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课堂教学论文 >

科学问题情境下学生协调理论与证据的初步研究

发布时间:2017-05-14 02:08

  本文关键词:科学问题情境下学生协调理论与证据的初步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 已有研究表明:学生在接受正式的科学教育前,对自然现象的解释存在着各种各样的观念,而这些观念对学生学习科学有重要的影响。如何实现学生的错误概念向科学概念的转变,即“概念转变”问题就成为科学学习心理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研究学生在科学问题情境下如何协调理论与证据,对教师有针对性地创设情境,以促进学生的概念转变、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运用临床访谈法,以“视觉的形成”内容为问题情境,测查了五六年级、七八年级和九年级三个被试组共计106名学生,试图了解学生在科学问题情境下协调理论与证据时采用的方式、不同的协调方式随年龄变化的趋势以及反例、预测和解释对协调理论与证据的影响。研究任务分三个阶段:根据现象选择理论阶段、预测现象阶段、解释现象和评估理论阶段。 研究发现,学生联系理论与证据的方式共分为五类:一致、不一致、基于现象、根据知识和其它方式。在联系理论与证据的过程中,大部分被试还是能够区分理论与证据。综合分析三个阶段各种协调方式的人数随年龄增长的趋势发现:用“一致”地方式协调理论与证据的人数随年龄增长有显著地提高,用“不一致”、“基于现象”和“其它”的方式协调理论与证据的人数随年龄增长呈下降的趋势,“根据知识”的人数呈明显的上升趋势(因为九年级被试已经学过该任务中涉及到的科学知识)。从被试协调理论与证据的方式来看,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协调理论与证据的能力有一定的提高。在解释现象和评估理论阶段,共有52人正确地解释了实验现象,正确地解释实验现象的途径有两种:一种方式是“根据知识”正确地解释,另一种方式是通过一致地协调理论与证据正确地解释。根据学过的知识正确地解释了实验现象的只有8人,他们都是九年级的被试,占正确地解释实验现象人数的15.4%;而通过一致的方式协调理论与证据正确地解释了实验现象的有44人,占正确地解释实验现象人数的84.6%,其中28人改变了理论,16人没有改变理论。从正确地解释实验现象的两类被试所占的比例来看,在概念转变的过程中,通过一致的方式协调理论与证据对改变目前概念教学的低效性,帮助学生建立科学概念有较大的促进作用。 当看到的实验现象与预测的结果完全不同或部分不同时,就视为遇到反例。学生面对反例时表现出了忽略反例、拒绝反例、将反例排除于理论之外、暂时持有反例、重新解释、理论外围发生变化和改变理论七种态度,但是只有一种态度导致了原有理论的改变。在本研究中,有65.1%的被试在任务中遇到了反例,34.9%的被试在任务中没有遇到反例。遇到反例的被试中,有56.5%的被试正确的解释了实验现象,43.5%的被试没有正确解释实验现象。没有遇到反例的被试中,只有17.2%的被试正确解释了实验现象,还有82.8%的被试没有正确地解释实验现象。对频次进行卡方检验,得出双尾检验的P值为0.000,远低于0.01,因此认为反例对于学生建立科学概念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定性地分析了反例对学生建立科学概念的积极影响。这种积极影响具体表现为: 1、一般来说,遇到反例的被试比没有遇到反例的被试,将花费更多的时间用于观察实验现象。 2、遇到反例的被试比没有遇到反例的被试,会更主动地反思预测前选择的理论是否正确。 3、遇到反例的被试比没有遇到反例的被试,更倾向于通过改变原来选择的理论以协调理论与证据。研究过程中有57.9%的被试在遇到反例后改变了理论,而没有遇到反例的被试只有35.1%的被试改变了理论,比例高出22.8%。 被试遇到反例后改变理论是一种有效的协调理论与证据的方式,但是其它六种对待反例的态度对建立科学概念也有积极的意义。如果教师能正确地看待学生对待反例的态度,那么在教学中可能会更充分地发挥反例对促进学生概念转变的作用。预测和解释也促进了理论与证据之间的相互作用。 最后本文对访谈工具、访谈程序的设计以及数据分析等方面进行了反思,并根据研究的结果,对科学教育的教学提供了一些参考性意见。
【关键词】:理论 证据 协调 反例 概念转变
【学位授予单位】:广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7
【分类号】:G420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8
  • 一 前言8-10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8-9
  • 1.2 关键词界定9-10
  • 二理论基础10-13
  • 2.1 科学哲学理论10-11
  • 2.2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11-13
  • 2.2.1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11
  • 2.2.2 整合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11-13
  • 三 相关研究综述13-16
  • 四研究设计16-21
  • 4.1 研究内容16-17
  • 4.2 访谈工具和程序17-20
  • 4.3 被试的选取20
  • 4.4 研究方法20-21
  • 五 数据分析和讨论21-48
  • 5.1 在解决“视觉的形成”任务的过程中学生协调理论与证据的方式21-35
  • 5.1.1 协调理论与证据的方式21-29
  • 5.1.2 协调理论与证据的方式随年龄变化的趋势29-33
  • 5.1.3 用“一致”的方式协调理论与证据有利于学生建立科学概念33-35
  • 5.2 在协调理论与证据的过程中,,学生对待反例的态度35-46
  • 5.2.1 在“视觉的形成”任务中,学生遇到反例的情况35
  • 5.2.2 在协调理论与证据的过程中,学生对待反例的态度35-42
  • 5.2.3 反例对建立科学概念的影响42-45
  • 5.2.4 正确看待学生在协调理论与证据的过程中对待反例的态度45-46
  • 5.3 预测和解释对促进理论与证据达到“一致”协调的作用46-48
  • 六研究结论和教学建议48-50
  • 七研究反思50-51
  • 八 注释51-53
  • 九参考文献53-56
  • 十附录56-59
  • 附录一 访谈任务文本56-58
  • 附录二 访谈提纲58-59
  • 十一 后记59-61

【引证文献】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王忠明;高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提问能力的实践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2 刘剑锋;中学生猜想与假设质量及其影响因素的初步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8年

3 陈银花;科学情景下学生对同类证据产生不同评估结果的原因探析[D];广西师范大学;2008年

4 吕柯;真实情境下中学生提出问题的初步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8年

5 詹慧中;通过双情景学习模型(DSLM)促进概念转变的实证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0年

6 任文俊;黑箱实验情境下学生建构物理模型的初步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0年

7 张运科;中学生持有电流消耗模型之成因及其转变的实证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1年

8 朱艳秋;实验情境下学生心智模型的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关键词:科学问题情境下学生协调理论与证据的初步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6410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ktjx/36410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c91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