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交通工程论文 >

浅析城市地铁空间中导向标识系统无障碍设计

发布时间:2015-02-06 17:13

  【摘要】在社会的发展中,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得到提高,特别是对障碍人群的关怀更加的让人关注,本文以武汉地铁二号线中空间导向标识系统的分析,通过分析各类有障碍群体乘坐地铁的生理、心理特征,研究地铁空间行为流程,提出无障碍导向标识的操作方法,同时为了减少障碍人群在行进过程中的困扰,对导向标识系统的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在城市导向标识系统的无障碍设计,提出了新的设计规则。


  【关键词】地铁;导向标识系统;无障碍设计


  由于城市交通的发展,城市建设的进步,造成城市环境复杂,对残疾人的关怀呼声不断增加,残疾人的出行,对障碍人群的挑战也很大,要求设计者全方位的为障碍人群增加技术上的实际设计,保证障碍人群的出行寻路。需要一套完整的导向标识系统,特别是对障碍人群的无障碍设计,更加能够体现国家的人性化要求,符合时代发展的需要。因此,以武汉地铁二号线导向标识系统的实际项目为依托,着力研究地铁导向标识系统中的无障碍设计,对如何缓解有障碍人群在使用地铁交通工具时的不便问题做些探讨。
  一.城市地铁中有障碍的使用人群
  “障碍”的定义是:“一个人由于损伤或残疾造成的不利条件,限制或妨碍这个人正常完成某项任务。有障碍的使用者并不一定是指残疾人,老年人由于年龄和疾病等原因,也会影响他们出行。因此地铁中的有障碍使用人群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种:(1)老年人:生理机能降低,神经反应缓慢,接收信息的能力弱,导致老年人的行为活动能力也有一定的降低,特别是在听力,,视力,肢体活动能力方面都有一定的下降,视力方便出现视力降低,模糊,对颜色的辨识能力降低,记忆力也有一定的减退,对信息的记忆时间短。(2)肢体残障者:由于人体的行动器官、肢体发生了无法恢复的状况,造成运动技能的障碍,必须借助于其他工具才能运动,从而产生了拐杖使用者、轮椅使用者,因此导向标识系统的无障碍设计必须考虑障碍人群的升高尺寸。
  (3)视觉障碍者:视觉障碍者取决于眼球对于色觉、感光度的接受能力,主要表现在视力的功能障碍,其生理问题为视力与视野的功能障碍,视野缺损、视野狭窄、色觉异常,眼球运动异常等状况,有重度与轻度之分。重度视觉障碍者较少,多数是轻度的,有一定的感光能力及视觉功能。他们对语音提示、可触盲文信息需要反复强调;对标识的色相、明度要求较高。(4)听觉障碍者及语言障碍者:听觉障碍者是指由于完全听不到或者耳背等原因导致无法或很难通过声音得到信息的人。这些人对于视觉信息较易接受,但由于听觉障碍出现的年龄、原因、程度及教育程度的差异,听障者在理解、认识信息方面的程度也不相同。语言障碍是指说话、读写等语言技能中一项以上出现残障。一部分语言障碍是伴随听觉障碍出现的,根据语言障碍产生的年龄、原因、程度、所受教育程度的不同,语言残障者的语言能力也不相同。
  二.导向标识系统中无障碍设计的要求
  通过上述对有障碍使用者生理及心理特点分析可以看出:在导向系统的无障碍设计中,老年人在视觉、听觉及理解力上都需要特殊照顾;轮椅使用者对导向牌的设置高度有要求;视觉障碍者分全盲和有一定感光能力者,可通过盲文、声音以及盲道来导向;听觉障碍者可通过视觉获得信息,语言障碍者可通过视、听觉来获得信息。因此,针对有障碍群体的导向系统,应该遵循以下几个原则:其一,导向系统中所有传达信息的元素(图形符号、文字、色彩)都应兼顾有障碍者,根据视觉设计的原理和视障者的视觉特点,用于环境提示的图形标志,应该造型简单明确、易于识别。字体的大小、笔画数量、笔画粗细都要适中,应考虑视力下降的老年人及弱视者的需要,色彩要鲜艳、对比明显。其二,导向系统的节点设置也应考虑到有障碍者的需求,老年人及听障者对信息总要反复确认,因此所传达的信息要有连续性,在设置点位时注意信息密度。其三,运用多种传达手段.对于正常人来说,视觉是获得信息的主要手段,而有障碍者则不然,根据他们各自的生理、行为特点,运用多种信息传播手段,才能有效的传递信息,尤其是一些现代科技下的信息传播手段。例如,对于一些全盲的视障者、轻度听觉功能障碍者,可使用一些语音提示装置;此外,还可使用可触地图来呈现地铁空间的平面布局及地铁站的外部空间。
  三.有障碍人群在地铁空间环境中的行为分析
  近几年来在地铁站的建设上,都设有方便残障者的无障碍设施。以武汉地铁二号线的车站为例,其无障碍设计基本体现在以下几点:在每个车站的其中一个出入口专门会设有一部垂直电梯连接室内外,也方便残障者直接进出地铁站大厅,有障碍者在站厅买票后,由垂直电梯进入站台层乘车;在出入口、通道、楼梯、站厅及站台均设置盲人导向步道,来引导视觉障碍者完成乘车、出站的一系列行为活动。
  通过分析武汉地铁二号线中南站空间结构中的无障碍设施,再结合上述有障碍人群的特点,可将乘客进出地铁时的行为划分为两种线路:一种针对在活动上不受限制的有障碍者,包括有行动能力的老年人、非轮椅的肢体残障者、一部分视觉障碍者、听觉及语言障碍者,这类人群一般选择正常乘车路线。另一种针对行动能力有限制的有障碍者,包括使用轮椅的老人及肢体残障者、一些无视物能力的视觉障碍者,也不排除一些听觉及语言障碍者,这类人群须乘坐垂直电梯进出乘车,将有障碍乘客分别放在两种乘车线路下来分析,能更有针对性的分析各类有障碍人群在乘车时的行为,总结出两种路线下针对各类有障碍乘客的导向标识的设置节点以及信息的传递方式等。


  正常乘客与一些略有行动能力的有障碍者,包括有行动能力的老人、一部分视觉障碍者、听觉及语言有障碍者,这些人中有行动能力的老人听力、视力及理解力退化,可使用一些语音提示装置,在设计导向牌版面时,注意字体大小、色彩对比度等;视觉障碍者可通过使用可触地图,加上文字说明、声音以及盲道来引导;听觉障碍者可通过视觉方式获得信息,语言障碍者可通过视、听觉来获得信息,但他们理解信息的能力较弱,因此应注意所传达信息的易理解程度及单一性,进站流程是由车站通道出入口进入站厅后,在售票机处或售票亭购票,然后通过进站检票机再经由楼梯、电梯下至站台层,在站台候车区等侯乘车。在此线路下,有障碍者与正常人一起进出车站,因此导向牌的设计标准应该考虑到有障碍者,在视觉上加强色彩明度的对比,注意字体大小,图形要简洁,做到清晰易辩、易识、易读.导向牌位置的密度及信息的连续性方面,要考虑到有障碍者理解力差或须反复确认信息的需要;且在导向牌上应尽可能加入辅助有障碍者获取信息的内容,如使用可触式地图、加入盲文等。

 

  行动能力有限制的有障碍者,包括使用轮椅的老人及肢体残障者,老年人视听功能及理解力退化,可以加入语音帮助,且垂直电梯附近的导向信息系统的设计应注意轮椅使用的特殊生理尺度;一些视物能力的视觉障碍者,可通过声音或盲文来引导。进站流程是由站外垂直电梯直接进入站厅购票,然后再经由垂直电梯进入站台乘车,来引导有障碍者完成在每一层的相关乘车活动。
  四.导向标识系统的无障碍设计
  在导向标识系统的无障碍设计中我们要针对不同种类的障碍人群选择不同的设计,在导向设计中融入现代技术的导向指引,对于视觉障碍的人群,我们的导向标识系统要配备有质感可触摸的导向标识,通过磁场感应帮助听力障碍者,通过声音以及震动帮助视觉障碍者的行进,提醒在行进过程中的危险与警示。对于听力障碍者我们配备电子查询提示系统,在不确定的时候都可以查询到需要的交通信息。对于肢体残疾的人群,要考虑还导向标识的高度以及尺度问题,对于老年人我们就要考虑到导向标识的易辨识,所以在导向标识系统无障碍设计中,对于导向标识系统的颜色、字体大小、笔画的粗细要适中,对于老年人以及弱视障碍人群,则要考虑到颜色的醒目,色彩对比要明显。
  在城市的高速发展的过程造成城市的设施集约化的设计,各个基础设施融合在一起,这是社会发展的趋势障碍人群的行进路径主要有两种:第一,乘坐交通工具在地铁站附近下车,通过导向标识系统的指引,来寻找地铁站,行进到地下车站完成乘车过程。第二种是附近残障人距离较短,通过徒步或者轮椅等形式依据导向标识系统的指引,进入地铁站完成乘车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障碍人群需要导向标识,选择适当的标识点,进行合理的标识形式来呈现这些无障碍设计。
  五.总结
  以武汉地铁二号线的标准车站空间结构为例,分析有障碍群体在乘坐地铁时心理、生理和行为特征,阐述有障碍人群进出地铁时的行为流程,有障碍乘客的导向标识应该设置的信息内容及传达方式。通过人性化的导向标识设计为乘客提供了更加便捷现代化交通环境,也为今后地铁空间中导向标识系统的无障碍设计提供参考,保证障碍人群能够快速安全出行。

 



本文编号:1278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aotonggongchenglunwen/1278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045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