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继续教育论文 >

完善继续教育激励机制策略研究

发布时间:2016-11-06 09:58

  本文关键词:完善继续教育激励机制策略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完善继续教育激励机制策略研究    热     

完善继续教育激励机制策略研究

作者:崔军 文章来源:新疆电大教务处 点击数:2229 更新时间:2012-3-23 18:20:41

继续教育激励机制主要是指为调动广大人民群众参加继续教育的积极性而制定的有关继续教育的政策和制度体系,是促进继续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关键。我国继续教育激励机制在诱导因素、行为导向、行为幅度、行为归化等方面存在不足。因此,应从继续教育激励机制的内涵出发,以现代激励理论为依据,设计科学诱导因素集合,创新继续教育的激励方式,,完善科学的行为幅度制度,合理实施行为时空制度,健全行为归化制度,完善继续教育激励机制。

1.设计科学诱导因素。政府和相关单位要根据社会经济发展需要,从学习型社会构建和终身教育视角出发,从精神和物质、人事与工资等层面制定相关的激励政策和措施,激励人们参加继续教育。继续教育举办者要加强开发和拓展高质量、有特色的继续教育项目。具体包括:对继续教育对象的个体需求进行周密的调查、分析和预测,提高继续教育项目的适应性;深化继续教育教学改革,强化培训课程开发,满足学习者的需要;加强继续教育队伍建设,提高继续教育质量;改革继续教育模式,以现代教育技术为载体,创建遍布各地的网上教学平台,缓解学习者的时空限制。

2.实行科学行为导向。政府应制定继续教育办学准则,出台评估、奖惩等政策,委托中介机构对继续教育的办学机构进行定期评估,对注重社会效益、为继续教育作出贡献的继续教育机构以经费支持等。在政策层面,克服片面重文凭的倾向,在干部选拔、专业技术职务评聘、职业资格评定、工作考核过程中,重视解决实际问题的工作能力及贡献。继续教育培训机构要明确办学目标,把社会效益放在第一位。

3.制定有效行为幅度。首先,建立继续教育学习成果认证制度。对参加者的学习成果进行论证,区分等级、优劣及真伪。可设置各种类别的等级,等级从低到高,经考核发给电子注册证书,以此作为职务(职称)晋升、工作考核、职业资格申请的依据。其次,制定可操作的职业资格更新制度。继续教育要与工作考核、岗位聘任、职务(职称)评聘、职业注册等人事制度相衔接。专业技术及职业资格,应规定有效期。如果没有达到继续教育的要求,超过有效期,其专业技术或职业资格应自动撤消。试行把个体继续教育的学习态度、学习效果与工作考核相结合的制度,使激励常态化。

4.构建适度行为归化。行为归化是一种反行激励,包括组织同化和对违反继续教育行为规范或达不到要求的处罚和教育。第一,要健全继续教育法律和规章制度。制定《继续教育法》,用法律来保障公民学习公平,保护弱势群体继续教育的权力,依法保障公民参加继续教育的经费和时间;对各级政府、企事业单位,为开展继续教育的责任和义务作明确的法律规定。公民既能享受参加继续教育权益,又必须履行诚实学习、遵守继续教育规章制度的义务。对参加继续教育弄虚作假、学术腐败者,应承担法律责任。对违反规章制度的行为,应视情况轻重,进行批评教育及处罚。第二,健全继续教育管理机构,加强继续教育管理干部的专业化建设,使之符合继续教育组织同化和对组织个体进行规范的需要。
5.建立合理配套制度。建立相配套的人事制度如工资、就业、干部提拔、职称评聘、工作考核等。实践证明,继续教育与人事制度挂钩得越紧,激励力度就越大。例如,成人学历教育,因其学员直接享受全日制毕业生的工资及待遇,激励力度明显高于非学历教育。继续教育是人力资源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管理部门应该主动与劳动人事部门紧密协作,劳动人事部门也应积极支持继续教育管理及培训部门的工作。  
——摘自:《教育发展研究》2011年第1期

文章录入:jwgl    责任编辑:jwgl 

  • 上一篇文章: 开放教育学生权益保障制度研究

  • 下一篇文章: 韩国远程教育产业发展战略
  • 【字体: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本文关键词:完善继续教育激励机制策略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6591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xjy/16591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2b0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