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继续教育论文 >

少数民族大学生在异域文化下的心理适应

发布时间:2017-06-28 10:07

  本文关键词:少数民族大学生在异域文化下的心理适应,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民族高等教育的整个过程,实际上就是引导民族学生对新的社会环境和文化氛围进行心理调适以达到新的和谐的过程。探讨和分析少数民族大学生心理适应问题的表现与成因,指出其客观存在的生活习俗、语言表达、思维情感、文化观念的差异以及少数民族大学生对这些差异的主观感受和归因方式对其文化适应过程的影响以及进而对其生活学习、人际交往、心理健康、生涯发展产生的影响,我们必须从民族教育的实际出发,了解每一个民族的文化心理,在教育、教学和管理方面采取特殊的方法,制订行之有效的措施,帮助民族学生更好地融入新的文化氛围,促进民族和谐和共同发展。
【作者单位】: 西南大学西南民族教育与心理研究中心 西南大学西南民族教育与心理研究中心
【关键词】少数民族大学生 心理适应 管理对策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建设和谐社会进程中西南地区民族心理研究”(05JJD880067) 西国重04003项目“当代中国青年职业心理特点与测评”
【分类号】:G750
【正文快照】: 一、引言(一)当代大学生的心理适应问题分析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其中不适应大学生活的现象普遍存在,引人注目。清华大学近年来采用日本大学生人格健康问卷(UPI)对北京地区大学新生进行心理健康抽样调查,发现约有20%的新生存在心理适应问题,有近26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程孟瑾;影响少数民族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原因分析[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年02期

2 白亮;;文化适应对少数民族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J];民族教育研究;2006年03期

3 徐黎丽;关于民族心理学研究的几个问题[J];民族研究;2002年06期

4 南文渊;几个世纪以来对回族民族心理的评说综述[J];青海民族研究;1997年03期

5 李琼;西部少数民族大学生现代人格缺失及其成因分析[J];青海民族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6 张世富,阳少敏;云南4个民族20年跨文化心理研究——议青少年品格的发展[J];心理学报;2003年05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姜明,文格西;巴蜀少数民族体育文化考证[J];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11期

2 叶南,田耕宇;西部民族院校对外汉语教材编写设计[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4年08期

3 胡卓生,谢智学;藏族中小学体育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J];体育学刊;2004年01期

4 张冀震;西藏儿童游戏“提格”及其文化内涵[J];西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汉文);2000年03期

5 蒋颖荣,廖炼忠,晏月平;性文化在西南少数民族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J];思想战线;2002年04期

6 魏晓文;略论西部少数民族文化特色与文化建设[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2年03期

7 田茂军;试论湘西地区的民俗旅游资源开发[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2期

8 刘晖;“摩梭人文化保护区”质疑——论少数民族文化旅游资源的保护与开发[J];旅游学刊;2001年05期

9 胡继芳;中国民间舞蹈中的动物仿生学[J];贵州民族研究;2001年01期

10 马晓京;民族旅游保护性开发的新思路[J];贵州民族研究;2002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孙芳琴;;中西修辞语用中的饮食文化探析[A];贵州省翻译工作者协会第6届会员代表大会暨2007年翻译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2 林修平;;青海土族“纳顿”傩戏初探[A];2000年青海海峡两岸昆仑文化考察与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3 罗用频;;突出民族文化特色,打造民族旅游精品——黔西南州民族文化旅游业发展思考[A];布依学研究(之八)——贵州省布依学会布依文化与旅游专题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曦帆;“藏彝走廊”乐舞文化选点考察与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07年

2 海滨;唐诗与西域文化[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3 吴之清;贝叶上的傣族文明[D];四川大学;2006年

4 张宏宏;平地女性与山地女性[D];中央民族大学;2003年

5 冯昆思;试论云南历史名人旅游资源及其保护与开发[D];中央民族大学;2003年

6 张晓琼;变迁与发展[D];中央民族大学;2003年

7 陆启光;壮族儿童社会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8 王铁志;德昂族经济发展和社会变迁[D];中央民族大学;2004年

9 赵德光;现代化进程中云南石林阿诗玛文化的转型与重构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4年

10 李和平;重庆历史建成环境保护研究[D];重庆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晓洁;湖南省靖州县地名研究[D];湘潭大学;2007年

2 陆尤;云南民族地区旅游广告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3 王继成;魏玛共和国的国民心态与纳粹的崛起[D];四川大学;2007年

4 刘广锐;论民族文化振兴与旅游开发[D];四川大学;2007年

5 顾韵芬;金代女真族民族服饰文化和发展[D];苏州大学;2006年

6 赵萍;试论金中期女真族“全盘汉化”及维护旧俗问题[D];辽宁师范大学;2007年

7 李科;蒙古族传统装饰元素的特征及其在现代室内设计中应用的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07年

8 陆妍旭;朝鲜族大学生学校适应研究[D];延边大学;2007年

9 马思华;新疆米泉地区回族教育研究[D];石河子大学;2007年

10 杜智贤;吐鲁番地区民族文化资源的开发与保护研究[D];石河子大学;2007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费孝通;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格局[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9年04期

2 徐黎丽;论“民族心理”与“民族共同心理素质”的关系[J];广西民族研究;2002年03期

3 郭大烈;社会化的商品经济与民族心理的社会化——论民族地区商品经济调节机制[J];民族研究;1987年03期

4 荣·苏赫;简论民族心理和阶级心理的辩证关系[J];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1988年01期

5 南文渊;几个世纪以来对回族民族心理的评说综述[J];青海民族研究;1997年03期

6 李景春;论民族心理素质与国民素质教育[J];沈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3期

7 李尚凯;论民族心理之研究[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1年01期

8 韩忠太;论民族共同心理素质与民族心理的区别——兼与《中国大百科全书·民族卷》商榷[J];云南社会科学;1999年05期

9 张世富;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拉祜族和哈尼族的青少年品德形成的调查研究——跨文化心理学的探讨[J];心理学报;1984年04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来萍;政冶思想工作与当代少数民族大学生[J];青海民族学院学报;1986年01期

2 谭举先,郦亚;少数民族大学生心理特征初探[J];高等教育研究;1988年01期

3 何春华;;少数民族大学生心理矛盾探析[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89年04期

4 谢复强;论影响少数民族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1990年01期

5 傅舒礼,王雄飞;贵州省汉、苗、布依、侗族学生视力调查与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1990年06期

6 张桂枝;;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心理特征及引导初探[J];民族教育研究;1990年02期

7 田晓弘;;少数民族大学生掠影[J];中国民族;1993年01期

8 哈斯朝鲁;;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审美教育[J];民族教育研究;1993年02期

9 刘靖南;陆世斌;李桂清;;广西少数民族大学生与汉族大学生个性心理差异的比较研究[J];体育科学;1993年06期

10 刘靖南,,陆世斌,李桂青;广西少数民族大学生与汉族大学生个性心理差异的比较研究[J];体育科技;1994年Z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冯涛;;少数民族大学生心理健康与个性特质、心理防御方式的相关比较研究[A];第九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2001年

2 冯涛;;云南少数民族大学生心理健康与心理防御方式的相关比较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3 安德源;;新疆高校少数民族汉语专业大学生汉语词典使用研究[A];中国辞书学会双语词典专业委员会第七届年会论文集[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范伟国、李德金;云南着力落实民族政策 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发展[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0年

2 马戎(作者为北京大学社会学系主任、教授);西部劳动力市场化:挑战与对策[N];中国民族报;2001年

3 马戎(作者为北京大学社会学系主任、教授);关于少数民族教育的若干思考[N];中国民族报;2001年

4 彭文忠;云南为农村基层选拔高校毕业生[N];中国人事报;2001年

5 李熹;重视民族干部的成长[N];西藏日报;2001年

6 李光平 本报记者 龙登华;我省着力构建贫困大学生多元化资助体系[N];贵州政协报;2002年

7 记者 李光平 通讯员 龙登华;贵州省着力构建贫困大学生多元化资助体系[N];人民政协报;2002年

8 哈木拉提;加速培养实用型科技人才[N];中国改革报;2003年

9 记者 夏越;少数民族大学生将获更多深造机会[N];中国教育报;2003年

10 李红梅;少数民族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之我见[N];中国民族报;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金学官;中国少数民族大学生文化适应的人类学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肖文红;阅读理解策略训练对英语专业一年级少数民族大学生阅读理解成绩的影响[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2 张寿芝;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宗教信仰状况和对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3 李光明;云南少数民族大学生经济贫困现状及对策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4年

4 李志杰;普通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心理适应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5 张拴云;少数民族大学新生学习适应问题及对策研究[D];西南大学;2006年

6 夏玉;教师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对少数民族学生自我概念的提升作用[D];西南大学;2006年

7 梁庆;应对技能训练改善云南省少数民族大学生人际适应不良的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06年

8 徐扬;少数民族大学生语言使用情况调查[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9 史儒林;青海高原地区大学生生活方式和体质、健康状况的调查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5年

10 尹丹婷;少数民族大学生英语学习策略调查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本文关键词:少数民族大学生在异域文化下的心理适应,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9342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xjy/49342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f0b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