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继续教育论文 >

建设和谐文化视角的少数民族教育质量评价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18 02:28

  本文关键词:建设和谐文化视角的少数民族教育质量评价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民族教育 质量发展 和谐文化 文化适切 民族教育评价


【摘要】: 当代世界教育发展的突出特点是,高度重视教育质量的全面提升,并通过完善教育评价促进教育质量的实现。尽管我国少数民族教育(后简称“民族教育”)进展显著,但需要从数量的增长转向质量的全面提升,以适应建设和谐社会的需要。由于民族教育的后发性,在实践上,对民族教育的评价基本上沿用内地的评价模式;在理论上,对民族教育评价的研究总体极为薄弱,尤其是深入的专门探讨几乎是空白。本文以促进民族教育质量为出发点,基于和谐文化理念,从文化多样性这民族教育显著特点的视角,试图对民族教育评价进行专门的探索。显然,这种研究不仅具有独特的学术意义,而且是现实的迫切需要,可望具有重要的实践和理论价值。 总体方法上,本研究针对民族教育发展文化多样性的特点,运用跨学科研究策略,尤其是文化人类学和跨文化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并通过个案调查分析,以深入系统探讨建构文化适切性民族教育评价的理论和实践问题。本文结构有四个部分构成,一是理论篇,二是实践篇,三是理论建构与应用篇,四是结论与思考。共六章内容,各章要点如下:绪论,主要阐述选题原由和研究构思。在当前国内外教育发展的大环境当中,分析我国民族教育发展的质量状况,提出了评价是民族教育质量提升的瓶颈,建构民族教育质量评价观和评价体系是民族教育质量发展的必要条件。在此基础上阐明论文的研究设计和创新之处。第一章主要界定论文中涉及的“民族教育”、“文化”、“教育评价”、“教育质量评价”等与论文内容相关的主体性概念,为论文后面的论述和个案分析打好基础。 第二章必要性分析主要围绕从评价入手来研究民族教育质量提升,重点探讨目前我国民族教育质量提高与评价之间的必然关系。论文认为,当前我国民族教育虽然有了长足的发展,但民族教育质量需要更进一步提高。从世界教育发达国家经验看,完善教育评价体系是提高教育质量的有效措施。我国民族教育的质量发展应该借鉴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 第三章论文提出我国民族教育的显著特点是文化多样性,并且从多学科的视角充分分析和论述了我国各民族文化多样性的原因、文化多样性的现实和文化多样性的表现。根据我国建设和谐社会的理念和民族文化与民族教育的相互关系,提出在这样的多民族和谐共处的“多元一体”国家里,民族教育质量发展应该体现文化多样性的观点。 第四章对当前民族教育评价形势有一简单概括和梳理,通过个案分析对民族学校教育评价(评估)与民族学校教育质量建设工作作出系统的解释。在此基础上从文化的视角分析当前民族教育评价的缺陷。 第五章在前四章的概念界定、理论阐述和在对西方经典教育评价理论的分析、多元文化教育观的辨析的基础上,根据我国学者费孝通先生提出的“多元一体”格局学说和“文化自觉”学说建构了文化适切的民族教育评价理念。本文认为和谐文化建设,要坚持文化多样性视角。 第六章为文化适切的民族教育质量评价体系的建构。本章对先前在我国运行比较权威“义务教育质量评价模块”和“普通高等教育教学水平评估”模块指标分类比较分析的基础上,指出他们的缺陷和不足,根据文化适切理念和问卷调查的基础上,设计出民族教育质量评价模块指标体系。 第七章为论文的总结和概括。 综上所述,本文坚持求真务实的创新精神,力求在以下方面有所贡献: 其一,研究主题的时代性和前瞻性,,即针对建设和谐社会的要求和民族教育发展的经验教训,提出了新时期民族教育发展的一个发展策略,这就是,需要革新评价模式,从而实现从数量的增长转向质量的全面提升和特色的突出。 其二,理论观点的创新性,即基于人类学提出的内生性发展理念,较为充分论述了民族教育质量提升与民族文化多样性的关系,从而提出了文化适切性民族教育评价理念。 其三,研究视角的本土化,即根据我国民族关系不同于西方的特点与和谐社会文化建设的需要,不仅论述了西方经典教育评价范式的弊端,而且指出了目前我国民族教育研究中所盛行的西方多元文化教育观的局限,并进一步展示了如何运用我国学者提出的理论,尤其是费孝通先生等人提出的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理论和文化自觉理论,以分析我国民族教育评价何以为建设和谐文化作出贡献。 其四,学科建设的促进性,即本研究首次较为系统地专门论述了民族教育评价课题,可望促进民族教育学科体系建设的完善。
【关键词】:民族教育 质量发展 和谐文化 文化适切 民族教育评价
【学位授予单位】:中央民族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7
【分类号】:G759.2
【目录】:
  • 摘要2-6
  • ABSTRACT6-15
  • 绪论15-31
  • 一、问题来源与研究动机19-21
  • 二、论题的选择21-22
  • 三、问题设计与研究框架22-24
  • 四、研究方法24
  • 五、相关研究介绍24-26
  • 六、理论假设与基本观点26-29
  • 七、研究的意义及创新29-31
  • 第一章 主体性概念界定31-45
  • 第一节 关于民族教育的定义31-37
  • 一、民族教育概念的现有定义31-32
  • 二、本研究的界定32-35
  • 三、我国民族教育的类型35-37
  • 第二节 关于文化的定义37-40
  • 一、西方人类学的文化定义37-40
  • 二、我国对文化的界定40
  • 第三节 关于“教育质量评价”的定义40-45
  • 一、关于“教育评价”41-43
  • 二、关于“教育质量评价”43-45
  • 第二章 必要性分析: 为何从评价环节谈民族教育质量的提升45-66
  • 第一节 我国民族教育进一步发展的迫切需要: 从量的发展到质的提升45-52
  • 一、民族教育发展的分析45-49
  • 二、社会经济发展态势的分析49-52
  • 第二节 民族教育从量的发展到质的提升所必需: 革新评价模式52-66
  • 一、国际视野: 关注质量完善评价是当代教育发展最重要趋势52-61
  • 二、重视教育评价日益成为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措施61
  • 三、进一步理论分析: 教育评价何以促进教育质量61-63
  • 四、我国民族教育评价模式的必要性63-66
  • 第三章 重视文化多样性: 民族教育质量的显著特点66-92
  • 第一节 文化多样性与发展: 新的发展理念66-74
  • 一、为何坚持文化多样性视角66-70
  • 二、基于文化多样性的发展观70-74
  • 第二节 基于文化多样性的民族教育质量观: 社会和谐发展需求视角74-80
  • 一、坚持文化多样性: 实现民族地区教育质量均衡化发展的需要74-76
  • 二、坚持文化多样性,是民族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对民族教育质量的特殊要求76-79
  • 三、保护和弘扬多样性文化,是和谐文化建设对民族教育质量的要求79-80
  • 第三节 坚持文化多样性的民族教育质量观: 学生个体发展角度80-92
  • 一、生态文化多样性与个体发展: 基本原理81-85
  • 二、文化与个体心理发展: 具体分析85-92
  • 第四章 从文化视角看当前我国民族教育评价的缺陷: 理论模式和个案分析92-128
  • 第一节 当前我国民族教育评价模式及缺陷92-100
  • 一、民族教育发展规划评估92-94
  • 二、民族教育项目、规划评审94-95
  • 三、民族教育质量审核95-97
  • 四、民族教育专业认证97-98
  • 五、民族学校评估98-100
  • 第二节 个案分析100-128
  • 一、材料分析101-115
  • 二、访谈115-119
  • 三、问卷调查119-125
  • 四、结果分析125-128
  • 第五章 建构民族教育评价的基本理念: 民族文化适切观128-154
  • 第一节 西方经典教育评价范式的局限: 忽视多样性128-138
  • 一、西方经典教育评价范式概述128-133
  • 二、西方经典教育评价范式局限的反思133-138
  • 第二节 多元文化教育观能解决多样性问题吗?138-144
  • 一、多元文化思潮兴起的背景139-140
  • 二、多元文化主义的含义140-142
  • 三、多元文化教育运动的主张142
  • 四、对多元文化教育观反思: 它能解决中国民族教育文化多样性问题吗142-144
  • 第三节 民族教育评价基本理念建构: 尊重多样性的文化适切观144-154
  • 一、若干基础性依据145-150
  • 二、建构民族教育质量评价的主题词: 民族文化适切性150-154
  • 第六章 文化适切性民族教育评价体系的建构154-183
  • 第一节 两种比较权威性评价模快154-162
  • 一、义务教育质量评价模块154-155
  • 二、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水平评估模块155-156
  • 三、文化适切观问卷调查与分析156-162
  • 第二节 评价体系框架建构原则162-164
  • 第三节 民族教育质量评价体系的指标标准及内容164-183
  • 一、民族教育质量标准的设定164-166
  • 二、民族教育质量标准设计的思路166-168
  • 三、民族教育质量发展的评价体系及内容框架168-175
  • 四、民族教育质量发展的评价体系的功能和目标175-176
  • 五、建立民族教育质量评价为主的信息控制系统176-183
  • 第七章 结论与思考183-188
  • 一、关于民族教育发展取得的巨大成绩183-184
  • 二、关于民族教育质量提升184-185
  • 三、民族教育质量发展的评价导入185-186
  • 四、建构文化多样性与文化适切的民族教育质量评价体系186
  • 五、几个需要进一步探讨的问题186-188
  • 参考文献188-193
  • 后记193-194
  • 附录194-198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198-199

【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俞燕;;新疆义务教育民众满意度调查与评价实证分析——以乌鲁木齐市天山区为例[J];经济师;2010年09期

2 张布和;;民族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瓶颈——教育评价[J];民族教育研究;2008年04期

3 张布和;;对我国民族教育评价改革的几点思考[J];教育探索;2008年1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张洪春;少数民族思想政治教育接受过程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2 安晓镜;民族地区初中阶段学生学业评价体系的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3 张立军;新中国民族高等教育体制变迁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梁萍;博物馆背景下的体验教学初探[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2 袁军;长阳资丘镇土家族非物质文化保护传承研究[D];湖北民族学院;2010年

3 童艳;民族地区中小学校布局调整的生态因素研究[D];中南民族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69229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xjy/69229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b16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