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继续教育论文 >

我国农民工转移培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发布时间:2017-06-24 10:01

  本文关键词:我国农民工转移培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目前我国农民工转移培训数量上已初具规模,在其发展的过程中逐渐凸显出很多问题,本文归纳了目前我国农民工转移培训中存在的较为突出的问题,提出一些建议,旨在能对改善农民工培训现状有所裨益。
【作者单位】: 衡水学院物理与电子信息系;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
【关键词】农民工培训 劳动力转移 转移培训 非农产业 扩大就业 培训工作 转移就业 农村劳动力 需求评估 培训机构
【基金】: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河北省就业培训政策效益最大化研究》(项目号:HB09BJY003)研究成果
【分类号】:G726
【正文快照】: 一、目前我国农民工转移培训存在的突出问题1.重视转移培训数量,轻视转移培训质量。纵观当前各地农民工转移培训工作的实际情况,均不同程度地把注意力集中于培训的数量和转移的数量,也就是培训了多少人次,转移就业了多少人次,而对其培训课程是否与现实脱钩,教学培训过程中是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王可忠;;当前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存在的问题与思考[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年06期

2 雷世平,姜群英;农民工培训工作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农业教育;2005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陈灵仙;刘纯阳;;农民工培训中的政府职责[J];怀化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2 刘和平;喻均林;;农村劳动力转移前教育研究[J];教育与职业;2006年32期

3 杨燕;;农民工培训问题研究[J];理论建设;2006年04期

4 吕学静;陈蕊;;农民工就业与就业促进问题实证研究——以北京市为例[J];人口与经济;2007年04期

5 谢建社;黎明泽;;农民工教育研究综述[J];学习与实践;2007年04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王怀兴;中国农民工培训的政府责任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2 李会娟;不同居住点农民工教育需求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3 邓晓丽;我国农民工教育培训问题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07年

4 钱味荞;新农村视野下发展贵阳市农村职业教育的对策思考[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5 李淑娟;农民工职业培训的多元合作机制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08年

6 窦青;制约农民工参与职业培训的因素分析与对策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7 赵吉云;重庆市农村剩余劳动力培训质量保障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8 李东法;农民工人力资本投资中政府责任分析[D];河南大学;2008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刘纯彬;;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城镇化如何协调发展[J];城市发展研究;2005年05期

2 周沛;再就业:农民问题的新内容——城市职工下岗条件下农村剩余劳动力流向粗探[J];社会科学研究;1999年05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向东;;统筹图劳力均衡的波动值判别法[J];中国管理科学;1984年00期

2 周应良;试论我国农业劳动力转移的客观必然性[J];丽水师范专科学校学报;1985年02期

3 刘辅臣,郭卫国;江浙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探析[J];人口研究;1985年06期

4 ;开拓新的生产领域 扩大农民就业门路——关于樊集乡头罾村加快劳动力转移情况的调查[J];江苏社会科学;1985年05期

5 郭正模;是劳动转移还是劳动力转移——与王永江同志商榷[J];社会科学研究;1985年01期

6 潘纪一,温星衍;中国农业劳动力转移的分区研究[J];人口与经济;1986年01期

7 尹豪;日本经济高速增长过程中的人口过疏问题[J];人口学刊;1986年05期

8 王有星;“土地肥力递减规律”与广西农业[J];广西社会科学;1986年04期

9 王茂修;我国农业劳动力的转移[J];人口与经济;1987年03期

10 孙胤社;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可行性分析[J];人口与经济;1987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扬;王铮;傅泽田;;经济政策变动对产业化影响的模拟分析[A];海峡两岸地理学术研讨会暨2001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1年

2 李金勇;郑丕谔;王维斌;;一种新的企业决策和评价方法[A];2001年中国管理科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1年

3 陈诗达;;浙江跨世纪劳动就业特点[A];探索与创新——浙江省劳动保障理论研究论文精选(第二辑)[C];2002年

4 刘成武;李秀彬;黄利民;;中国土地退耕机制、原则及其政策[A];21世纪中国土地科学与经济社会发展——中国土地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5 张笑寒;;论农地制度创新与农业劳动力转移[A];21世纪中国土地科学与经济社会发展——中国土地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6 仲良华;宣云;;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研究[A];2003’江苏省劳动和社会保障论文集[C];2003年

7 贾娜;郭玉明;张建中;;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农机化发展的关系[A];中国农业机械学会成立40周年庆典暨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8 王寅虎;梁凌云;张会昌;;促进农村劳动力的大转移是实现小康社会的有效途径[A];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国科协二○○三年学术年会农林水论文精选[C];2003年

9 贾娜;郭玉明;张建中;;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农机化发展的关系[A];农业机械化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国农业机械学会成立40周年庆典暨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10 曾智洪;何跃;罗章;;库区建立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的“巫山模式”探析[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4年年会暨“政府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论文集[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蔡f ;城市就业中的经济效率标准[N];经济参考报;2000年

2 谷文晓 杨伟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四个原则[N];经济参考报;2000年

3 张忠法 崔传义 陈剑光 李屹;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面临的新形势[N];中国经济时报;2000年

4 茅于轼;农村劳动力如何转移[N];中国经济时报;2000年

5 鲍仁;加速城镇化进程 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N];中国劳动保障报;2000年

6 丰镇市广播电视局 张伟 周晓宇 杜向东;农村劳动力转移不容忽视[N];内蒙古日报(汉);2000年

7 蔡f ;农村劳动力转移存在四大障碍[N];人民日报;2000年

8 记者 朱安平;五万农妇从这里进城[N];中国妇女报;2001年

9 本报记者 崔荣慧;进城?还是回乡?[N];中国经济时报;2001年

10 作者单位:大丰市地方税务据西团分局 杨建益;农村剩余劳力转移与城市化的障碍[N];江苏经济报;200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谷延芳;工业革命前英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2年

2 姜太碧;城镇化与农业可持续发展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3年

3 刘扬;基于Web的区域经济增长分析PSE模式与应用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4 李佐军;劳动力转移的就业条件和制度条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5 刘秀梅;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及其经济效应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4年

6 方少勇;城市化进程中小城镇的生产要素配置[D];中国农业大学;2005年

7 韩秀华;中国二元教育下的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研究[D];西北大学;2006年

8 张广宇;成本视角下的中国劳动力乡城流动问题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6年

9 张永良;我国小城镇发展中的主体行为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6年

10 蒲艳萍;转型期的中国经济增长、就业与公共政策[D];重庆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景洲;试论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及对策[D];华中师范大学;2000年

2 郭蓓;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吸纳模式比较[D];广西师范大学;2000年

3 陈晓华;我国四元经济下的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D];广西大学;2002年

4 罗美雪;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探析——以云霄县为例[D];福建师范大学;2002年

5 金瑞清;现代农村经济发展中若干问题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6 唐东方;城乡统筹就业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2年

7 俞万源;广东梅州地区城镇化问题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2年

8 杨峰;中国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考察及思路[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9 蒋华;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与制度安排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2年

10 林英华;潍坊市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3年


  本文关键词:我国农民工转移培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7777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xjy/47777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345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