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继续教育论文 >

少数民族预科学生教育的课程设计变革——基于多元文化教育的视角

发布时间:2017-06-30 22:10

  本文关键词:少数民族预科学生教育的课程设计变革——基于多元文化教育的视角,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基于多元文化教育的视角,少数民族预科学生课程设计存在以下问题:预科课程"以补为主",课程目标功利化;文化类型失衡,课程内容单一化;以教为主,课程实施片面化;以主流文化为标准,课程评价单向化。针对以上问题,需要对少数民族预科课程设计进行变革:建立多元共生的课程目标、文化均衡的课程内容、多维度的课程实施、变通式的课程评价,以构建适合少数民族学生学习的预科课程。
【作者单位】: 蚌埠学院;西南大学教育学院;
【关键词】多元文化 预科 课程设计
【分类号】:G752.3
【正文快照】: 全纳与多元文化教育已经得到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倡导和推崇。在我国,全纳与多元文化教育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教育理念,逐渐影响着教育理论和实践,尤其是对少数民族地区教育或有少数民族学生的学校。为了全面落实全纳教育理念,我国在少数民族和民族教育地区采取的一项特殊的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翟晓云;;多元文化教育解读[J];集宁师专学报;2007年01期

2 岑文;试论预科课程改革[J];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3 黄宗植;西方多元文化教育理论及其实践对我国少数民族教育的启示[J];民族教育研究;2004年06期

4 李世光;少数民族预科生的心理特征与教育管理[J];西昌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5 苏德;;少数民族多元文化教育的内容及其课程建构[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6 李纯;张静;;贵州教师多元文化教育态度的调查——基于“民族文化进课堂”的背景[J];教育学术月刊;2009年1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戴剑;张振华;;多元化教育理念对学校体育的影响与变迁[J];安徽体育科技;2009年03期

2 马戎;试论语言社会学在社会变迁和族群关系研究中的应用[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3 陈忠勇;王波;;苗、汉杂居地区苗族学生低学业成就的原因分析——以毕节市观音桥办事处苗族教育为例[J];毕节学院学报(综合版);2006年02期

4 马晓龙;徐东;龙飞鹏;杨庆玲;;龙陵县木城彝族傈僳族乡基础教育历史与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J];保山师专学报;2006年03期

5 孙宗芹;;论少数民族地区语言教育中的文化教育[J];保山师专学报;2008年04期

6 陈沛照;;困境与出路:关于武陵地区民族教育发展的思考[J];成都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年06期

7 张永斌;徐再高;;论西部农村民族义务教育产品供给问题[J];重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05期

8 杨红;;我国少数民族扫盲教育现状与发展研究[J];成人教育;2007年01期

9 张道理;刘莹;;论多元文化背景下的高校德育创新[J];常熟理工学院学报;2008年06期

10 洪俊;齐阿娜尔;;课程失衡:民族地区农村学校课程的多元文化解析[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红;;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少数民族成人教育研究述评[A];教育的传统与变革——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三)[C];2009年

2 胡建川;;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民族高等教育的发展与展望[A];中国管理科学文献[C];2008年

3 刘玉彬;张树安;宋敏;李晓梅;;民族高校多层次双语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A];中国少数民族教育学会第一次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8年

4 祁进玉;;教育人类学研究:中国经验30年(1978~2008)[A];中国少数民族教育学会第一次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8年

5 滕志妍;;民族地区地方课程与多元文化课程的迷误[A];中国少数民族教育学会第一次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8年

6 李怀宇;;少数民族学生在学校教育中的文化适应——基于教育人类学的认识[A];百川横流:全球化背景下的多元文化教育国际论坛论文集[C];2006年

7 舒宗瑛;;浅析民族地区多元文化教师的培养[A];百川横流:全球化背景下的多元文化教育国际论坛论文集[C];2006年

8 杨真珍;;“和”与“统”之间——多元文化背景下西南民族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问题与对策[A];百川横流:全球化背景下的多元文化教育国际论坛论文集[C];2006年

9 陈巧妹;张芳欣;刘红梅;;对我国少数民族校本课程开发的思考[A];百川横流:全球化背景下的多元文化教育国际论坛论文集[C];2006年

10 陈忠勇;;苗、汉杂居地区苗族学生低学业成就的原因分析——以毕节市观音桥办事处苗族教育为例[A];百川横流:全球化背景下的多元文化教育国际论坛论文集[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洪玉;甘南藏汉双语教育历史与发展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2 杨红;拉祜女童的教育选择[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3 张爱琴;民族地区乡土教材的开发模式与功能[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4 付娜;民族大学(学院)的特有功能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5 秦中应;当代湘西苗族传统文化的教育传承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6 赵国宏;少数民族文化网络传承的教育人类学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7 乔馨;教育人类学视野下的岩洞嘎老文化传承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8 宋遂周;我国民族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9 王慧霞;西北民族地区基础教育新课程实施问题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8年

10 李红婷;无根的社区 悬置的学校[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侯胜元;苗族传统文化与苗族教育的关系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09年

2 曾平春;多元文化对中等职业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冲击及其应对[D];湖南农业大学;2010年

3 杨志娟;改革开放以来内蒙古地区幼儿园课程改革的文化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0年

4 郭海燕;新课程背景下民族高中语文教学和语文思维培育[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0年

5 华]煜;多元文化数学:案例开发与教学策略[D];浙江师范大学;2010年

6 杨建忠;学校教育中的民族传统文化传承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7 何菲;蒙古族幼儿园双语教师教学能力现状调查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0年

8 马婷;民国时期新疆回族教育研究[D];新疆大学;2010年

9 刘丹;流动儿童家庭教育资本研究[D];云南大学;2010年

10 刘玉芳;京族文化与学校教育的田野考察[D];广西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谢宁;全球社会的多元文化教育[J];国外社会科学;1995年05期

2 周鸿;当代文化冲突与文化素质教育[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998年02期

3 万明钢;论民族同一性的发展及其研究策略[J];民族教育研究;1994年03期

4 ;论少数民族教育文化背景民族差异性[J];民族教育研究;1996年03期

5 滕星,苏红;多元文化社会与多元一体化教育[J];民族教育研究;1997年01期

6 杨晓;多元文化教育——关于民族教育的新理论[J];民族教育研究;1999年01期

7 何喜刚,王鉴;如何理解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教育[J];民族教育研究;1999年03期

8 李瑾瑜,奂平清;对多元文化教育的四种误解及其分析[J];民族教育研究;1999年03期

9 王鉴;试论中华民族多元文化与一体教育观的形成与发展[J];广西民族研究;2002年04期

10 张诗亚;;多元文化与民族教育价值取向问题[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6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新俊;姜峰;;美国教师的多元文化教育[J];中国民族教育;2010年01期

2 吴宝瑞;;略论地方高校的课程设计——以石家庄学院为例[J];石家庄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3 张晓;;试论体育与健康课程资源及其开发与利用[J];金卡工程(经济与法);2010年01期

4 祝国强;;思想政治课程标准目标体系中的几个关系[J];思想政治课教学;2010年01期

5 郑林;;中学历史课程“过程”目标相关问题探讨[J];历史教学问题;2010年01期

6 胡瑞琴;;从“忽略”到“重视”——对“过程与方法”目标的一点看法[J];历史教学问题;2010年01期

7 徐谊;;中观课程设计:提升课程领导力的新视角[J];新课程(综合版);2010年02期

8 吴连芳;;对“新课标教材”的几点浅见[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0年02期

9 高红云;;基于Moodle的课程设计[J];新课程学习(综合);2010年02期

10 杨兰;郭利平;邝守敏;;由工作过程导向进行农产品安全检测课程设计[J];新课程研究(中旬刊);2010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柯晶琳;陈阳;;中美高校市场营销专业实践教学特点分析[A];湖南省市场学会2009年会暨“两型社会与营销创新”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2 许佳;;论高师复调课“微格教学”的可行性——柯达伊多声音乐教育思想指导下的高师复调课教学模式[A];全国和声复调教学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0年

3 曾蓉;刘建国;冉启阳;;DCS与PLC网络控制实训系统的设计与实现[A];全国冶金自动化信息网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4 周鸣鸣;;《化学美育》课程建构的创新与教学实践[A];中国化学会第27届学术年会第17分会场摘要集[C];2010年

5 蔡建新;;尊重 整合 重构——关于苏教版《品德与社会》教材的使用思考[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江苏卷)[C];2010年

6 程兆见;;浅谈教学过程中应该注意的四个环节[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山东卷)[C];2010年

7 曾志勇;;化学教学如何融入学生生活和社会实践[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广东卷)[C];2010年

8 欧列娜;;学生也是重要的语文课程资源[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广东卷)[C];2010年

9 谢建才;;生命诚可贵 生物出新招[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广西卷)[C];2010年

10 胥伟;;浅谈语文阅读教学的拓展策略[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四川卷)[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卫光 范先超;黄冈职院师资培养结硕果[N];黄冈日报;2011年

2 延津县城关西街中学 贾利敏;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N];新乡日报;2011年

3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副校长 郑志明;创新人才培养须打破科学与技术的壁垒[N];中国教育报;2010年

4 本报记者 姜楠;共谱和谐之风[N];吉林日报;2010年

5 正阳县职业高中 李杰婷;体育教学方法的选择[N];驻马店日报;2010年

6 孙曼琳;学习:培训工作创新发展的驱动力[N];国家电网报;2010年

7 本报记者 苏雁;“湿地文化”是一座“立体课堂”[N];光明日报;2010年

8 林世元;如何培养学生学习思品课的兴趣[N];伊犁日报(汉);2010年

9 朱恩萍 王洪成;新课程背景下教育观念的转变[N];伊犁日报(汉);2010年

10 田保华;教学基本功:从细化解读课程标准开始[N];中国教师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雅欢;运动训练专业课程体系的重构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2 李卉;跨文化语境下香港语文教育政策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3 廖元锡;新课程高考方案及考试大纲对高中科学领域模块课程实施的影响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4 李泽宇;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适切性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5 杨道宇;课程效能生成的原理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6 朱飞;我国展示设计专业本科课程体系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10年

7 刘艳晖;英语专业课程设计机辅语言教学整合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8 孟凡莉;我国药学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沈阳药科大学;2009年

9 靳淑梅;教育公平视角下美国多元文化教育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10 朱继军;中学历史课程“过程与方法”目标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辉;批判性思维与辩证思维的关联性问题[D];燕山大学;2010年

2 张蓉;独立学院商务英语能力本位课程设计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3 王江华;民族地区学校对民族文化中教育资源开发利用的问题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4 周丽雯;瑶山瑶族学生低学业成就的归因分析及对策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5 梁晋芳;民族文化进校园的课堂志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6 朱永梅;新课标颁布以来语文情感教学研究元分析[D];西南大学;2010年

7 何被周;和田县初中化学课程资源开发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8 范梦;少数民族文化作为历史教科书内容的选择与组织[D];西南大学;2010年

9 李昕;新时期中俄中等历史教育比较研究[D];长春师范学院;2010年

10 卢珊;美国小学“新社会科运动”之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关键词:少数民族预科学生教育的课程设计变革——基于多元文化教育的视角,,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50365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xjy/50365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2b8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