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创新论文 >

争议颇多的数字化课程:现状与未来

发布时间:2022-01-17 17:09
  数字化课程这一概念的使用日渐频繁,但数字化的主要却是技术而非课程本身。人们普遍认为技术的运用是为了服务于人,但却不自觉地主张人的发展要追随技术的脚步,从而演变成了技术制约人,甚至还出现了技术取代人的声音。自主、建构等理念往往被视作数字化课程得以发展的内在基础,但将这些理念作为数字化课程的一种外部形象可能更加合适。总的来说,数字化课程作为课程未来发展的趋势之一,至今仍显得问题颇多,这需要我们在发展的过程中不断探寻解决之策。 

【文章来源】: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47(01)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6 页

【文章目录】:
一数字化的是技术还是课程?
    (一)数字化课程的诞生
    (二)课程的式微与技术的凸显
二技术的意义:统一中的分裂
    (一)服务还是制约
    (二)隐匿或者取代
三理念的价值:内在基础还是外部形象?
    (一)作为“内在基础”的“先进理念”
    (二)现实中的隐忧
四如何看待高校数字化课程的发展
    (一)“问题颇多”的“发展趋势”
    (二)在发展中探寻解决问题的途径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数字化课程40年发展评析[J]. 周序,黄路遥.  课程.教材.教法. 2018(10)
[2]信息技术对高等学校的影响[J]. 江凤娟,吴峰.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04)
[3]如何认识数字化课程[J]. 周序.  课程.教材.教法. 2018(05)
[4]慕课革命进展如何:慕课的三大变化主题[J]. 杰里米·诺克斯,肖俊洪.  中国远程教育. 2018(01)
[5]“人工智能与未来教育”笔谈(下)[J]. 伏彩瑞,关新,朱华勇,汤敏,项贤明,张逸中,库逸轩,袁振国.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7(05)
[6]迈进学校3.0时代——未来学校进化的趋势及动力探析[J]. 张治,李永智.  开放教育研究. 2017(04)
[7]大数据时代的未来教育[J]. 余胜泉.  中国民族教育. 2017(Z1)
[8]“人工智能与未来教育”笔谈(上)[J]. 朱永新,徐子望,鲁白,褚君浩,蒲戈光,邹昊,吴晓如.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7(04)
[9]智慧课堂:“互联网+”时代未来学校课堂发展新路向[J]. 刘军.  中国电化教育. 2017(07)
[10]翻转课堂:教师面临的现实挑战及因应策略[J]. 吴仁英,王坦.  教育研究. 2017(02)



本文编号:359511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gaigechuangxinlunwen/359511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41a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