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课堂教学论文 >

大学英语课堂教学心理环境的调查

发布时间:2016-08-13 10:03

  本文关键词:大学英语课堂教学心理环境的调查,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2006 年第 5 期 总第2 06 期

外 语 与 外 语 教 学 Foreign Languages and T heir T eaching

2006, l 5 Serial l 206

大学英语课堂教学心理环境的调查*
侯秀丽
( 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江苏南京


210097)

要: 外语教学的全过程和每个活动都在一定的 、 变化多端 的心理环 境中进行。良 好的课 堂心理 环境对课 堂教学 活动

有重要的影响。目前对课堂教学心理环境的定义和分类还没有一 致的观点。本 文主要是 通过实 践调查 了解目前 大学外 语课 堂教学心理环境的现状及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创设心理环境的 情况, 同 时也验证: 低分 者比高分 者更易 受心理 环境的 影响。根 据这次调查, 总结出了对外语课堂教学的几点 启示, 以指导我们的外语教学实践。 关键词: 课堂心理环境; 问卷调查; 课堂气氛; 师生关系 Abstract: The w hole process and every act ivity of foreign language t eaching are in a given and most changeful classroom teaching psychological
cont ext. A good classroom t eaching psychological cont ext has a significant in fluence over classroom t eaching act ivit ies. At present, researchers don . t agree unanimously w ith the def init ion and classification of classroom t eaching psychological context. In t his paper, by using quest ionnaire, t he author analyses t he overall exist ing st at e of classroom psychological cont ext an d how t each ers creat e cont ext . M eanw hile, one t heory is verified: com pared wit h st udent s w it h high marks, student s wit h low marks are apt t o be influenced by psychological cont ext . T he aut hor summed up some implicat ions on college f oreign language t each ing in t he end according t he investigat ion, f or t he good of foreign language t eaching pract ice.

Key Words: classroom t eaching psychological cont ext ; quest ionnaire invest igat ion; classroom at mosph ere; relationships bet ween t eachers and st u dent s

中图分类号: H31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 6038( 2006) 05- 0028- 03
是对人的心理发挥着实际影响的整个社会生活环境。 0

1. 课堂教学心理环境的涵义及其作用 探讨教学环境对教学过程 的影响, 以 及对学生 身心发展 作用的 / 教育环境论0的研究一直是 20 世纪 70 年代以来国际 教育理论界的 热点课题之一。近 20 年来, 有 关教学环 境的研究 更加活跃, 研究重 点也由物理环境转向心理环境。但目前对课堂教学心理环境的定义 和分类还没有一致的观点。各家无论是给课堂心理环境下的定义还 是对这一概念所作的解释, 都不尽相同。 心理环境是德国心理学家勒温提出的一个概念。勒温所说的心 理环境并不是人们通常理解的 客观存在 的事物, 而是指我 们头脑里 的环境, 在其/ 场理论0中提出个体的行为 ( B) 取决于人( P) 和他的环 境( E) 的相互作用, 即 B= F( P. E) 。20 世纪 80 年代中期班杜拉又进 一步提出了环境( E) 、 个体( P) 和行为( B) 的三向关系, 认为三者都是 作为相互交错的决定因素而起 作用的, 并且这些 因素间双 向相互影 响。 课堂心理或社会环 境指 的是 作为社 会群 体的 班级的 气候 或氛 围, 它潜在地影响学生所学的内容。( 转自 Walberg, 1991: 255) 20 世 纪 80 年代 初, 我国心 理学家把 心理环境 这个概念 引进到 学校管理心理学中 并作了 新的解 释。1984 年云 南人 民出版 社出版 的 5学校管理学6中给心理环境下了这样的定义: / 心理环境是对人的 心理发挥着实际影响 的整个 生活环 境。 01991 年 文化 艺术出 版社出 版的张永生主编的5学校管理心理学6这样定义心理环境: / 心理环境

中央教育研究所的田慧生( 1992) 认为心理环境又称社会 环境或 精神环境, 它是由学校的校风、 班风、 课堂教学气氛、 师生人际 关系等 环境因素构成的一种无形的特殊环境。 刘福( 1999) 间接地把教师的 教学行为、 学生的心 理状态和 学习 行为及学生的个性心理作为课堂心理环境的内容。并把课 堂教学心 理环境分为积极的、 消极的和 对抗的三 种类型。他 又指出了 积极的 课堂教学心理环境具有的一些特征: 一是师生和谐、 互尊 互爱。二是 积极探索、 主动参与。三是自 尊、 自信、 立、 自 自强。四 是互帮 互学、 相互鼓励。曾葡初( 1999) 认为课堂心理环境即班级社会群 体对班级 成员的学习产生潜在影响的气氛和环境。显然这是概括地 给课堂教 学心理环境下定义。黄泰铨( 2001) 认为外语教学的心理环 境首先包 括外语学习中必然产 生的 诸多心 理过 程, 即 由感 觉、 觉、 忆、 知 记 想 象、 思维等组成的认识过程, 由喜、 哀、 爱、 惧等组 成的情感 怒、 乐、 恶、 过程, 表现为抗逆、 决断、 持、 求的 抑制 过程。其 次包 括个 性差 坚 追 异, 个性由含需要、 兴趣、 观点、 念、 信 动机的 个性心理 倾向、 气质、 以 能力、 性格 为内容的个性心 理特征、 以自我 认识、 自我体验 和自我调 控为内容的自我意识系统 3 部分组成。此 外, 心理环 境还应包 括学 习者认知图式的结构以及不同母语的学习者对同一目的语 认知方式 的差异。显然, 黄泰铨是从学生的方面论述的课堂心理环境。 郭成( 2001) 认为构成教学心理环境的因素十分复杂, 主要 有( 1) 人际环境, 主要包括同伴关系和师生关系; ( 2) 集体气氛, 主要包括

* 本文为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大学外语部科研资助项目论文, 衷心感谢我的导师东北师范大学魏立明教授的悉心指导。 作者简介: 侯秀丽( 1972- ) , 讲师, 硕士, 研究方向: 英语教育 收稿日期: 2005- 11- 15( 修改稿)

#29 #

外语与外语教学

2006 年

校风和班风; ( 3) 教学气氛, 主要包括课堂教学过程中师生的心境、 态 度、 情绪和课堂秩序; ( 4) 个体心理因素, 主要表现为个体心理发展水 平、 个性特征、 动机和抱负以及焦虑水平等对教学活动的影响。笔者 认为这一论述是对黄氏这一概 念的有效 扩展, 比 较全面系 统地给出 了课堂教学心理环境的内涵。 心理环境是外语教学的隐性环境, 它存在于人脑之中, 只能间接 考察和驾驭, 而它的作用却无所不在, 它从根本处制约着外语教学活 动的效率与效果。外语教学的 全过程和 每个活动 都在一定 的、 变化 多端的心理环境中进行。良好的课堂心理环境对课堂教学活动的重 要影响主要表现为: 首先, 课堂心理环境是课堂教学赖以进行的基本 条件之一, 教学中的师生关系、 人际关系、 班级风 气等都影 响着教学 活动的成效。从一定意义上讲, 教学活 动的成败 与课堂心 理环境的 好坏息息相关, 不同的课堂心 理环境往 往会把教 学活动导 向不同的 境界和水平, 产生不同的教学效果。其次, 课堂心理环境对学生学习 过程中的认知、 情感、 动机、 行为及学 习成绩等 也有显著 影响。实验 研究表明: 教师对学生抱有高期待或低期待, 会使同一水平上的学生 学习成绩出现一个标准差 的上下浮动。 第三, 课 堂心理环 境可以通 过自身的一些独特的育人机制如陶冶、 感化、 暗示、 启发等, 在潜移默 化中对学生的身心健康产生 深刻的影 响, 反之, 在 班风不正, 缺乏关 爱的环境 中, 学生往往会 产生压抑、 孤独、 自卑、 猜疑、 忌等不良心 妒 态, 并降低其社会适应能 力, 课堂教 学收益也 无从谈起 了。所以, 教 师作为课堂教学的主导者, 应具有良好的心理品质, 并以自己的行为 营造一个积极健康的课堂教学环境。

好的课堂教学心理环境有关的 8 项内容, 要求列出 哪些具有 可操作 性, 即调查教师在实际教学中 课堂教学 心理环境 的创设情 况。问卷 直接用汉语提问, 可避免对英语理解有误造成的差错。 2. 3 大学外语课堂教学心理环境描述 统计学生问卷的具体作法是: 查出学生 对每一种 环境因素 的选 择, 然后算出占被调查学生的百分 比( 表 略) 。为了 更清楚地 了解和 分析学习者对大学英语课堂教学 心理环境 的看法, 笔者分别 算出了 每一课堂教学心理环境因素 选项总 数相加 的平均 值, 平均 值在 2. 5 以下的为从未或很少有问卷中所 陈述的事 实, 平均值 在 2. 5 以上的 是有时或常常有问卷中所 陈述的 事实。从 表 1 可 以看 出, 排在 前 5 位的心理环境依次是: 师生关系融洽; 英语教师的仪表令我感到舒服; 我在英 语课堂上 主动学习; 老师的语音语调使我喜欢英语这门语言; 教师的 教学方法 能调动我学习英语的兴趣。 其中涉及到教师的就有 4 项, 说明大多 数大学英 语教师已 经重 视良好师生关系的培 养、 注重 自己 的仪 表、 注重 学习 方法 的选 择应 用, 且具有了教授语言的基本功。同时从上表还可以 看出, 约 1/ 3 的 学生在课堂 上有竞争的压 力, 约 1/ 3 的学生 在英语课堂有四 级的压 力, 还有一部分学生( 约 24% ) 在 英语课 堂上体 验不到 学习的 乐趣。 另外, 课堂上缺少合作学习的 气氛。这说 明课堂心 理环境并 不能满 足学生的心理需求。 表 1: 大学英语课堂教学心理环境举例描述 类 序 别 号 2. 5 以下 具体环境因素举例 2. 5 以上

人数 百分比% 人数 百分比% 34. 14 23. 70 13. 25 37. 75 6. 42 16. 87 14. 46 18. 88 24. 10 1. 61 164 190 216 155 233 207 213 202 189 245 65. 86 76. 30 86. 75 62. 25 93. 58 83. 13 85. 54 81. 12 75. 90 98. 39

2. 外语课堂教学心理环境的调查及结果 2. 1 调查对象 考虑到各高校在师资教育、 教学水平 及教学条 件上有所 不同及 调查结果应具有的现时性、 遍性, 为了 使调查结 果更全面, 更具有 普 说服力, 笔者选择了吉林大学的 4 个主要校区 ) ) ) 朝阳校 区( 原长春 科技大学) 、 新民校区( 原白求恩医科大学) 、 南岭校区( 原吉林工业大 学) 、 前卫校区( 原吉林大学) 的 2001 级的学生和教师 作为研究对象。 分别从以 上 4 个校区随 意选出 2001 级 7 名教师及其任课 班级的任 意 10 名学生。需要说明 的是, 4 所学校 虽然形 式上合 校了, 原来各 校的教师几乎仍在本校区任课, 且各校 区的整体 教学条件 没有大的 变化。之所以这样选择, 其一 是从教师 和学生两 方面调查 能获得互 补的观点。另外, 吉林大学是全国重点高校, 其外语教学环境很具有 代表性。2001 级的学生又是吉林大学第一批统 一招生的 学生, 各校 区学生层次大体相同, 且经过近一年的大学英语学习, 他们已基本了 解了各自的大学英 语学习 环境, 因而问 卷可 获得 较为 可靠的 依据。 本次 调查 共发放 学生 问卷 280 份, 回收 274 份, 其中有 效问 卷 249 份。共发放教师问卷 28 份, 回收 28 份, 全部有效。 2. 2 研究工具与统计方法 根据田慧生( 1992) 、 郭成( 2001) 、 黄泰铨( 2001) 等人对教学心理 环境的定义与分类, 笔者分 别设计了 学生问卷 和教师问 卷。对于学 生问卷, 首先, 要求学生填上 自己的入 学英语成 绩和一级 考试成绩, 目的在于分析对比成绩较高和成绩较低的学生对课堂教学心理环境 的不同看法。问卷的主体 部分包括 10 种课堂教 学心理环 境。每一 种有 5 个备选答案: 从未有( 从未有 过问卷中 所陈述的 事实) = 1; 很 少有= 2; 有时有= 3; 经常有= 4; 总是有 = 5。教 师问卷是 与创设良 课 堂 心 理 环 境

在大学 英语 课 堂上 我 感觉 85 不到同学间竞争的压力 我在英 语课 堂 上能 体 验到 2 59 学习的乐趣 1 3 我在英语课堂上主动学习 4 5 6 7 8 我在英 语课 堂 上感 觉 不到 四级考试的压力 英语教 师的 仪 表令 我 感到 舒服 教师的 教学 方 法能 调 动我 学习英语的兴趣 老师的 语音 语 调使 我 喜欢 英语这门语言 遇到困 难时 可 以随 时 向老 师或同学请教 33 94 16 42 36 47 60 4

9 同学间有合作学习的气氛 10 师生关系融洽

从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 这样的结 论: 大学 外语课堂 教学心 理环境的各个因素发展并不平衡。 为了解大学外语课堂教学心 理环境综 合状况, 笔 者算出了 每一 名学生每一环境因素选项总数相 加的平均 值, 平均值 在 2. 5 以下的 为从未或很少有问卷中所陈述的 事实, 平均 值在 2. 5 以上的 为有时 或常常有问卷中所陈述的事 实。从下表 不难看出, 目前大学 外语课 堂教学心理环境接近良好, 但还有待于进一步调整和优化。 表2 类别 心理环境 大学外语课堂教学心理环境综合描述 2. 5 以下 人数 47. 6 百分比% 19. 12 人数 201. 4 2. 5 以上 百分比% 80. 88

第5期

侯秀丽

大学英语课堂教学心理环境的 调查
表4 序号 1 2 3 4 5 6 7 8 大学外语教师创设课堂教学心理环境举例 环境因素 协调同学关系 赞扬学生 讲解英语学习目的 及时解除学生不良情绪的干扰 以愉快的心情进行教学 主动用英语与学生交流 尝试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对学生进行个别辅导

#30 #

2. 4 高分者与低分者对课堂教学心理环境观点比较 什么样的学习者可以称为/ 高分 者0或 / 低分者 0, 其标 准很难划 定。因此, 在本次调 查中只 是以入 学和一 级英 语成绩 为准。从 249 人中选出 40 位入学英语成绩在 120 分以上和一级英 语成绩在 80 分 以上的学 生作为高分者, 选出 20 位入学 英语成绩在 90 分以下和一 级英语成绩在 60 分以下的学生作为低分者, 把两者对 课堂教学环境 的观点进行比较, 结果发现: 对于同样的课堂教学心理环境低分者与 高分者的观点是不一样的, 低分者比 高分者认 为环境更 差。从下表 可以看出, 对于平均值在 2. 5 以下的环境, 低分者人数 的百分比高于 高分者人数的百分比; 对于平均 值在 2. 5 以上 的环境, 低分 者人数 的百分比低于高分者人数的百分比。这说明低分者对心理环境更敏 感, 更易受环境的影响。同样 的心理环 境因素对 低分者的 影响要比 对高分者的影响大。 表3 高分者与低分者心理环境观点的比较 2. 5 以下 类别 高分者 低分者 2. 5 以上 高分者 低分者

百分比% 32 86 50 61 89 89 79 7

3. 2 课堂教学心理环境的调查对课堂教学的启示 ( 1) 英语教师在不断 提高自己 的业务 水平的 同时, 应不断 用教 育学、 心理学、 教学法等方面的知识来充 实自己。( 2) 外语教 师应注 意进行外语教学心理环境因素的有效性研究, 培养环境意 识, 及时了 解学生对心理环境因素的需求, 调整优化环境的侧重点, 尽量 满足学 生对心理环境的需求。( 3) 教师在调整和 优化心理环境时 要从整体 出发, 全面调控优化。( 4) 在 教学中, 教 师尤其要 关照低分 者。如让 低分者有平等的回答问题、 表现自己的机会, 表扬他们的成 绩而不公 开其作业中的错误, 等等。

人数 百分比% 人数 百分比% 人数 百分比% 人数 百分比% 环境 6 15 6. 5 32. 5 34 85 13. 5 67. 5

4. 结语 在我国目前国力不够强盛、 质环境不 可能得到 彻底改善 的情 物 况下, 如果以心理环境建设为突破口, 注重良好师生关系的 形成和勤 奋好学、 积极进取的班风的建设, 注重挖掘和利用一切有利 于教学活 动和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积极心 理因素, 就有可能 使课堂内 部形成

值得注意的是, 以上调查结果与国际教育评 价学会( IEA) 19781987 年调查的结果相一致( Lorin W. A nderson et al, 1989) : 复杂的班级 环境因素与学生的学业成绩之间确实存在着相当密切的联系。

3. 课堂教学心理环境的调查对课堂教学的启示 3. 1 大学外语教师对课堂心理环境的创设 通过以上的调查分析得知, 目前的大 学外语课 堂教学心 理环境 尚处于接近良好的状况, 且环境的各因素发展并不平衡, 致使课堂心 理环境不能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在这样的情况下, 作为环境中最活 跃的因素 ) ) ) 教师, 是如何创设环境的呢? 为此, 笔者做了如下调查。 从表 4 看出, 虽然 教师 在课堂 上也 在改 进心 理环境, 如赞 扬学 生、 本身以愉快的心情教学及主动用英语与学生交谈等, 但做得还很 不够。教师在优化课堂心理环 境方面没 有从整体 出发, 致 使环境各 因素发展不平衡, 这势必会影响学生对课堂心理环境的需求, 这也说 明教师尚缺乏环境意识。

强大的凝聚力, 激发起师生高度的学习工作热情, 使外语教 学在有限 的条件下获得最佳的效果。

参考文献:
[ 1] Lorin W. Anderson, Doris W . Ryan & Bernard J. S hapiro. The IEA Classroom Env i ron ment S tudy [ M ] . Dergamon Press, 1989. [ 2] 黄泰铨. 论外语教学环境[ J] . 基础教育外语教学研究. 2001( 2) . [ 3] 郭成. 试论课堂教 学环境及 其设计 的策略 [ J ] . 西南 师范大 学学 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01( 2) . [ 4] 刘福. 优 化课 堂教 学心 理环境, 提高 教育 教学 质量 [ J] . 教育 探 索, 1999( 5) . [ 5] 田慧生. 论教学环境[ J] . 西北师大学报( 社会科学版) , 1992( 6) . [ 6] 曾葡初. 环境意识与外语教学[ J] . 外语与外语教学, 1999( 9) .

( 上接第 27 页) 有助于帮助同学提早认识哪些策略能促进他们交谈, 哪 些策略不利于交谈, 从而缩短了他们自己摸索的过程, 更有助于培养口 语能力。从座谈结果上看, 学生的反应基本上和测试的结果吻合。

维持或继续加大两组同学差异的显著性。

参考文献:
[ 1] Bialystok, E. Com muni cation S trat eg ies: A Psychologi cal A nalysi s of Second L ang uage Use [ M ] . Cambridge: Cambridge U niversit y Press, 1990. [ 2] Cronbach, L. G. V alidity on Parole: H ow Can We G o S traight ? [ J] . N ew Direct ions f or Test ing an d M easurement , 1980( 5) . [ 3] Faerch, C. & K asper, G. T wo Ways of D efining Communication St rat egies. [ J] . L anguage L earni ng, 34, 1984: 45- 63. [ 4] 王立非. 大学生英 语口语课 交际策 略教学 的实验 报告 [ J] . 外语 教学与研究, 2002( 6) . [ 5] 肖德法 向平. 交际策略与 PET S 口试研究[ J] . 外语与 外语教学, 2004( 12) .

4. 结语 本研究表明使用交际策略 对提高英 语口语确 实有很大 的帮助, 有意识地教授学生使用策 略, 学生的 英语提高 具有显著 性。这些发 现对英语教师和希望提高口语能力的学生都有很大的启示。 然而, 本文研究也有局限 性。首先, 参 与研究的 人数不 够理想。 如果有更多人参加研究, 产生的结果肯定会更有意义。另外, 对学生 进行培训的时间可能也不 够充分。尽管 相对于控 制组来说, 实验组 学员的进步具有显著性, 但却不能说明如果培训时间更长一些, 还能



  本文关键词:大学英语课堂教学心理环境的调查,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9286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ktjx/9286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90b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