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课堂教学论文 >

中学教师创造性内隐观的调查研究

发布时间:2017-03-31 03:04

  本文关键词:中学教师创造性内隐观的调查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 创造性内隐观是指一般公众(专家和外行人)在日常生活和工作背景下所形成的,且以某种形式存在于个体头脑中的关于创造性概念、结构及其发展的看法。教师的创造性内隐观对学生创造力的培养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尤其是教师对创造性学生的认知和态度与学生创造性的发展有着直接的关系。本研究以此为出发点,试图通过对创造性学生特征和受教师欢迎的学生特征的调查分析,进一步了解中学教师识别和评价创造性学生的内在依据和标准,并初步揭示两者之间的关系。 本次研究以江苏省300名中学教师为被试,采用调查分析的方法,,在预调查的基础上编制五点等级评价问卷,要求教师对列出的66项创造性学生特征分别做创造性典型性和受欢迎程度的评价。为了更合理地解释数据,全面了解教师对创造性学生的认知和态度,研究者对部分教师进行了访谈。 通过综合调查和数据分析处理,研究者得出如下结论: (1)中学教师认为创造性学生的特征所涉及的范围广泛,涵盖了认知、人格等许多方面,这种认识与专家的观点相似,也与国内其他群体的观点相似,但显示出一定的社会文化差异。 (2中学教师认为创造性学生所具有的特征排在前十位的依次是:见解独特、喜欢探究事物、喜欢思考问题、思维活跃、善于观察、好奇心、想象力丰富、勇于尝试、独立思考、善于发散思维。排在后十位的是:孤僻离群、个人主义、态度高傲、顺从、老实、反叛、冲动、固执己见、稳重和随和。 (3)中学教师认为自己欢迎的学生所具有的特征排在前十位的依次是:有进取心、责任心强、性格开朗、友好、心胸宽广、善于钻研、道德修养高、热情、有恒心和思路清晰。排在后十位的是:个人主义、孤僻离群、态度高傲、反叛、冲动、固执己见、不守规则、质疑规范、敏感、争强好胜。 (4)通过探索性因素分析发现,中学教师的创造性内隐观由四个因素组成:认知特征、个性品质、异常人格和乐群性。中学教师对创造性学生的判断更看重认知能力,而轻视创造性人格的表现。异常人格中所描述的特征都是外显理论中比较典型的创造性人格表现,但给予的评价不高。 (5)通过对创造性学生特征和受教师欢迎的学生特征的比较发现:创造性学生并不是最受教师欢迎的学生原型,最受教师欢迎的学生特征更多的是与社会价值相联系;教师更倾向于喜欢不表现出某些创造性人格特征的学生。 (6)不同性别、学科、年级、工作年限、职称和学校性质的中学教师对创造性学生和受欢迎学生的认识有着显著的差异。
【关键词】:中学教师 内隐观 创造性学生 受欢迎的学生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7
【分类号】:G443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8
  • 前言8-12
  • 1 问题的提出8
  • 2 国内外研究现状8-9
  • 3 研究目的与假设9
  • 4 研究方法和工具9-10
  • 5 研究结论10
  • 6 创新和不足10-12
  • 正文12-50
  • 1 文献综述12-18
  • 1.1 相关概念12-13
  • 1.2 国外教师创造性内隐观的研究13-15
  • 1.2.1 教师对创造性本质的理解13
  • 1.2.2 教师对创造性学生的态度13-15
  • 1.2.3 教师的创造性培养观15
  • 1.3 国内创造性内隐观的研究15-18
  • 1.3.1 以学生(大学生和中学生)为研究对象16
  • 1.3.2 以普通公众为研究对象16-17
  • 1.3.3 以教师为研究对象17-18
  • 2 研究问题的提出18
  • 3 研究目的与假设18-19
  • 4 研究方法和工具19-22
  • 4.1 问卷调查法19-21
  • 4.1.1 预调查与问卷的编制19
  • 4.1.2 被试的基本信息19-20
  • 4.1.3 教师对创造性学生特征的评价20
  • 4.1.4 教师对创造性学生的态度20
  • 4.1.5 教师对创造性基本问题的理解20-21
  • 4.2 访谈法21-22
  • 5 研究一 教师眼中的创造者22-36
  • 5.1 研究思路和假设22
  • 5.2 研究结果22-36
  • 5.2.1 高创造性学生特征描述性统计分析22-23
  • 5.2.2 创造性学生特征评价的差异研究23-28
  • 5.2.3 对创造性特征群认识因素分析的结果28-36
  • 6 研究二 创造性:支持还是阻碍?36-42
  • 6.1 研究思路和假设36
  • 6.2 研究结果36-42
  • 6.2.1 受教师欢迎的学生特征描述性统计结果36-37
  • 6.2.2 受教师欢迎学生特征评价的差异研究37-40
  • 6.2.3 受欢迎学生和创造性学生的比较40-42
  • 7 讨论42-50
  • 7.1 关于创造性学生的特征42-43
  • 7.2 关于创造性学生特征群的因素分析43-44
  • 7.3 关于个体变量与创造性学生特征44-46
  • 7.4 关于受教师欢迎学生的特征46-48
  • 7.5 研究结论48
  • 7.6 创新和不足48-50
  • 参考文献50-52
  • 英文部分50-51
  • 中文部分51-52
  • 附录52-56
  • 附录 1预调查问卷52-53
  • 附录 2教师教育观念调查问卷53-55
  • 附录 3访谈提纲55-56
  • 后记56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林崇德;培养和造就高素质的创造性人才[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01期

2 骆一,阮昆良,刘敏;大学生创造性人才观及相关因素研究[J];重庆邮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3 易凌云,庞丽娟;教师教育观念:内涵、结构与特征的思考[J];教师教育研究;2004年03期

4 王立娜;钱美华;申继亮;安巧文;;教师的创造性内隐观及其对教师培训的启示[J];教师教育研究;2006年01期

5 蔡华俭,符起俊,桑标,许静;创造性的公众观的调查研究(Ⅰ)——关于高创造性者的特征[J];心理科学;2001年01期

6 蔡华俭,符起俊,桑标,秦启庚;创造性的公众观的调查研究(Ⅱ)——关于影响创造性的因素[J];心理科学;2001年04期

7 杨治良,蔡华俭,符起俊;大学生创造性内隐观的调查研究——关于高创造性者的特征[J];心理科学;2001年06期

8 陈国鹏,宋正国,林丽英,缪小春,桑标;我国中小学生创造力与智力和人格相关研究[J];心理科学;1996年03期

9 岳晓东;两岸四地大学生对创造力特征及创造力 人才的认知调查[J];心理学报;2001年02期

10 黄四林,林崇德,王益文;创造力内隐理论研究:源起与现状[J];心理科学进展;2005年06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赵淑兰;创造性个性特征的公众观的调查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2 尚慧馨;关于小学教师对创造性个性特征认识的调查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2年

3 魏艳;小学教师创造性人才观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3年

4 郑显亮;中学生创造性内隐观的调查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4年

5 陈f ;小学教师创造力培养观、创造性课堂教学行为的现状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5年

6 钱晶;大学生创造性内隐观的调查研究[D];苏州大学;2005年


  本文关键词:中学教师创造性内隐观的调查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7871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ktjx/27871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c84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