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课堂教学论文 >

教育过程主客体关系的解构及建构

发布时间:2017-03-31 00:02

  本文关键词:教育过程主客体关系的解构及建构,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 本研究以教育过程主客体关系为起点,通过对教育过程主客体关系已有研究成果的反思,解构教育过程主客体关系研究中存在问题的症结所在。师生关系是教育过程主客体研究的一个重点和难点问题,也是教育理论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问题。从主客体框架下的主客划分的师生关系到主体间性的主-主的师生关系,师生关系的研究是随着历史的发展和社会科技的进步而发生变化的,对师生关系的认识也越来越清晰和科学。 本文通过对教育过程主客体关系已有研究的解构,分析了主客体框架下的教育过程诸要素及其关系研究中存在的不足之处,从深层次对教育过程各要素及其关系进行除弊。论文结合当前社会发展的需求以及科技、经济对教育的影响,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并以一种建构的思想来重新分析师生关系,,因为教育的发展是一种社会发展的需求和人的成长的需要。 通过对教育过程主客体关系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释疑和解构,提出一种新的师生关系观点:教育场域中的“价值共同体”。通过对师生关系建构来剖析原有的教育过程诸要素及其关系的探讨中的争论之处,希望能够达到促进教育过程师生关系更加明确的目的。本文从概念演变,理论依据,模式建构等几个方面,论证了该模式的科学性和合理性。该模式的建构从不同的角度阐释了教育过程主客体关系研究中存在的疑问,在对主客体关系研究的反思基础上提出新的师生关系的观点,可望为教育理论拓宽研究领域。 全文的研究思路是:反思——建构的范式。 论文共分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通过对来自文献研究的疑问和对教育理论与实践脱离的追问两个方面提出研究的问题,并指出研究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提出了本文研究所使用的方法。 第二部分基于不同视角对该问题的研究现状进行回顾与探析。通过对国内外该问题的研究综述指出在研究方法上存在的不同之处。当前,我国的教育理论研究多是借鉴国外的一些研究成果和经验,注重向国外学习,原因之一就是我国的理论研究缺少实证的成分。这就要求在未来的研究中,应当将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当然,由于我国的国情和历史文化背景的影响,实证研究在教育理论研究中的应用还需要一段时间的努力,同时,随着国际间的文化交流与合作,实证研究在我国也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在研究方向上,我国的教育过程主客体关系的研究已经持续了二十多年,主要讨论的问题就是师生关系的问题,这就提示我国的教育理论者需要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我们研究教育过程主客体的目的何在?若是为了师生关系的研究,从主客体这个概念入手是否妥当? 第三部分通过对哲学概念—主客体—在教育学中的运用、教育过程基本要素及其要素确定标准、教育过程复杂性的认识、主客体框架下的教育过程诸要素等问题的解析,指出师生关系是教育过程主客体关系研究的重点和难点问题,并指出师生关系的模式重建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第四部分是本文的创新之处,提出新的师生关系模式——基于教育场域的价值共同体关系。首先,从共同体概念的历史演变中提炼出价值共同体的概念内涵,提出该模式建构的理论依据:建构主义理论;其次,依据以人为本原则、发展性原则、系统性原则和开放性原则提出了新的师生关系模式:价值共同体。最后,论证了该模式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第五部分本文总结及研究展望。
【关键词】:教育过程 主客体 价值共同体 师生关系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地质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7
【分类号】:G420
【目录】:
  • 摘要6-8
  • ABSTRACT8-12
  • 第一章 导论12-16
  • 1.1 问题提出12-13
  • 1.1.1 来自文献研究的疑问12-13
  • 1.1.2 教育理论与实践脱离的追问13
  • 1.2 研究意义13-14
  • 1.2.1 理论意义13
  • 1.2.2 现实意义13-14
  • 1.3 研究的内容和方法14-16
  • 1.3.1 研究主要内容14
  • 1.3.2 研究采用的主要方法14-16
  • 第二章 研究现状的回顾与探析16-24
  • 2.1 国外的研究现状16-17
  • 2.1.1 主要观点16-17
  • 2.1.2 研究方法和视角分析17
  • 2.2 国内的研究现状17-22
  • 2.2.1 主要观点18-20
  • 2.2.2 研究方法和视角分析20-22
  • 2.3 国内外研究视角和方法之比较22-24
  • 2.3.1 相同点22
  • 2.3.2 不同点22-23
  • 2.3.3 启示23-24
  • 第三章 解构:分歧及症结所在24-32
  • 3.1 解析"主客体"概念在教育学中的运用24-26
  • 3.2 解析教育过程基本要素及其要素确定标准26-29
  • 3.2.1 教育过程26-27
  • 3.2.2 教育过程诸要素的确立标准27-28
  • 3.2.3 教育过程要素的分析28-29
  • 3.3 对教育过程复杂性的认识29
  • 3.4 主客体师生关系研究对教育产生的影响29-32
  • 3.4.1 理论方面29-30
  • 3.4.2 实践方面30-32
  • 第四章 建构:价值共同体师生关系32-47
  • 4.1 共同体的基本概念及演变32-35
  • 4.1.1 共同体概念的历史演变32-33
  • 4.1.2 共同体概念的内涵分析33-34
  • 4.1.3 价值共同体的内涵分析34-35
  • 4.2 价值共同体师生关系提出的理论依据35-38
  • 4.2.1 建构主义理论的历史发展35-36
  • 4.2.2 建构主义理论的教师观36
  • 4.2.3 建构主义理论的学生观36-37
  • 4.2.4 其他的理论支撑37-38
  • 4.3 师生关系模式:价值共同体38-44
  • 4.3.1 建构价值共同体的原则38-40
  • 4.3.2 基于教育场域的教育过程构成要素40-41
  • 4.3.3 价值共同体的师生关系模式41-43
  • 4.3.4 价值共同体模式建构目标43-44
  • 4.4 价值共同体师生关系模式的实践意义44-47
  • 4.4.1 促进教育思想变革,转变师生关系观念44
  • 4.4.2 促进教育管理模式变革,提升师生的主体地位44-45
  • 4.4.3 合理的师生关系,有利于教育场域的和谐发展45
  • 4.4.4 实现师生自主发展,有利于建立学习型社会45-47
  • 第五章 研究总结与展望47-49
  • 5.1 研究总结47-48
  • 5.2 展望48-49
  • 致谢49-50
  • 参考文献50-53
  • 附录53

【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肖洒;;关于教育活动主客体问题的主要观点及思考[J];牡丹江大学学报;2010年12期


  本文关键词:教育过程主客体关系的解构及建构,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7838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ktjx/27838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1e3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