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学校管理论文 >

当前青少年性别角色错位问题与对策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21 07:04

  本文关键词:当前青少年性别角色错位问题与对策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本论文针对当前青少年性别角色错位问题作了具体研究。论文在界定性别角色错位等概念和阐述性别角色形成理论的基础上,对当前青少年性别角色错位问题的现状和危害进行了透视,对其原因从多个维度进行了探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解决当前青少年性别角色错位问题的可行性对策。 本论文共分为五个部分,结构如下: 引言部分详细说明了本论文的问题缘起、研究现状、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以及研究方法等问题。 第一部分:对青少年性别角色错位等相关概念作了界定,并阐述了青少年性别角色形成的理论,为分析青少年性别角色错位问题奠定理论根基。 第二部分:从认知、情感和行为三个方面透视了当前青少年存在的“性别角色错位”问题,并阐明了青少年性别角色错位给青少年的发展,,尤其是性别角色发展造成的严重后果和危害。 第三部分:分别从家庭、学校、社会及青少年自身四个方面分析了当前青少年性别角色错位问题出现的原因。其中家庭因素主要包括家庭环境不健全、父母的性别角色教育观不科学等;学校因素主要包括性别角色教育缺失、教师性别角色教育观念薄弱、教师队伍性别结构失衡以及传统教育方式和现行评价方式对性别角色定位的影响;社会因素主要包括大众传媒的失范、社会职业劳动分工不平等以及社会风气不正等方面;个人因素主要包括青少年渴望彰显个性、容易受同龄人影响等方面,这些因素共同制约着青少年性别角色的发展。 第四部分:针对青少年性别角色错位产生的原因,分别从学校、家庭、社会三个方面提出了解决当前青少年性别角色错位问题的有效对策。学校对策主要有设置因性施教的课程内容、开展适合青少年性别角色定位的课外活动、加强教师性别角色教育的理论素养、均衡学校教师性别结构、家校合作共同为青少年性别角色发展创造良好的空间等;家庭对策主要有增强父母性别角色意识和性别角色教育观念、督促父母成为青少年性别角色的榜样等方面;社会对策则主要有规范大众传媒、优化社会环境及合理利用优秀的文艺作品和名人的正面效应两方面。
【关键词】:青少年 性别角色 性别角色错位 性别角色教育
【学位授予单位】:东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G479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9
  • 引言9-15
  • (一) 问题缘起9-10
  • (二) 研究现状10-13
  • (三) 研究目的与意义13-14
  • (四) 研究方法14-15
  • 一、 性别角色的概念界定与性别角色形成的理论基础15-19
  • (一) 相关概念界定与辨析15-16
  • 1.性别15
  • 2.性别角色15
  • 3.性别角色教育15
  • 4.性别角色认同15
  • 5.性别角色错位15-16
  • (二) 性别角色形成的理论基础16-19
  • 1.心理分析理论16
  • 2.社会学习理论16-17
  • 3.认知发展理论17-19
  • 二、 当前青少年性别角色错位的问题透视19-24
  • (一) 青少年性别角色错位的表现19-22
  • 1.青少年性别角色认知偏差19
  • 2.青少年性别角色情感偏差19-21
  • 3.青少年性别角色行为偏差21-22
  • (二) 青少年性别角色错位的危害22-24
  • 1.易导致“性取向”错乱22
  • 2.易导致女生的暴力倾向22-23
  • 3. 易导致男生责任感缺失23
  • 4.易导致社会歧视23-24
  • 三、 当前青少年性别角色错位的多维探因24-31
  • (一) 家庭因素24-26
  • 1.家庭环境不健全24-25
  • 2.父母观念不正确25-26
  • (二) 学校因素26-27
  • 1.性别角色教育缺失26
  • 2.教师性别角色教育观念薄弱26-27
  • 3.教师性别结构失衡27
  • 4.教育方式和评价方式不科学27
  • (三) 社会环境因素27-29
  • 1.社会职业劳动分工不平等27-28
  • 2.大众传媒失范28-29
  • 3.社会风气不正29
  • (四) 青少年自身因素29-31
  • 1.渴望彰显个性,追求与众不同29-30
  • 2.容易受同龄人团体影响30-31
  • 四、 当前青少年性别角色错位的对策建议31-37
  • (一) 学校方面31-34
  • 1.将“因性施教”与“双性化”教育相结合31-33
  • 2.加强教师性别角色教育理论素养33
  • 3.均衡学校教师性别结构33
  • 4.发挥教师的教育引导作用33-34
  • 5.家校合作为青少年性别角色发展创造良好空间34
  • (二) 家庭方面34-35
  • 1.父母应增强性别角色教育意识和观念34
  • 2.父母应树立正确的性别角色榜样34-35
  • 3.父母应采取正确的教养方式35
  • 4.父母应多与子女进行沟通35
  • (三) 社会环境方面35-37
  • 1.规范大众传媒,优化社会环境35-36
  • 2.合理利用文艺作品和名人的正面效应36-37
  • 结语37-38
  • 参考文献38-42
  • 附录一42-43
  • 附录二43-44
  • 后记44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剑梅;浅谈儿童性别角色双性化教育[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4年01期

2 盖笑松;王晓宁;张婵;;走向双性化的性别角色教育[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3 王文;王国霞;赵莹;;国外社会性别发展研究进展及对我国性别教育的启示[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4 姚伟;宫亚男;;双性化人格理论及其对幼儿园性别角色教育的启示[J];大庆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5 曹海峰;;论双性化理论对我国性别角色教育的启示[J];湖北社会科学;2009年01期

6 纪红艳;现代儿童性别角色的教育[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5期

7 李菲;李保强;;高校女大学生“中性化”问题探讨[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7年02期

8 王亚东;;论双性化人格的培养[J];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5期

9 胡江霞;论“因性施教”及其实施策略[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年05期

10 马希良;李玉花;;中小学学生“中性化”问题及教育对策[J];基础教育研究;2009年05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莉;大学生双性化人格特征及影响因素的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03年

2 庆海涛;大学生性别角色类型与焦虑水平和性别角色观的关系研究[D];苏州大学;2005年

3 闻明晶;大学生的性别角色类型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4 马川;初中女生性别同一性状况以及在异性交往中的调节方式及其机制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5 包海兰;大学生性别角色期待的双维度研究[D];苏州大学;2006年

6 梅晓菁;高中生性别角色双性化与社会适应性的关系[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7 钱诚;中学男生性别角色特征发展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8 王永峰;关于幼儿园男教师角色职能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9 黄国辉;中学生性别角色社会化的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6年

10 方蓓;我国基础教育中性别教育问题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关键词:当前青少年性别角色错位问题与对策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1978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uexiaoguanli/31978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7ea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