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初中教育论文 >

文学批评视域下的中学语文文本解读的基本路径探究

发布时间:2017-05-24 14:08

  本文关键词:文学批评视域下的中学语文文本解读的基本路径探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语文文本的解读,是语文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本轮的语文课程改革,对于文本的多元化解读提出了要求,语文文本解读得到了空前重视。本文立足于当前中学语文文本的解读现状,采取问卷调查的形式,对杭州的一批一线语文教师的文本解读情况展开调查。在此基础上,从文学批评的视域来观照语文文本解读,期待能为语文教师的文本解读能力的提高献一份绵薄之力,解决当前中学语文文本解读中存在的碎片化、伪多元化解读的错误倾向。现代文学批评理论有以下三大思潮:作者中心论、作品中心论、读者中心论。本文尝试将这三种文学批评理论流派的基本观点及解读方法与语文文本解读结合,使其能对一线语文教师的文本解读有一定的引导作用,帮助教师更新自己的教学观念,提高自己文本解读能力,构建师生良性互动的语文阅读课堂。本文由七个部分组成:一、绪论部分。主要阐明了本文的研究缘由,并界定了论文中出现的相关概念。我们注意到当前的语文文本教学,无论是教学内容亦或是教学形式都存在着一些问题与不足。对于论文中出现的文本、语文文本、解读、文本解读这些核心概念下了定义。二、中学语文文本解读现状及问题探析。首先总结了当前语文文本解读存在的弊端,并阐述了当前一线中学语文老师的文本解读现状。本论文总结出当前语文文本解读存在的碎片化解读及泛多元化解读的错误倾向。三、“作者中心论”的文本解读实践。梳理了“作者中心论”的基本观点及解读方法,并做了以“作者中心论”进行文本解读实践的示例。在这一章中,论者提出了“作者中心论”的解读方法:把握作者创作心境;想象作者思维,同化经验;把握作者尚未明确的意图。在此基础上尝试对蒲松龄的《狼》和史铁生的《合欢树》进行文本解读。四、“作品中心论”的文本解读实践。整理出“作品中心论”的基本内涵及解读方法,并尝试以此来进行文本解读。论者归纳了“作品中心论”的解读方法:文本细读分析,文学形式的陌生化,并据此对特级教师张祖庆的《穷人》课例进行了分析与点评。五、“读者中心论”的文本解读实践。本部分先阐述了“读者中心论”的基本观点及解读方法,并做了以此来进行文本解读实践的批评示例。“读者中心论”的解读方法为:把握不同的期待视野;补充文本的召唤结构。六、文学批评理论对中学语文文本解读的启示。在这一章中,针对当前中学语文文本解读的现状及存在的弊端,论者提出了以上三种取向的文学批评理论对于改进中学语文教材文本解读的启示:尊重作者写作意图,合理解读语文文本;以文本为据,鼓励学生自主解读文本;不盲目求新,关注文本意义的一致性;把握学生期待视野,尊重其个性化解读;关注文本空白点,引导学生进行想象性加工;适当创设情境,体验作者心绪。七、结语部分。该部分列举了本文的两大特点:一是体现了对语文文本解读现状的关注,二是梳理了三大文学理论流派的基本观点和操作方法,并将其与具体的语文文本解读联系起来。
【关键词】:中学语文文本 文本解读 文学批评
【学位授予单位】:杭州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G633.3
【目录】:
  • 中文摘要5-7
  • Abstract7-11
  • 绪论11-14
  • 一、研究的缘由11-12
  • 二、相关概念的界定12-14
  • (一) 文本与语文文本12
  • (二) 解读与文本解读12-14
  • 第一章 中学语文文本解读现状及问题探析14-20
  • 一、中学语文文本解读现状14-20
  • (一) 语文文本解读存在的几大弊端14-16
  • 1. 中学语文文本的碎片化解读14-15
  • 2. 中学语文文本的泛多元化解读15-16
  • (二) 中学语文老师的解读文本现状16-20
  • 1. 缺乏对于文本解读的正确认识17
  • 2. 缺少文本解读的理论与方法17
  • 3. 文本解读缺少独立思考17-18
  • 4. 文本解读的思路雷同陈旧18
  • 5. 在文本解读上用功不多18-20
  • 第二章 “作者中心论”的文本解读实践20-27
  • 一、“作者中心论”的基本内涵及解读方法20-25
  • (一) 基本内涵20-21
  • (二) 解读方法21-25
  • 1. 把握作者创作心境21-22
  • 2. 想象作者思维,同化经验22-24
  • 3. 把握作者尚未明确的意图24-25
  • 二、以“作者中心论”进行的文本解读实践25-27
  • 第三章 “作品中心论”的文本解读实践27-34
  • 一、“作品中心论”的基本内涵及解读方法27-30
  • (一) 基本内涵27
  • (二) 解读方法27-30
  • 1. 文本细读27-29
  • 2. 分析文学形式的陌生化29-30
  • 二、以“作品中心论”进行的文本解读实践30-34
  • 第四章 “读者中心论”的文本解读实践34-43
  • 一、“读者中心论”的基本内涵及解读方法34-37
  • (一) 基本内涵34-35
  • (二) 解读方法35-37
  • 1. 把握不同的期待视野35-36
  • 2. 补充文本的召唤结构36-37
  • 二、以“读者中心论”进行的文本解读实践37-43
  • 第五章 文学批评理论对中学语文文本解读的启示43-54
  • 一、“作者中心论”对中学语文文本教学的启示43-46
  • (一) 尊重作者写作意图,合理解读语文文本43-45
  • (二) 适当创设情境,体验作者心绪45-46
  • 二、“作品中心论”对中学语文文本教学的启示46-49
  • (一) 以文本为据,鼓励学生自主解读文本46-48
  • (二) 不盲目求新,关注文本意义的一致性48-49
  • 三、“读者中心论”对中学语文文本教学的启示49-54
  • (一) 把握学生期待视野,尊重其个性化解读49-52
  • (二) 关注文本空白点,引导学生进行想象性加工52-54
  • 结语54-56
  • 参考文献56-58
  • 附录58-61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58-59
  • 关于教师解读文本现状的调查问卷59-61
  • 致谢6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克虎;;论教师文本解读的自觉主导[J];教学与管理;2006年16期

2 陈广斌;;如何提高学生文本解读的素养[J];职业;2008年35期

3 于海英;张君;滕妍;;课程实施中文本解读效率的影响因素分析[J];辽宁教育研究;2008年03期

4 潘素文;;文本解读应遵循的四个原则[J];文学教育(上);2009年02期

5 马绍玲;;新课标背景下的文本解读[J];科技信息;2009年16期

6 刘昕;;教师:必须为教材文本解读做好准备[J];江苏教育研究;2009年35期

7 赵徐洲;;文本解读:不断叩问“怎样写”[J];人民教育;2010年02期

8 郭黎明;;文本解读的误区及教学对策[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1年02期

9 刘t,

本文编号:39102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chuzhongjiaoyu/39102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06a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