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课堂教学论文 >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课堂教学的设计与实践探索

发布时间:2016-07-10 04:01

  本文关键词:中小学信息技术课课堂教学的设计与实践探索,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西北师范大学》 2002年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课堂教学的设计与实践探索

胡晓玲  

【摘要】: 开设信息技术必修课是我国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主要目标之一。作为一门新设课程,同时又是一门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课程,信息技术课倍受广大研究者与实践者的重视与关注,成为我国中小学基础教育系列课程中的一枝独秀。本论文运用行动研究法、调查法、观察法、访谈法等,对中小学信息技术课课堂教学的设计与实践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与探索。 第一部分,简明扼要地阐述了该论文研究的背景、现状和方法,指出该研究将会在一定程度上丰富和发展我国中小学信息技术课课堂教学理论,对优化信息技术课教学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第二部分,从不同的角度对中小学信息技术课进行了理解与定位。从知识技能层面和能力素养层面两个层面,以及时代性、实践性、综合性三个特性,对信息技术课做了深入浅出的探讨。同时,指出中小学信息技术课是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基础与关键,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信息化的重要内容。 第三部分,以教学设计的各个要素为出发点,系统宏观地搭建了中小学信息技术课课堂教学的教学设计理论框架。首先,对教学设计做了相关阐述。其次,,对中小学信息技术课课堂教学进行了整体设计。从构建课堂教学的基本理论和思想、选择课堂教学内容、选择课堂教学方法、选择课堂学习方法、选择课堂教学组织形式、选择课堂教学评价方法、创设课堂教学环境等七个方面展开论述。最后设计形成了以建构主义、人本主义为理论基础、以任务驱动法和课程整合法为主要教学方法、以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相结合为主要学习方法、以集体授课,个别化学习和小组相互作用相结合为主要教学组织形式、以表现性评价为主,调查测验为辅的教学评价方法,以及以多媒体教室、电教实验室、计算机室为主要教学环境的信息技术课课堂教学格局。 第四部分,以兰炼二小等几所中小学为实践对象,对信息技术课的课堂教学进行了实践探索。通过三个分别以基本技能学习为主、基本知识学习为主、综合知识运用为主的课堂教学实例,初步验证了信息技术课的课堂教学理论,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三个信息技术课课堂教学模式。 第五部分,通过对领导观念意识、信息技术教师、学科课程整合等相关因素的分析,对中小学信息技术课课堂教学的实践过程进行了反思。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西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2
【分类号】:G40-057
【目录】:

  • 中文摘要4-5
  • 英文摘要5-7
  • 第一部分 绪论7-9
  • 第二部分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的理解与定位9-11
  • 一、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的理解9-10
  • 二、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的定位10-11
  • 第三部分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课堂教学的整体设计思路11-31
  • 一、 关于课堂教学设计11-13
  • 二、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课堂教学的整体设计13-31
  • 第四部分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课堂教学的实践探索31-41
  • 一、 实践基本情况介绍31-33
  • 二、 设计课堂教学实例33-40
  • 三、 构建课堂教学模式40-41
  • 第五部分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课堂教学实践的反思与提高41-45
  • 附图45-50
  • 注释50-52
  • 参考文献52-56
  • 致谢56
  •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源创教育杯“课堂教学精彩一页”征文启事[J];教师博览;2011年07期

    2 ;源创教育杯“课堂教学精彩一页”征文启事[J];教师博览;2011年09期

    3 张薏;;课堂教学中的“鲇鱼效应”[J];大众心理学;2003年12期

    4 徐海燕;;课堂教学中的“留白”艺术[J];新教育;2011年08期

    5 谢秉志;“你总是心太软”──课堂教学点滴谈[J];中小学管理;1999年06期

    6 王秀峰;;谈课堂教学中学生资源的有效利用[J];中小学电教(下);2011年08期

    7 陈光辉;;关于课堂教学和教师成长的随想[J];安徽教育;2011年05期

    8 陈晓华;;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新课程学习(中);2011年06期

    9 彭文德;;浅谈课堂教学“尾声”[J];中学物理(初中版);1998年02期

    10 王咏虹;;浅谈课堂教学中的提问技能[J];中学物理;2000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窦步云;;课堂,永远为学生而选择[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江苏卷)[C];2010年

    2 王凯;;新课改课堂教学中教师任务的变化[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四川卷)[C];2010年

    3 宋晓军;;新课程理念下高中化学有效教学的设计策略[A];中国化学会第三届关注中国西部地区中学化学教学发展论坛论文集[C];2011年

    4 王兰英;;注重教学方法,提高有机化学课堂教学效果[A];第八届全国大学化学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5 王海燕;;激情,演绎美术课堂的优化[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美术专辑)[C];2006年

    6 邓志;;地理课堂教学中的设疑置问[A];现代地理科学与贵州社会经济[C];2009年

    7 黄爽;;大学英语口语教学初探[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二辑)[C];2008年

    8 杨大千;刘彦红;;高校课堂教学艺术性之研究[A];“高教强省”探索与实践——高教科研2008[C];2009年

    9 付桂芳;;课堂教学录像研究——质与量研究结合的突破[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10 陈富斌;;发挥学生主体性,构建和谐政治课堂教学——对高中政治新课程和谐教学的探究[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广东卷)[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彭晓泉;[N];中国教师报;2005年

    2 段安阳;[N];中国教师报;2005年

    3 马玉顺 刘曰礼;[N];中国教师报;2005年

    4 武穴市四望镇中心学校 张烈学 汤文华;[N];黄冈日报;2005年

    5 山西运城学院稷山师范分院 庞国太;[N];科学导报;2005年

    6 吉林省抚松县万良中心小学 于建新;[N];中国教育报;2008年

    7 ;[N];盘锦日报;2008年

    8 陆锡江 海宁宏达实验学校;[N];中国教师报;2009年

    9 武美玲 管素琴 怀仁县城镇七小;[N];朔州日报;2009年

    10 李奇玲 朔城区第三中学;[N];朔州日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忠厚;从混沌走向协同:课堂教学系统自组织境域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2 陈迪;互动媒体支撑下的课堂教学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3 范铭;中小学课堂教学中“非期待答案”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2年

    4 邱红松;初中几何课堂教学过程重构与视频案例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5 孙亚玲;课堂教学有效性标准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6 杨玉东;“本原性数学问题驱动课堂教学”的比较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7 刘宇;意义的探寻[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8 孟琦;课堂信息化教学有效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9 于波;20世纪我国中学数学课堂教学变革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10 李晓莉;《伤寒论》中英文课堂有效教学的研究与比较[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晓玲;中小学信息技术课课堂教学的设计与实践探索[D];西北师范大学;2002年

    2 谷岚;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度的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5年

    3 李玲;试论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4 肖康舒;试论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竞争意识的培养[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5 杨素苑;论思想政治课教学中人文精神的培养[D];云南师范大学;2005年

    6 刘树雷;七年制临床课堂教学质量综合评价方案的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05年

    7 柳如;高中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多元智能的探索[D];辽宁师范大学;2005年

    8 张艳伟;高中地理课堂中的问题设计[D];辽宁师范大学;2005年

    9 王强;在线测评系统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10 孙大鹏;新课程条件下中学德育课堂教学的建构[D];武汉大学;2005年


      本文关键词:中小学信息技术课课堂教学的设计与实践探索,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6821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ktjx/6821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9e5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