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初中教育论文 >

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研究

发布时间:2017-05-27 20:10

  本文关键词: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文言文承载着中华上下五千年博大精深的文化,是中华民族精神文明的载体,也是学生了解历史、学习古代文化知识的重要途径。当前初中语文教材中选取的文言文作品都是十分优秀且具有代表性的,这些文章对于提高学生的文言阅读水平乃至现代文阅读水平和写作能力都是极有帮助的。同时,其中的文化内涵和精神品质也是学生培养良好品质的宝贵财富。但是在眼下的初中文言文教学中,教师、学生、教学各方面都存在诸多问题,如教师的教学素养不高、学生缺乏学习兴趣、缺少学习方法、缺乏良好学习习惯、教学目标单一、教学方式刻板等。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教学的止步不前,有教师的思想认识不端正,也有学生学习文言文的种种困难。据此,我们尝试从实践出发来探究初中文言文教学的策略,结合理论与实践,从教师、学生和教学的角度提供策略,使初中文言文教学有效起来,课堂生动起来,学生活泼起来。本研究首先阐述了初中文言文教学的内涵、特点、教学目标及重要意义,其次分析了初中文言文教学存在的诸多问题及引发问题的原因,最后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策略。策略分为借鉴策略和实践策略:借鉴策略是通过研究特级语文教师的文言文教学,从中汲取优秀经验为初中文言文教学提供具有可操作性的策略;实践策略则包括一般策略和创新策略,使文言文教学在新思路、新方法的指导下,日益高效,真正达成初中文言文教学的诸多目标。
【关键词】:初中语文 文言文 教学研究
【学位授予单位】:渤海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G633.3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9
  • 引言9-15
  • (一)选题依据9
  • (二)文献综述9-12
  • (三)研究意义12-13
  • (四)研究方法13-15
  • 一、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概述15-19
  • (一)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的内涵15
  • (二)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的特点15-16
  • (三)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的目标16-17
  • (四)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的意义17-19
  • 1. 传承传统文化,提高学生思想道德水平17
  • 2. 增加语言储备,提升学生写作能力17-18
  • 3. 与现代文阅读相辅相成,增强学生的语感18
  • 4. 为高中文言文学习打好基础,利于过渡18-19
  • 二、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存在的问题19-25
  • (一)教师问题19-21
  • 1. 以应试为主要目的的教学目标单一化19-20
  • 2. 以死记硬背为主要手段的教学方式刻板化20
  • 3. 以照本宣科为主要表现的教师素养困境20-21
  • (二)学生问题21-22
  • 1. 因文言文本体难度过大导致的学习兴趣不足21
  • 2. 以被动接受为主要特征的良好学习习惯缺失21-22
  • 3. 因缺乏系统指导而导致的学习方法缺陷22
  • (三)教学问题22-25
  • 1. 教学设计模式化现象严重,缺乏创新23
  • 2. 教学评价缺少学生参与,效率低下23-24
  • 3. 教学活动刻板僵化,无法吸引学生学习24-25
  • 三、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问题溯因25-31
  • (一)文言文本体问题溯因25-26
  • 1.细致严格的语言规范25-26
  • 2.陌生疏远的语言情感26
  • 3.典雅凝练的语言特点26
  • (二)教师教学问题溯因26-29
  • 1.教学目标模糊,教学目的功利化26-27
  • 2.教学模式僵化,教学思维陈旧化27-28
  • 3.教育理念缺失,教研活动零散化28-29
  • (三)学生学习问题溯因29-31
  • 1.对文言文实用性认识不充分29
  • 2.对文言文学习态度不端正29
  • 3.对文言文学习缺乏自主性29-31
  • 四、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的策略31-46
  • (一)在借鉴前人成果基础上加强理论研究31-35
  • 1. 特级教师的教学策略31-33
  • 2. 特级教师文言文教学方法的启示33-34
  • 3.积极吸收先进教学经验成果,切实提高教学能力34-35
  • (二)在立足课堂的基础上强化教学实践35-38
  • 1. 实现课前、课中、课后统筹安排,提高教师教学水平35-37
  • 2. 重视激趣、反思、整合环节,增强学生学习能力37-38
  • 3. 立足生活创设情境,营造良好的语言学习环境38
  • (三) 在师生合作的基础上实现良性互动38-46
  • 1.重视人文关怀,培养学生对文言文的热爱38-40
  • 2.重视诵读教学,指导学生养成良好语感40-41
  • 3.合理规划,充分调动学生文言文学习积极性41-42
  • 4.创新教学形式,,提供教学活动保障42-46
  • 结语46-47
  • 参考文献47-49
  • 致谢49-50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成果50-5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宋丽蓉;委婉修辞格在中学文言文教学中的应用[J];湖南教育学院学报;2000年S2期

2 张敦富;对文言文教学的思考[J];湖南教育学院学报;2000年S2期

3 张茂东;文言文教学方法初探[J];湖南教育学院学报;2000年S2期

4 张大根;谈目标教学、分类指导在初中文言文教学中的运用[J];湖南教育学院学报;2000年S2期

5 刘茂海;中学文言文教学谈[J];固原师专学报;2000年01期

6 张清河;集腋之裘 精深之见——读王裕兴先生专著《文言文教学研究》[J];贵阳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2期

7 周复刚;探骊得珠 导夫先路——读王昱昕《文言文教学研究》[J];贵州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1期

8 张弦;浅谈文言文教学中如何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0年02期

9 刘玉兴;谈文言文教学中的“内拓、外延、纵比、横联”[J];龙岩师专学报;2000年S1期

10 章淑元;文言文教学当以读为本[J];益阳师专学报;2000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于大鹏;;浅议新课标下的文言文教学策略[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文科专辑)[C];2006年

2 王道庄;;盲文文言文教学特殊性浅论[A];中国盲人按摩学会医院管理工作委员会及教育分会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1年

3 朱丽芬;;无限风光在“过程”——在文言文教学中培养发现创造能力的个案研究[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二卷)[C];2005年

4 李春红;;浅谈新课标下的文言文教学[A];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成果汇编(上)[C];2007年

5 简素颖;;给广州话与文言文搭座桥——关于利用粤语特点开展文言文教学的思考[A];中国名校卷(广东卷)[C];2013年

6 王小红;;多媒体在文言文教学中的应用[A];中华教育理论与实践科研论文成果选编(第五卷)[C];2013年

7 杨红霞;;中学文言文教学之我见[A];中华教育理论与实践科研论文成果选编(第二卷)[C];2012年

8 杨准科;;授生以鱼 不于授生以渔——教给学生学习文言文的方法[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国名校卷)(五)[C];2009年

9 胡彩霞;;从《论语六则》看初中文言文教学中的问题[A];2013年11月现代教育教学探索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3年

10 邵柏灵;;新课改下对农村中学文言文教学的思考[A];中华教育理论与实践科研论文成果选编(第1卷)[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大丰市万盈初级中学 沈凤兰;让诵读为文言文教学架桥铺路[N];江苏教育报;2011年

2 河南省新安县北冶二中 李志鸿;初中文言文教学反思[N];学知报;2011年

3 河南省商丘市四高 李钧力;文言文教学浅议[N];学知报;2011年

4 汉滨高中 张红;文言文教学“言文”并重[N];安康日报;2012年

5 浙江省仙居县仙居中学 林青;重塑文言文教学[N];中国教师报;2014年

6 马文卿;谈小学文言文教学[N];甘肃日报;2007年

7 姜堰市溱潼第二中学 徐稳英;新课标下初中文言文教学的新思考[N];成才导报.教育周刊;2008年

8 灵台一中 于贵红;文言文教学的四个要点[N];甘肃日报;2009年

9 贵州省三穗县民族高级中学 袁仁坤;对文言文教学的几点体会[N];经济信息时报;2009年

10 衡阳县金兰中心学校 欧阳柳成;文言文教学须改变传统“串讲法”[N];衡阳日报;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丁丽丽;高中文言文教学刍议[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2 谷明磊;运用诵读法改善农村中学文言文教学状况的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9年

3 孙欢欢;文言的现实存在与文言文教学新探[D];上海师范大学;2009年

4 王波;中学文言文教学方法初探[D];辽宁师范大学;2009年

5 王丹丹;高中文言文教学现状及对策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6 杜明辉;文言文教学与中学生语文素养的养成[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7 王辉霞;新课标下的高中文言文教学[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8 万进峰;中学文言文教学目的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9 宋芷蓉;初中文言文考试与文言文教学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10 许宝丹;中学文言文教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关键词: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0105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chuzhongjiaoyu/40105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794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