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课堂教学论文 >

多元价值背景下个体道德理性的塑造

发布时间:2017-06-05 05:18

  本文关键词:多元价值背景下个体道德理性的塑造,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 随着全球化趋势的加强,信息化社会的到来以及我国改革开放的纵深发展,各种文化思潮、价值观念大量涌入,我国的文化、价值观念领域发生了巨大的变革,到处充斥着传统与现代、落后与先进、中国与西方等一系列尖锐的矛盾和冲突,价值多元化已成为现实。多元文化的进入、多元价值的并存,体现了一个社会宽容、民主、开放的良性发展状态,这对于我国经济发展、人们思想观念的革新有着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另一方面多元文化、价值的碰撞与冲突也为个体的生活带来了困惑与迷茫。多元价值社会中的个体所要面对的首要问题是在道德失范、价值失范情况下对多种文化、价值观念做何种选择才能称之为真正意义上的道德的选择。这个问题的解决有赖于个体道德理性的发扬,使个体能够用批判、质疑的勇气及查问、反思的目光去评判、审视一切道德价值观念,形成内在的自制和自治,从而实现对自身生活的伦理关照。无疑这种以探究、批判精神为核心的道德理性将有可能使个体走出目前多元价值背景下无所适从的困境,这对于提高多元价值社会背景下学校道德教育实效性有着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论文第一部分提出了问题,多元价值背景下何以需要道德理性。首先,论文叙述了我国多元价值社会的现实背景,并着眼于道德领域人们所面对的道德选择的困惑与迷茫,提出了个体要道德的生活所需要的一种自觉向善的内在精神品质。之后,对道德理性的一般意蕴及特点进行了详细的阐释。最后,论文从道德理性之于人生活的重要性方面论述了多元价值背景下个体为何需要道德理性。这一部分主要论述了道德理性对人类生活的重要作用以及对个体生活的重要作用。本文所述道德理性是对人类生活价值进行关照的价值理性,是个体对价值及其追求的自觉意识,它本身是一个具有无限超越性的发展过程。 论文第二部分论述了我国多元价值背景下个体道德理性的核心涵义。论文首先考察了我国历史和现实背景,指出了我国传统文化强调的是集体意识,因而造就了个体习惯顺从与适应的思维方式。随着多种文化价值观念的并存与冲突的加剧,个体缺乏独立自主意识的问题表现得愈来愈明显。多元价值社会现实要求个体用一种批判、探究的精神去审视自我及各种文化价值观念,区分什么是“正确的生活”。其次,分别从哲学和心理学两个方面为确立探究作为道德理性的核心涵义提供了理论依据,指出探究是人类道德发展的重要推动力,是个体道德理性发展的需要。之后,论文从探究的具体含义、探究的内容、探究的途径三个方面确立探究作为道德理性的核心涵义。最后,论文概述了具备探究精神的个体所应具有的自主性、超越性、反思性基本特征。 论文第三部分提出了学校道德教育的重要使命——塑造以探究精神为核心的道德理性。在讨论了道德理性是否可教的基础上,从培养个体道德理性视角对我国道德教育进行了检视,指出了学校道德教育在培养个体探究精神、塑造个体道德理性方面所存在的一系列问题。首先,道德教育功利性目的消解了个体追求美好生活的信念;其次,道德教育强制性灌输剥夺了个体自主选择生活的权利;再次,道德教育中的教师自身定位的不准确性阻碍了个体自主探究的道德理性精神的成长。针对学校道德教育该如何培养个体的探究精神这个问题,分别从树立道德教育新观念、革新道德教育内容、转变教师角色,确立新型师生关系以及革新道德教育评价几个方面进行了简单的探讨。
【关键词】:多元价值 学校道德教育 道德理性 探究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7
【分类号】:G41
【目录】:
  • 中文摘要6-8
  • 英文摘要8-11
  • 第一部分 多元价值背景下何以需要道德理性11-21
  • 一、多元价值社会呼唤道德理性11-13
  • 二、理性与道德理性意蕴的阐释13-17
  • 三、多元价值时代道德理性之于人生活的重要性17-21
  • (一) 道德理性在人类生活中的重要作用17-19
  • (二) 道德理性在个体生活中的重要作用19-21
  • 第二部分 我国多元价值背景下个体道德理性的核心涵义21-34
  • 一、确立道德理性核心涵义的历史与现实背景21-25
  • (一) 历史的遗疾21-23
  • (二) 现实的需要23-25
  • 二、确立道德理性核心涵义的理论依据25-27
  • (一) 哲学依据25-26
  • (二) 心理学依据26-27
  • 三、道德理性核心涵义的确立27-32
  • (一) 探究的释义27-30
  • (二) 探究的内容30-31
  • (三) 探究的途径31-32
  • 四、具有探究精神个体的特征32-34
  • 第三部分 多元价值背景下学校道德教育的重要使命——塑造以探究精神为核心的道德理性34-48
  • 一、从道德理性的视角对我国学校道德教育的检视35-39
  • (一) 道德教育功利性目的消解了个体追求美好生活的信念35-37
  • (二) 道德教育强制性灌输剥夺了个体自主选择生活的权利37-38
  • (三) 教师自身定位的不准确性阻碍个体自主探究精神的成长38-39
  • 二、如何塑造以探究精神为核心的道德理性39-48
  • (一) 更新道德教育观念,树立开放与民主的学校道德教育观念41-42
  • (二) 革新道德教育内容,道德知识传授与道德思维能力培养并重42-44
  • (三) 转变教师角色,确立新型师生关系44-46
  • (四) 革新道德教育评价,回归生活实践46-48
  • 注释48-51
  • 参考文献51-55
  • 科研成果55-56
  • 后记56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泽波;理性如何保证道德成为可能——牟宗三道德自律学说的理论意义[J];道德与文明;2004年02期

2 高剑平,万辅彬;技术工具理性与道德价值理性的时空追问[J];科学技术与辩证法;2005年01期

3 徐贵权;道德理性的反思与建构[J];南京政治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4 金生,

本文编号:42300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ktjx/42300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36e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