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课堂教学论文 >

邓小平“三个面向”教育思想研究

发布时间:2017-06-08 22:00

  本文关键词:邓小平“三个面向”教育思想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 邓小平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是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教育家。邓小平教育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马克思主义教育学说、毛泽东教育思想的新发展,是对改革开放20多年来教育改革与发展基本经验的科学总结,是当代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坚实理论基础和强大思想武器。1983年邓小平提出了“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从此确立了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战略指导方针。“三个面向”是邓小平教育思想的灵魂,是邓小平教育理论的高度概括和最核心的战略指导思想。 “三个面向”的提出有三个方面的因素。从世界范围来看,20世纪80年代“新技术革命”和不断变革更新的“信息社会”的需要,世界各国纷纷掀起教育改革的大潮;从国内看,要实现到20世纪末“翻两番”的总目标,实现四个现代化,“搞好教育和科学工作是关键”,教育面临重大的改革:从邓小平同志的经历看,他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充分意识到。“教育是一个民族最根本的事业”。 “三个面向”语言简短,但内容博大精深。“面向现代化”是要求我们的教育工作必须适应并服务于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持续、健康和快速发展的需要;“面向世界”是要求我们的教育工作必须适应并服务于我国社会和经济对外开放的需要;“面向未来”是要求我们的教育工作必须适应并服务于我国社会与经济未来发展的需要。“三个面向”是一个辩证统一的整体,是一个立体的、多层次的教育发展模式。“面向现代化”是“三个面向”的基础和核心,,是“三个面向”的基本出发点和归宿,是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根本宗旨。“面向世界”是“面向现代化”在空间上的扩展,“面向未来”是“面向现代化”在时间上的延伸,即在空间上面向世界,在时间上面向未来。只有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才能实现面向现代化。 “三个面向”的教育思想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它全面概括了我国教育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对人才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我国教育工作提出了正确的指导方针,为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体系提供了重要的指导思想。它体现了极为鲜明的时代性、开放性、超前性,不仅是对马克思、列宁、毛泽东教育学说的继承和发展,而且为当代中国教育的进一步改革与发展开辟了极大的理论与实践空间,从长远和全局的战略高度为当代中国的教育改革与发展指明了方向。“三个面向”全面更新了我国传统教育理论和教育观念,开拓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新的境界。 “三个面向”成为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指导方针,我们应以“三个面向”为指导,全面推进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应该重新确认正规教育、非正规教育和非正式学习的功能;要强化政府统筹公共教育、促进教育公平的责任,加强非义务教育投入效益监管与教育质量评估;要构建均衡教育,认真处理好普及与提高、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数量与质量、发展与改革的关系,这样教育才能较好地适应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坚持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为主题着力完成“普及、发展、提高”三大任务,在制度、投入和环境三方面采取有力措施,以更大的精力、更多的财力,努力实现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社会经济事业科学发展,教育发挥着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的作用。以“三个面向”为指导实现教育的和谐发展,这是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另一方面社会的全面和谐又为教育的和谐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撑。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进程中,教育不仅要培养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数以千万计的高级专门人才,也要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规模宏大的高技能人才队伍,这样才能适应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形成教育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和谐局面。
【关键词】:邓小平 三个面向 教育思想 战略地位 改革与发展
【学位授予单位】:安徽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7
【分类号】:G40-092
【目录】:
  • 中文摘要3-5
  • Abstract5-9
  • 引言9-11
  • 第一部分:"三个面向"的提出11-15
  • (一) "三个面向"提出的国际背景11-12
  • (二) "三个面向"提出的国内背景12-13
  • (三) 邓小平的生活工作经历13-14
  • (四) "三个面向"提出的过程14-15
  • 第二部分:"三个面向"的内容分析15-24
  • (一) "面向现代化"的内涵分析15-18
  • (二) "面向世界"的内涵分析18-20
  • (三) "面向未来"的内涵分析20-22
  • (四) "三个面向"的关系22-24
  • 第三部分:"三个面向"的战略地位和社会影响24-35
  • (一) "三个面向"的战略地位24-26
  • (二) "三个面向"对马克思教育学说和毛泽东教育思想的继承与发展26-30
  • (三) "三个面向"对我国教育和社会的影响30-35
  • 第四部分:坚持"三个面向",促进我国教育又好又快发展35-45
  • (一) 以"三个面向"为指导,推进我国教育可持续发展35-38
  • (二) 坚持"三个面向",构建均衡教育,实现科学发展38-41
  • (三) 坚持"三个面向",落实三大任务采取三大措施,扎实推进教育发展41-43
  • (四) 坚持"三个面向",立足中国基本国情推进学习型社会建设43-45
  • 结语45-46
  • 注释46-47
  • 参考文献47-54
  • 致谢54-55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55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于禄娟,王璇,高春霞;邓小平“三个面向”思想与教育持续发展[J];保定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2期

2 岳云强;论邓小平“三个面向”的教育战略[J];北京教育(高教版);2004年12期

3 曲凯,王玉贵;“三个面向”与邓小平的当代社会时空观[J];长春市委党校学报;1999年04期

4 盛海英;邓小平的“三个面向”与21世纪的中国文化发展[J];长春市委党校学报;2000年03期

5 郑小明;邓小平“三个面向”的教育思想与大学生思想教育[J];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6 吴萍;论邓小平“三个面向”教育思想的深层意义[J];常州技术师范学院学报;1999年01期

7 王雷宇;论邓小平“教育要三个面向”理论的特点[J];常州技术师范学院学报;1999年01期

8 向立中,霍文达;略论邓小平关于“三个面向”的教育思想[J];湖北社会科学;1999年11期

9 周宁;浅议邓小平“三个面向”的内涵及关系[J];广西财政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S2期

10 梁琼芳;学习邓小平“三个面向”的教育思想促进广东的教育现代化[J];广东教育学院学报;1999年S1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马晓娟;三个面向与邓小平文化发展战略[D];东北师范大学;2002年

2 于禄娟;邓小平的“三个面向”与我国教育事业的持续发展[D];河北大学;2003年


  本文关键词:邓小平“三个面向”教育思想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3378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ktjx/43378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d8d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