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课堂教学论文 >

民国时期甘青藏族教育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02 16:14

  本文关键词:民国时期甘青藏族教育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 本文以民国时期西北大开发为背景,以甘青藏族近现代教育的兴起、发展为切入点,再现了民国时期甘青藏族近现代教育发展的曲折历程,以及这一时期藏族教育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同时从民国时期甘青地区的政治格局、社会经济、文化宗教等方面,深刻剖析了造成甘青藏族教育曲折、滞后发展的原因。对这一时期藏族教育的特点和存在问题的分析,总结出历史经验教训,以期对现代藏族教育提供历史经验,以达到指导现代藏族教育发展的现实意义。通过以上的论证研究,我们可以得出的结论是,民国时期藏族近现代教育的发展,阶段性地推动了甘青地区的经济发展,为这一时期藏区的经济发展培养了一批优秀的人才,同时为建国后甘青藏族教育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民国时期 藏族教育 发展特点 启示和影响
【学位授予单位】:西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7
【分类号】:D693;G529
【目录】:
  • 内容提要6-7
  • Abstract7-8
  • 绪论8-15
  • 一、甘青藏族教育史研究的对象和社会背景8-9
  • 二、民国时期甘青藏族教育的研究现状9-14
  • 三、选题原因和意义14-15
  • 第一章 民国时期甘青藏族教育的兴起和发展15-37
  • 第一节 民国时期甘青藏族近代教育的兴起15-18
  • 一、甘青藏族近代教育的兴起15-17
  • 二、甘青藏族近代教育的发展17-18
  • 第二节 民国时期甘青藏族现代教育的发展18-37
  • 一、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甘青藏族现代教育的发展19-20
  • 1. 青海藏族现代教育的发展19
  • 2. 甘肃藏族现代教育的发展19-20
  • 二、国民政府统治时期甘青藏族现代教育的发展20-37
  • 1. 甘青两省民族教育机构的成立与教育制度的完善20-21
  • 2. 甘青藏族现代初等教育的发展21-26
  • 3. 甘青藏族现代中学教育和师范教育的发展26-29
  • 4. 甘青藏族现代职业教育的发展29-30
  • 5. 甘青藏族社会教育的发展30-37
  • 第二章 民国时期甘青藏族近现代教育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37-50
  • 第一节 民国时期甘青藏族近现代教育的特点37-41
  • 一、办学形式灵活多样37-38
  • 二、以寺院教育为基础发展藏族学校教育38
  • 三、重视语文教育38-39
  • 四、开始重视女子教育39-40
  • 五、因地制宜的创办现代职业教育40-41
  • 第二节 甘青藏族近现代教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41-50
  • 一、创办的学校起步晚、层次低、宗教色彩浓厚41-42
  • 二、学校的分布不平衡42-44
  • 三、创办的学校数量较少44-45
  • 四、师资力量严重缺乏45-46
  • 五、由于宗教经济等因素藏族儿童的失学率高46-49
  • 六、社会教育和职业教育起步晚49-50
  • 第三章 甘青藏族近现代教育发展滞后的原因和对当代社会的启示50-64
  • 第一节 民国甘青藏族近现代教育发展滞后的原因50-54
  • 一、动荡的政局是藏族教育发展的羁绊50-52
  • 二、残破的农牧经济是藏族教育发展的一种严重的制约52-53
  • 三、地理环境和交通条件的制约53-54
  • 第二节 民国时期甘青藏族教育的发展对当时社会的影响54-58
  • 一、打破了寺院教育一统天下的局面55
  • 二、加深了藏民族内部对汉文化的理解55-56
  • 三、缓和甘青地区的民族矛盾有利于民族团结56-57
  • 四、促进了藏区社会经济的发展57
  • 五、人才缺乏教育质量低成效不显著57-58
  • 第三节 民国时期甘青藏族教育的发展对当代教育的启示58-64
  • 一、解决好传统教育与现代教育的关系58-59
  • 二、强化各级政府的教育意识和行为59-60
  • 三、增强广大农牧民的教育意识60-61
  • 四、不断的完善和调整藏族的教育体系61-62
  • 五、加大甘青地区人才的引进力度和师资的培养62-64
  • 参考文献64-67
  • 后记67

【引证文献】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雪丽;从王朝天下到民族国家[D];西北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关键词:民国时期甘青藏族教育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8278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ktjx/28278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36e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