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课堂教学论文 >

论邓小平的教育思想

发布时间:2017-03-31 11:12

  本文关键词:论邓小平的教育思想,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 邓小平教育思想,作为邓小平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20世纪70年代,国际国内形势发生重大变化的历史背景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并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不断地发展充实,始终指引着我国社会主义教育事业顺利进行。 邓小平教育思想作为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有其独特的时代背景,而且有着深厚的现实依据。对马克思列宁主义和毛泽东教育理论的继承和发展是其理论渊源,邓小平科学地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邓小平教育思想。本文依照逻辑和历史相统一的原则,按照我国拨乱反正,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的发展,把邓小平教育思想的形成和发展,分为三个阶段:萌芽阶段、形成阶段、成熟阶段。 邓小平在科技革命和社会主义运动的历史新时期,充分认识到了教育对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乃至整个世界的巨大影响作用。邓小平教育思想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邓小平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他创立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与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邓小平教育思想具有其独特的时代性、民族性、战略性、务实性特色。 邓小平教育思想内容博大精深、丰富多彩,主要包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科技是关键,教育是基础”的教育价值观;“坚持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培养‘四有’新人”的教育质量观;对广大干部和广大青少年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教育的教育本质观:“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教育发展观;“要用中国历史教育中国青年”的历史教育观;“尊重教师劳动,提高教师地位”的教师观;“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人才观。 邓小平教育思想作为我国教育事业的总的指导方针,对我国的教育事业具有深刻的启示作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教育事业虽然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仍然有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因此,只有全面的把握邓小平教育思想,才能理解这一理论的精髓所在,才能把这一理论和我国的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现状结合起来,使我国的教育事业的改革与发展拥有不竭的动力。
【关键词】:邓小平 教育思想 审视
【学位授予单位】:武汉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7
【分类号】:G529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9
  • 引言9-10
  • 第1章 邓小平教育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及理论来源10-17
  • 1.1 时代背景10-12
  • 1.1.1 国际背景10-11
  • 1.1.2 国内背景11-12
  • 1.2 理论来源12-17
  • 1.2.1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教育思想12-15
  • 1.2.2 毛泽东的教育思想15-17
  • 第2章 邓小平教育思想的形成发展阶段17-20
  • 2.1 萌芽阶段(1956—1975)17-18
  • 2.2 形成阶段(1978—1985)18-19
  • 2.3 成熟阶段(1985—1989)19-20
  • 第3章 邓小平教育思想的基本内涵20-36
  • 3.1 “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科技是关键,教育是基础”的教育价值观20-22
  • 3.1.1 教育价值观的基础—“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论断的提出20-21
  • 3.1.2 教育的价值功能取向—教育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基础作用21-22
  • 3.2 “坚持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培养‘四有’新人”的教育质量观22-24
  • 3.2.1 培养“四有”新人理论的提出22-23
  • 3.2.2 培养“四有”新人理论的内涵23-24
  • 3.2.3 培养“四有”新人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24
  • 3.3 对广大党员和广大青少年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教育的教育本质观24-27
  • 3.3.1 加强党员的四项基本原则教育24-25
  • 3.3.2 注重对青少年进行四项基本原则教育25-26
  • 3.3.3 四项基本原则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26-27
  • 3.4 “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教育发展观27-29
  • 3.4.1 教育要“面向现代化”27-28
  • 3.4.2 教育要“面向世界”28
  • 3.4.3 教育要“面向未来”28-29
  • 3.5 “要用中国历史教育中国青年”的历史教育观29-31
  • 3.5.1 历史教育要成为“中国发展的一个精神动力”30
  • 3.5.2 历史教育使人们坚定对社会主义的信念30
  • 3.5.3 历史教育使人们坚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30-31
  • 3.5.4 历史教育使人们树立正确的理想31
  • 3.6 “尊重教师劳动,提高教师地位”的教师观31-34
  • 3.6.1 提高教师的政治地位和社会地位31-32
  • 3.6.2 改善教师经济地位和物质待遇32-33
  • 3.6.3 确定教师的专业地位和学术地位33-34
  • 3.7 “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人才观34-36
  • 3.7.1 确立尊重知识和尊重人才的思想观念34
  • 3.7.2 十分重视人才的合理使用34-35
  • 3.7.3 人才的培养实质是教育问题35-36
  • 第4章 邓小平教育思想的特色36-41
  • 4.1 时代性36-37
  • 4.2 民族性37-38
  • 4.3 战略性38-39
  • 4.4 务实性39-41
  • 第5章 邓小平教育思想的历史地位41-46
  • 5.1 邓小平教育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的中国化41-42
  • 5.2 邓小平教育思想是对毛泽东教育思想的继承42-43
  • 5.3 邓小平教育思想对江泽民和胡锦涛教育思想的影响43-46
  • 第6章 邓小平教育思想在当代的审视46-52
  • 6.1 理想信念教育与广大干部和青少年学生46-48
  • 6.2 教育与“两手抓”、“两手都要硬”48-49
  • 6.3 教育与科教兴国49-50
  • 6.4 教育要“三个面向”与教育改革50-52
  • 结束语52-53
  • 参考文献53-55
  • 致谢55-56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56

【引证文献】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闫言言;中国共产党人才思想研究[D];兰州交通大学;2010年


  本文关键词:论邓小平的教育思想,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7954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ktjx/27954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b38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