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继续教育论文 >

社会化研究对终身教育、终身学习与学习化社会理念的理论支撑

发布时间:2017-06-24 15:08

  本文关键词:社会化研究对终身教育、终身学习与学习化社会理念的理论支撑,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社会化是社会学的一个经典研究课题,迄今为止,国内外学者已在社会化的涵义、意义、内容、过程与阶段、主要类型、影响因素等方面取得了不菲成就,这些成就与终身教育、终身学习、学习化社会理念在持续时间、目的意义、内容建构、发展过程、影响因素、主体认同、互动方式等方面呈现出高度的一致性。也正是这种一致性,为终身教育、终身学习与学习化社会理念的确立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支撑。
【作者单位】: 华东师范大学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研究所;
【关键词】社会化 终身教育 终身学习 学习化社会
【分类号】:G720
【正文快照】: 在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形成终身学习的学习化社会成为我国教育改革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的时代背景下,我国一些学者致力于全方位、多视角地探寻终身教育、终身学习与学习化社会的理论基础,并收到了进一步明晰认识、引领实践的效果。在学习、解读高志敏等著《终身教育、终身学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贺宏志,林红;当代世界终身教育的政策及管理与立法[J];北方工业大学学报;2002年02期

2 白彦茹;终身学习与教师培训[J];比较教育研究;2002年07期

3 杨丹霞;论闲暇教育[J];兵团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4 唐亚豪;论学习型社会的成人教育理想[J];成人高教学刊;2004年05期

5 孟庆梅;;中德成人教育比较及对我国成人教育发展的新认识[J];成人高教学刊;2006年05期

6 马晓燕;试析终身教育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J];成人教育;2002年Z2期

7 赵红亚;论陶行知的终身教育思想[J];成人教育;2003年12期

8 马松庭;对构建终身教育体系问题的探讨[J];成人教育;2003年12期

9 刘凤红,纪军;当代日本终身学习的发展与启示[J];成人教育;2004年01期

10 吴丽娅,彭泉滔;转型社会对成人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影响[J];成人教育;2005年0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琦;从终身体育思想审视我国学校体育的改革与发展[D];北京体育大学;2002年

2 张振助;高等教育与区域互动发展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1年

3 李福华;高等学校学生主体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4 王文岚;社会科课程中的公民教育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4年

5 钟志贤;面向知识时代的教学设计框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6 龚孝华;走向具体个人:教育评价的生存论建构[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7 巨瑛梅;终身教育的理论与实践:渊源、演变及现状[D];北京师范大学;1999年

8 阳荣威;高等学校专业设置与调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9 杨荣昌;教师继续教育课程体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10 周倩;高校科技管理人员专业化建设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永红;新世纪普通高校成人教育的历史使命及发展思路[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2 章红兰;软式排球运动在我国的开展现状及其发展趋势的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3年

3 李玉玲;论大众健美操的教学艺术[D];山东师范大学;2003年

4 李小波;从终身教育、全民教育到全纳教育[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5 李英;大学普通物理教学中对学生自学能力培养的探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6 周正怀;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动力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7 于海燕;义务教育阶段化学习题研究[D];扬州大学;2003年

8 李敏华;广西篮球传统学校建立篮球俱乐部的可行性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3年

9 张睿;无锡市小学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的现状与对策[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10 陈一虎;基于网络的化学自主学习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江苏省政府出台政策:到2015年形成终身教育体系[J];新课程研究(下旬刊);2011年09期

2 武海燕;;终身教育“制度化”辨析[J];教育探索;2011年08期

3 杨黎明;;关于终身教育体系的创建——终身教育体系创建的关键是课程衔接[J];职教论坛;2011年24期

4 ;江苏省政府出台政策:到2015年形成终身教育体系[J];小学科学(教师论坛);2011年07期

5 谢素蓉;;终身教育思想演变及其在中国实践中的辨析[J];现代远距离教育;2011年04期

6 张涛;;关于终身教育的思考和建议[J];科技创新与品牌;2011年04期

7 何桥;;基于价值教育的终身教育体系重建[J];中国高等教育;2011年08期

8 谢保群;;终身教育体系视域下我国老年教育的发展课题[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1年16期

9 郑艳萍;余凤池;;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2011年06期

10 连华;刘旭;;发达国家终身教育的经验与启示[J];经济师;2011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伯奎;杨少鸣;;满足全民终身学习需求,构建全民终身教育体系,是一个长期的、渐进的历史任务[A];2005年成人教育协会年会暨和谐社会与成人教育论坛论文集[C];2005年

2 楼永木;裘荣法;楼金槐;;杭州市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的现状分析与前景展望[A];科学发展观与成人教育创新——2004年中国成人教育协会年会论文集(Ⅰ)[C];2004年

3 方军;;普及终身学习理念,,构建终身教育体系[A];2007年浙江省医学教育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7年

4 杨燕;;从生到死,我们边走边学——罗杰·布谢尔终身教育中国观的解读[A];2005年成人教育协会年会暨和谐社会与成人教育论坛论文集[C];2005年

5 刘汉辉;;可持续发展的教育与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兼论终身教育的形成与发展[A];2007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暨中国可持续发展学术年会论文集(4)[C];2007年

6 李艳;;基于社区信息化平台的社区教育模式研究[A];城市科学论集[C];2004年

7 孔祥羽;;社区学院在构建终身教育体系中可以大有作为——关于社区学院定位功能与发展的探索与思考[A];2005年成人教育协会年会暨和谐社会与成人教育论坛论文集[C];2005年

8 王伟明;;发展成人教育构建宁波终身教育体系的研究(摘选)[A];2005年成人教育协会年会暨和谐社会与成人教育论坛论文集[C];2005年

9 刘海泉;陈建文;;终身教育:公共图书馆在知识经济时代和学习型社会中的应尽职责[A];现代图书馆的人本主义思考与实践——2002江浙沪晋图书馆中青年论坛论文集[C];2002年

10 陈凡;;社区教育中心是终身教育体系中必不可少的一环之我见[A];纪念中国成人教育改革发展30年大会暨中国成人教育协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昌谋;关于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的建议案[N];人民政协报;2009年

2 王浒;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势在必行[N];人民政协报;2009年

3 记者 肖春苹;和平区:努力构建终身教育体系[N];沈阳日报;2010年

4 珠海城市职业技术学院 蔡胜 潘沁红 欧阳效升;试论珠海终身教育体系的构建[N];珠海特区报;2010年

5 易建辉;构建湘潭终身教育体系[N];湘潭日报;2010年

6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主任 薛明扬;构建惠及人人的上海终身教育体系[N];中国教育报;2011年

7 缪志聪;我省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助推民生幸福[N];江苏教育报;2011年

8 钱诚;我省加快完善终身教育体系[N];江苏教育报;2011年

9 本报记者 整理;终身教育体系大学要有担当[N];山西日报;2011年

10 张大也 兰州大学原副校长;加快发展继续教育 构建终身教育体系[N];中国教育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余小波;我国成人高等教育转型的研究[D];厦门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莹;我国终身教育体系建设研究[D];燕山大学;2010年

2 李晚莲;我国终身教育的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3 杨清;终身教育理念下江西省大学后继续教育发展策略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4 何刚;论自学考试在构建终身教育体系中的作用[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5 王丹;终身教育体系下我国成人高等教育改革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09年

6 李文章;终身教育理论指导下的高校课程设置[D];汕头大学;2008年

7 叶翔;我国当前终身教育体系构建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探讨[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8 任丽平;高校老校区功能拓展与终身教育体系的耦合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9 陈振;终身教育理念下英国产业大学的发展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10 林贵福;构建我国终身教育体系的理论和实践探讨[D];福建师范大学;2001年


  本文关键词:社会化研究对终身教育、终身学习与学习化社会理念的理论支撑,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7857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xjy/47857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440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