学原则38
  • 5.2 形、音、义具体教学方法38-42
  • 5.3 与“汉文课”相互动42-43
  • 第6章 结语43-44
  • 参考文献44-46
  • 致谢46-47
  • 附录A:( 汉文 )科教授学习课程案47-49
  • 附录B:中学汉文教育用字900字49-59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许长安;汉字功过评说[J];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5年S1期

2 彭泽润 ,张晓勤;文字·字·汉字——对汉字的性质思考[J];零陵师专学报;1988年02期

3 王中原;;汉字部件数限[J];语文学习;1990年06期

4 吴鸿清;对汉字的再认识[J];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4期

5 陈龙国;试论汉字的规范[J];井冈山师范学院学报;2001年04期

6 孟广道;拼切表音汉字初探[J];昭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年02期

7 王宁;论汉字规范的社会性与科学性——新形势下对汉字规范问题的反思[J];中国社会科学;2004年03期

8 尉万传;毕艳霞;;东南亚华裔留学生汉字偏误考察报告[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2007年06期

9 刘晓丹;周延欣;;试论汉字修辞格的审美功能[J];井冈山学院学报;2009年06期

10 游玉灵;;少数民族学生汉字学习与正字法[J];喀什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李淑萍;;汉字部件暨词汇教材制作之构想[A];全国“大学语文”课程教材与教法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2 王建勤;高立群;;欧美学生汉字形音意识发展的实验研究[A];对外汉语教学的全方位探索——对外汉语研究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4年

3 洪桂治;;浅谈汉字教材与对外汉字教学[A];第二届全国教育教材语言专题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4 刘荣;刘娅莉;;欧美中高级汉语学习者汉字学习与汉语水平的提高[A];第四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5 王道平;;关于两个汉字部件规范的一点思考[A];中国中文信息学会汉字编码专业委员会第九届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6 金如集;;汉字的数字编码输入研究[A];中国中文信息学会汉字编码专业委员会第九届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季洪光;《土生说字》妙解汉字内涵外延[N];科技日报;2009年

2 本报记者 雷茂盛;让电脑听懂我们说话[N];中国改革报;2008年

3 杜永道;六十年来我国颁布多项汉字标准[N];语言文字周报;2009年

4 计亚萍;“手脑并用”在“集中识字”教学中的运用[N];语言文字周报;2009年

5 王礼成;小学生识字探究[N];黔西南日报;2008年

6 作者系北京语言文化大学汉语学院教师 贾颖;集中识字与母语讲解[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1年

7 光明网记者 朱越 战钊;“汉字热”中热议汉字文化传承[N];光明日报;2013年

8 耿悦 饶星 忠一;曲万波和他的“汉宇通”[N];科技日报;2008年

9 彭勇;《土生说字》全卷本系列丛书面世[N];中国信息报;2009年

10 记者 鲍研;电脑时代,汉字要如何“破茧而出”?[N];北京科技报;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刘翔;汉字生成系统构建探索[D];西南大学;2011年

2 张英俊;对越汉字教学法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3 刘靖年;汉字结构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4 梁添才;基于认知机理的汉字智能造字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08年

5 时璇;构形与认知[D];中央美术学院;2012年

6 胡智慧;汉字智能工具中的书写错误识别技术研究与应用[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7 卢建平;基于拓扑学和统计学的无字库汉字智能造字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肖海涛;试论“元”汉字及其教学[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2 马三思;老挝学生汉字学习难点探索[D];苏州大学;2012年

3 谢慧蓉;初级对外汉字教材对比分析[D];四川师范大学;2012年

4 梁英;渤海大学非洲籍留学生汉字教学方法研究[D];渤海大学;2015年

5 陆悦;初级阶段留学生汉字教学探究[D];扬州大学;2015年

6 商译月;基于中介语错字语料库的留学生汉字误代偏误分析[D];中山大学;2015年

7 金铭;对外汉字“月”部字教学设计[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6年

8 潘盛盛;表意部件和汉字语义相互作用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14年

9 宋佳佳;《汉语水平词汇与汉字等级大纲》甲级字教学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6年

10 李孝琦;对泰汉字教学现状调查与研究[D];渤海大学;2016年


  本文关键词:韩国中学汉文课对汉语课汉字学习的迁移作用及教学策略,,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3179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chuzhongjiaoyu/33179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df3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