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初中教育论文 >

基于发生教学法的中国传统数学融入初中数学教学的研究

发布时间:2023-08-26 03:43
  1972年,数学史与数学教学关系国际研究小组(HPM)的成立,使数学史融入数学教学的相关理论和实践研究成为一个世界性课题。从国内来看,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特别是2005年以来,HPM逐渐为国内数学教育界所熟悉,数学史的教育价值越来越得到中学教师的认同。然而,受制于所谓的“课上无时间,手中无资料,考试无要求,学生无基础”的“四无”困境。尽管相关学术研究方兴未艾,也出现了一批教学案例和数学文化读本,但因为这些相关教学参考资料还很不全面,也未成系列,数学史融入数学教学仍然处于“高评价,低应用”的窘境。本研究的目的是进行基于发生教学法的中国传统数学融入初中数学教学的相关理论研究和现状调查,并在基础上进行中国传统数学融入初中数学教学的教学设计,以期对中国传统数学融入初中数学教学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和实践指导。理论研究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历史相似性和发生教学法的研究。通过研究发现,从基于达尔文进化论的“生物发生律”到教育上的“历史相似性”,到“发生教学法”,再到波利亚的“重新发现”学习方法和弗赖登塔尔的“再创造”教学方法,这是一个从生物学上的一般科学原理到教育学原理再到数学教学方法的逐渐演绎的过...

【文章页数】:6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3 研究内容和创新
    1.4 研究方法
    1.5 论文框架
第2章 发生教学法研究综述
    2.1 关于“历史相似性”的研究
    2.2 关于“发生教学法”的研究
        2.2.1 从生物发生律到发生教学法
        2.2.2 波利亚的“重新发现”学习方法
        2.2.3 弗赖登塔尔的再创造(再发现)教学方法
第3章 中国传统数学及其教育价值
    3.1 中国传统数学概述
        3.1.1 中国传统数学的内涵
        3.1.2 中国传统数学的发展历程
        3.1.3 中国传统数学的主要特征
    3.2 出入相补原理及其应用
        3.2.1 出入相补原理的内涵
        3.2.2 出入相补原理的两个简单应用
        3.2.3 出入相补原理证明相似勾股形对应勾股成比例定理
    3.3 中国传统数学的教育价值
第4章 中国传统数学融入初中数学教学的现状调查
    4.1 中国传统数学融入初中数学教材的现状调查
        4.1.1 研究目的
        4.1.2 研究方法
        4.1.3 数据统计与分析
        4.1.4 数学史融入教材的研究结论
    4.2 中国传统数学融入数学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现状调查
        4.2.1 研究目的
        4.2.2 研究方法
        4.2.3 调查对象
        4.2.4 数据统计与分析
        4.2.5 师生问卷调查研究结论
    4.3 研究结论与建议
第5章 中国传统数学融入初中数学的教学策略
    5.1 基于“发生教学法”的教学模式研究
        5.1.1 发生教学法中教师的角色
        5.1.2 发生教学法中数学形态的转化
        5.1.3 发生教学法中数学史的运用方式
        5.1.4 发生教学法课堂教学模式
    5.2 中国传统数学融入初中数学教学的策略研究
        5.2.1 融入中国传统数学的课题选择策略
        5.2.2 融入中国传统数学的教学设计策略
        5.2.3 中国传统数学问题及方法的呈现策略
第6章 中国传统数学融入初中数学教学的教学设计
    6.1 相似三角形应用举例(第2课时)教学设计
        6.1.1 教学任务分析
        6.1.2 教学过程设计
    6.2 案例分析
        6.2.1 选题分析
        6.2.2 教学设计分析
        6.2.3 教学特色分析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后续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中文参考文献
    英文文参考文献
附录A 中国传统数学融入初中数学教学调查问卷(学生卷)
附录B 中国传统数学融入初中数学教学调查问卷(教师卷)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及所获荣誉
致谢



本文编号:384388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chuzhongjiaoyu/384388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67a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