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课堂教学论文 >

主体间性课堂教学重建

发布时间:2017-06-04 16:09

  本文关键词:主体间性课堂教学重建,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 教学是教育的本体,是教育的基础,而课堂教学又是基本的教学组织形式,它理所当然地应该体现教育和教学的本质。教育是成就人的,课堂教学如果不把学生当有主体性的人看,不发展人的主体性,那它就走向了教育的反面而成了害人。本文以主体间性理论为指导,并紧密结合课堂教学的实践,对主客体理论影响下的课堂教学进行了深入剖析,探讨了课堂教学走向主体间性的必然趋势,最终提出主体间性课堂教学的重建。本文共分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主要探讨了主客体理论影响下的课堂教学的困境。主客体理论影响下的课堂教学,由于师生关系变成了主体对客体的改造过程,师生之间的交往互动严重缺失,学生处于一种被动状态,学生的主体性无法发展;教师倚仗制度权威高高在上,发展的是一种封闭的主体性,这种课堂教学实际导致了教师和学生主体性的双重失落。学生在被动的学习状态下,思维变得僵化,感情出现荒漠化,学生与生俱来的创造力被扼杀。由于教学变成了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单向信息传递过程,师生之间缺乏你来我往的对话沟通,致使学生对教师讲解的内容一知半解,学生对教师的教学意图不能很好领会。教师没有把学生当作真正的具有主动性、自主性、创造性的主体来认识,在课堂上就不会给他们充分的表达自己思想、观点和感情的机会,学生的思维被牵在教师的手里,课堂教学在教师的预设中顺利进行。这种课堂教学看似风平浪静,实则掩藏着严重的生存危机:学生的奴性越来越强,问题意识严重缺乏,学生千人一面,求异思维和发散思维弱化,习惯了模仿忽视了创造。在这种被动、孤立、静止的状态下,课堂教学处于一种低效的运转状态。 第二部分主要探讨了主体间性课堂教学的价值追求。主体间性理论的提出给课堂教学注入了新鲜血液,给课堂教学指明了方向。主体间性理论强调主体与主体之间在语言和行为上平等交往、主动对话、双向互动和相互理解和融合的关系,主体间性是不同主体之间的互识和共识。课堂教学的本质就是师生主体之间以课堂为主渠道的交往过程,主体间性体现了课堂教学的本质。主体间性课堂教学“不是消化权威传授的信息或学说”,而是展示教学主体之间的创造性参与这个过程。在教学中,作为教学的个体不是去发现和恢复课程文本的原意,也不是直接追随某教学主体的权威言说,而是使自己的原初视界与课程文本的历史视界以及其他教学主体的现实视界相互指证、相互确认;在这种教学中,每个听者都有权力反思说者没有挑明的寓意,每个参与者都有责任检视自己思想、信念背后的预设或偏见。正是在教学主体的相互指证、相互检视和自我反思中,双方都扩大了自己的原初视界,实现了现实视界与历史视界、“你”的视界与“我”的视界的融合,从而形成一个新的视界。在这种课堂教学中,来自他人的信息为自己所吸收,自己的既有知识被他人的视点唤起了,,这样就产生了新的思想。在同他人的交往中,正是出现了同自己完全不同的见解,才促成新的意义的创造。主体间性课堂教学中,教学由单向传输走向了多极主体互动,教学由认知活动走向了主体之间的交往活动,师生关系也由对象性的主客体关系走向了主体间的交往互动关系。主体间的民主平等、互相信任、互相理解、坦诚交往,师生主动参与教学,积极探索,共同创生教学意义、提升师生的主体性、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在交往与对话中加深师生间的情感交流,师生实现情感共鸣。这是主体间性课堂教学的价值追求。 第三部分主要探讨了主体间性课堂教学的重建。改革以往主客体理论影响下的课堂教学,必然要求重建主体间性的课堂教学。要实现主体间性课堂教学的重建,必须尊重差异,协调师生之间的互动;注重学生的合作学习,通过五个阶段,促进生生交往;而且要转变传统的教师角色;课堂对话教学也不失为主体间性课堂教学实现的一计良策。
【关键词】:主客体 主体间性 课堂教学
【学位授予单位】:陕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7
【分类号】:G420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9
  • 引言9
  • 一、主客体理论影响下的课堂教学的困境9-22
  • (一) 师生关系的主客体化,直接影响着学生主体性的发挥10-16
  • 1、学生处于客体地位,主体性大大降低11-12
  • 2、课堂教学中的单一主体观,主体性无法提升12-14
  • 3、学生创造力的削弱14-16
  • (二) 课堂教学交往缺失16-22
  • 1、课堂教学交往单向化和单一化16-19
  • 2、课堂教学交往实效性低下19-20
  • 3、课堂教学交往缺乏公正性20-22
  • 二、主体间性理论影响下的课堂教学的价值追求22-37
  • (一) 主体间性概述22-27
  • (二) 主体间性课堂教学的内涵及其特征27-31
  • 1、主体间性课堂教学的内涵27-28
  • 2、主体间性课堂教学的特征28-31
  • (三) 主体间性课堂教学的价值追求31-37
  • 1、主体间相互理解,意义得以创生32-33
  • 2、主体间坦诚交往,情感达到共鸣33-35
  • 3、主体间民主平等,创造时时进发35-36
  • 4、主体间互相信任,主体性大大提升36
  • 5、主体间主动参与,教学效率明显提高36-37
  • 三、主体间性课堂教学的重建37-52
  • (一) 尊重差异,协调师生互动38-40
  • 1、恰当把握时机,增进互动39
  • 2、凸显学生主体,强化互动39-40
  • (二) 注重学生的合作学习,促进生生交往40-43
  • (三) 转变传统的教师角色43-45
  • 1、由知识占有者、传授者变为学生学习促进者43-44
  • 2、由人才的培养者、塑造者变为学生发展的引导者44-45
  • 3、由既定者、终结者变为发展者、反思者45
  • (四) 提倡课堂对话教学45-52
  • 1、什么是课堂对话教学?45-48
  • 2、课堂对话教学的主要原则48-49
  • 3、课堂对话教学的实现途径49-52
  • 总结52-53
  • 参考文献53-56
  • 致谢56-57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57

【引证文献】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崔学荣;主体间性视野中的中国传统音乐文化教育[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王晶;师生主体间性视阈下的中学德育课教学过程探析[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王峰利;传播学视野下的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3 单任;思想政治教育主体间性转向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0年

4 贾宏福;交往行动理论视野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山东大学;2012年


  本文关键词:主体间性课堂教学重建,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2146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ktjx/42146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f9c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