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远程教育论文 >

交往理论视阈下的潜课程与自我表露

发布时间:2021-06-14 23:58
  潜课程作为课程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其潜在的能动力量对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都会产生深刻与广泛的影响。交往理性视野下的教学,强调师生之间的交往,凸显情感交融与人文关怀。自我表露作为个体间进行有效交流、交往、交际的形式恰当地实现了交往理论的要求,它可以通过表露的形式实现主客体关系、偏好、信赖、理解等主体意识的传递,促成潜课程的生成与其正向的引导发展。 

【文章来源】:当代教育与文化. 2018,10(06)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6 页

【文章目录】:
一、潜课程与“人之交往”
二、交往理论视阈下的潜课程
    (一) 交往理论与潜课程
    (二) 交往形式教学中的潜课程
三、自我表露与交往教学下的潜课程
    (一) 自我表露的概念和作用
    (二) 自我表露对教学中潜课程产生的启示
        1. 自我表露产生认同感 (相似感) 与潜课程的生成
        2. 自我表露与偏好的关系对潜课程产生的启示
        3. 自我表露下的信赖对潜课程生成的启示
        4. 自我表露形成的良好师生关系与潜课程的生成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试论影响当前课堂教学改革的几种现代教学理论[J]. 王鉴,胡红杏.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06)
[2]国外自我表露研究述评[J]. 蒋索,邹泓,胡茜.  心理科学进展. 2008(01)
[3]交往本体论视野下的潜课程[J]. 陈艳春.  教育实践与研究. 2006(Z1)
[4]课程改革中隐性课程的作用不容忽视[J]. 何玉海.  教育理论与实践. 2004(04)
[5]论教育活动的交往—对象性活动结构——兼与教育“交往论”者商榷[J]. 陈佑清.  教育研究与实验. 2001(03)
[6]交往理论的演变:从近代到当代[J]. 欧力同.  上海社会科学院学术季刊. 1995(04)



本文编号:323048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wangluojiaoyulunwen/323048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9d9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