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课堂教学论文 >

论人之生命有限性与教育

发布时间:2017-06-01 22:16

  本文关键词:论人之生命有限性与教育,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 人的生命有限的,有限性是生命的本质规定性。正是因为生命的有限性,才使人不停地寻求生命的可能性、超越性和生命的意义性,追求对自身有限性的不断突破。教育是建立在每个个体生命有限性的基础上的,是直面人的生命、为了人的生命质量的提高而进行的社会活动,是以人为本的社会中体现生命关怀的一项事业。作为有限的生命个体,要想追求自身有限性的超越,追求自身生命的永恒意义,提升自己生命质量,就必须依靠教育对人的引导和启迪。教育不仅教人如何去生活,更要教人为什么去生活。因此,引导学生思考生命状态、生活的途径、生命的意义,追求存在的勇气和存在的希望,走向对生命的终极关怀,理应成为教育的应有之义。 本文从对人之生命有限性的识读出发,界定了人之生命有限性的基本内涵,对中西方哲学中人之生命有限性思想进行了梳理;进而从教育的视野探讨人之生命有限性的意蕴、人之生命有限性的教育价值,并提出人之生命有限性对教育的诉求;最后,对教育如何观照人之生命有限性进行了尝试性的构建。论文共分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识读人之生命有限性。这一部分对人之生命有限性做出了内涵界定,认为人之生命的自然属性和精神属性所具有的有限性,构成了人之生命有限性这一最基本的事实,然后通过对中西方哲学中生命有限性思想的梳理,试图挖掘出生命有限性思想对教育产生的影响。 第二部分,教育视野中的人之生命有限性。在教育的视野中,揭示出了人之生命有限性的意蕴、人之生命有限性的教育价值以及人之生命有限性对教育的诉求,认为人之生命有限性蕴育了生命的可能性、召唤着生命的超越性、彰显着生命的意义性,认为人之生命有限性是教育的起点,教育也应该具有对有限的超越性和对生命的终极关怀性。 第三部分,基于人之生命有限性的教育建构。主要从教育理念引导人直面生命有限、追寻生命无限;师生关系注重精神相遇、促进生命成长;教育形式走向生命体验、实现生命拓展三个方面来论述。 人是一个有限性的存在,但其有限性存在决定了他是一个不断超越的存在。相信关注人之生命有限性的教育赋予人存在的勇气和希望,使人超越有限,在意义的澄明中走向诗意的生存。
【关键词】:有限性 个体生命 教育
【学位授予单位】:河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7
【分类号】:G41
【目录】:
  • 中文摘要3-5
  • ABSTRACT5-9
  • 引言9-10
  • 一、识读人之生命有限性10-19
  • (一) 生命有限性的基本内涵10-12
  • (二) 生命有限性的历史向度12-19
  • 1.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生命有限性思想12-15
  • 2. 西方哲学中的生命有限性思想15-19
  • 二、教育视野中人之生命有限性19-37
  • (一) 人之生命有限性的意蕴19-26
  • 1. 蕴育生命的可能性19-21
  • 2. 召唤生命的超越性21-24
  • 3. 彰显生命的意义性24-26
  • (二) 人之生命有限性的教育价值26-33
  • 1. 人之生命有限性是教育的起点26-29
  • 2. 有限生命的价值超越是教育的动力29-31
  • 3. 有限生命的意义体验是教育的归宿31-33
  • (三) 人之生命有限性的教育诉求33-37
  • 1. 教育应具有对有限的超越性33-35
  • 2. 教育应具有对生命的终极关怀性35-37
  • 三、基于生命有限性的教育建构37-54
  • (一) 教育理念:直面生命有限追求生命无限37-42
  • 1. 以“勇气”直面生命的有限性37-40
  • 2. 以“希望”追寻生命的无限性40-42
  • (二) 师生关系:走向精神相遇,促进生命成长42-47
  • 1. 在对话中共历生命成长43-44
  • 2. 在爱中实现生命的充盈44-47
  • (三) 教育形式:注重生命体验,实现生命拓展47-54
  • 1. 在生活世界中体验意义之域47-49
  • 2. 在道德世界中体验可能之域49-50
  • 3. 在审美世界中体验超越之域50-54
  • 结语54-55
  • 参考文献55-61
  • 后记61-6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秀兰;;课程资源中的生命解读[J];基础教育;2006年03期

2 陈金香;罗二平;;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困境与出路——基于个体生命的思考[J];求实;2011年S1期

3 彭战果;;先秦儒道有限性思想研究[J];甘肃社会科学;2011年04期

4 申锋;;论主体的能动性与有限性[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6期

5 牛小侠;;当代研究生哲学教育的“有限性”及其完善[J];继续教育研究;2011年08期

6 戴茂堂;汤波兰;;论哲学与医学的两层关系[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7 熊径知;;作为有限与无限辩证存在的世界[J];文教资料;2011年20期

8 杨志洁;;感读地坛与史铁生[J];阅读与鉴赏(上旬);2011年02期

9 杨翠英;;以“关注”的方式促进学生成长[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教育研究);2011年Z1期

10 朱小蔓;;卷首语[J];中国教师;2011年1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灵伦;林昕;;试论人的有限性及其现实意义[A];新中国人学理路——第十一届全国人学研讨会文集[C];2009年

2 段从学;;李小洛:在宿命的贫困中孤独地飞翔[A];首都师范大学驻校诗人李小洛诗歌创作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3 叶四临;;对人的临老关怀的价值估量及其有限性[A];中国老年学学会2006年老年学学术高峰论坛论文集[C];2006年

4 赵东耀;王大文;;论健康需求的无限性和医学责任的有限性[A];山东省医学伦理学学会第三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5 张璐;;浅析水权市场交易的有限性[A];水资源、水环境与水法制建设问题研究——2003年中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3年

6 张牛;;以史为鉴 可知兴替[A];《重庆通史》首发座谈会评论集[C];2003年

7 程宇;陈建先;;构建和谐社会中地方政府的能力之维[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5年年会暨“政府行政能力建设与构建和谐社会”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8 方千华;;生命视野下的竞技者个体关注[A];第八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二)[C];2007年

9 王万茂;李俊梅;;关于土地资源持续利用问题的探讨[A];面向21世纪的科技进步与社会经济发展(上册)[C];1999年

10 郭武;;神仙信仰的变革与元代净明道团的兴起[A];道教思想与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研讨会第二次会议论文集[C];200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牛小侠 吉林师范大学政法学院;“有限性”视域与马克思哲学性质的当代阐释[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2 彭兴庭;决策的有限性和有效性[N];安徽日报;2004年

3 赵艳;敬畏个体生命的存在状态[N];中国艺术报;2003年

4 张颐武(北京大学教授);藏獒一生都为别人而战[N];中国图书商报;2005年

5 陈恒才;浅谈人的认识的有限性[N];中山日报;2008年

6 林茨 作家;知性源于何处?[N];中国图书商报;2005年

7 张海晏;谈谈“三不朽”[N];光明日报;2007年

8 淮安检验检疫局 唐世焱;自由裁量权之有限性[N];中国国门时报;2008年

9 河南省安阳市电子信息学校 武朝霞;让教育凸显生命的灵动[N];中国教育报;2006年

10 张贵峰;“交通违法自救”的合理性和有限性[N];中国经济时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傅书华;蓦然回首[D];河南大学;2004年

2 李文莲;论新时期中国散文中的生命意识[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3 翟永明;生命的表达与存在的追问[D];山东大学;2005年

4 戴岳;找回失去的“道德自我”[D];西南大学;2009年

5 吴雨欣;选举民主的有效性与有限性[D];武汉大学;2010年

6 刘凯;康德美学中的自由[D];复旦大学;2006年

7 喻学林;学校道德教育的有限性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8 靳松;个人、政府与社会[D];复旦大学;2007年

9 潘华琴;文学言语的私有性[D];苏州大学;2007年

10 蔡剑锋;从抽象个体到现实的个人[D];复旦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于华颖;论人之生命有限性与教育[D];河南大学;2007年

2 张忠强;论人之超越性与教育关注[D];河南大学;2005年

3 刘晶;论作为活动主体的人的超越性[D];贵州师范大学;2009年

4 丁颖;论死亡意识教育[D];河南大学;2006年

5 王珏;《康德书》与有限性问题[D];吉林大学;2004年

6 李夏慧;论走向生命对话的教育[D];河南大学;2005年

7 李伟;个体生命视角下的创造与教育[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8 杨征;论悲剧意识教育[D];河南大学;2007年

9 孙鹏;发展型P-Laplace方程(组)解的整体有限性[D];吉林大学;2004年

10 袁媛;美国中小学生命教育初探[D];河南大学;2007年


  本文关键词:论人之生命有限性与教育,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1362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ktjx/41362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410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