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交通工程论文 >

城市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换乘协调及评价研究

发布时间:2016-07-31 17:18

  本文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协调换乘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重庆交通大学》 2009年

城市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换乘协调及评价研究

卢小华  

【摘要】: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大城市交通拥堵状况日趋严重。建立一个以轨道交通系统为骨架,多种交通方式相互协调的综合客运交通系统己成为发展公共交通系统的重要举措。要充分发挥轨道交通的骨干作用及其整体效益,公共交通系统就必须适应不同层次客运的需要。目前对城市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协调换乘的理论和和方法专门研究还较少。因此,如何使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两者协调发展,成为急需研究的课题。 本文通过对两种交通方式的特性及相互作用进行分析,得出换乘协调的内涵、特征。文章首先研究了协调轨道交通的包括原有常规公交的调整方法及接运公交规划方法,考虑城市公共交通线网优化问题中的一般约束条件和运送目标,以单位费用接运效率最大为目标改进了原有接运公交线网的优化模型;考虑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的协调,建立了轨道交通最优站距模型,同时分析了换乘站各种衔接模式的优缺点及适应性;以总换乘时间最小为目标建立了接运站公交协调轨道交通行车调度模型,并得出相应的调度结论。其次,文章依据评价指标选取原则构建了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协调评价的指标体系,并用AHP评价方法对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换乘协调进行了综合评价。最后本文尝试运用前面研究的相关理论,结合两路口现状及规划,对两路口地块轨道交通及常规公交换乘协调进行了相应的线网调整及枢纽设计,并对其做出了协调评价。 本论文对已有研究成果进行有效的整合利用,其研究方法和结论为城市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的换乘协调研究提供了一定理论与实践借鉴。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重庆交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U491.17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9
  • 第一章 绪论9-15
  • 1.1 研究背景9-10
  • 1.2 国内外研究状况10-13
  • 1.2.1 国外研究状况10-11
  • 1.2.2 国内研究现状11-13
  • 1.3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13-14
  • 1.4 主要研究内容及研究思路14-15
  • 1.4.1 主要研究内容14
  • 1.4.2 研究思路14-15
  • 第二章 城市轨道交通和常规公交换乘协调基本理论15-22
  • 2.1 两种公交方式的特性及相互作用分析15-18
  • 2.1.1 城市公共交通方式的划分15
  • 2.1.2 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特性比较15-17
  • 2.1.3 城市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客流吸引的影响因素17
  • 2.1.4 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相互作用分析17-18
  • 2.2 城市轨道交通和常规公交换乘协调的内涵和特征18-21
  • 2.2.1 城市轨道交通和常规公交换乘协调的内涵18-20
  • 2.2.2 城市轨道交通和常规公交换乘协调的特征20-21
  • 2.3 城市轨道交通和常规公交换乘协调研究的目标21
  • 2.4 小结21-22
  • 第三章 城市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换乘协调分析22-55
  • 3.1 协调轨道交通的常规公交线网研究22-34
  • 3.1.1 轨道站点服务范围分析22-24
  • 3.1.2 线网调整目标及原则24-25
  • 3.1.3 线网协调流程25-26
  • 3.1.4 线路调整方法26-34
  • 3.2 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换乘枢纽的协调设计34-45
  • 3.2.1 换乘枢纽的概念和分类34-36
  • 3.2.2 协调常规公交的轨道交通最优站距研究36-40
  • 3.2.3 换乘站点的微观布局组织40-44
  • 3.2.4 换乘枢纽信息服务优化设计44-45
  • 3.3 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运营协调分析45-53
  • 3.3.1 运营协调的目标45-46
  • 3.3.2 接运站公交协调轨道交通行车调度研究46-51
  • 3.3.3 票务协调51-53
  • 3.3.4 管理机制协调53
  • 3.4 小结53-55
  • 第四章 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换乘协调综合评价55-68
  • 4.1 评价方法的选择55-57
  • 4.1.1 综合评价方法概述55-56
  • 4.1.2 评价方法选择56
  • 4.1.3 AHP 法基本原理56-57
  • 4.2 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57-62
  • 4.2.1 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的原则57
  • 4.2.2 评价指标的选择57-60
  • 4.2.3 评价指标体系结构的建立60-61
  • 4.2.4 评价指标的标准化61-62
  • 4.2.5 评价指标规范化矩阵的建立62
  • 4.3 评价指标权重向量的确定62-66
  • 4.3.1 构造权重比矩阵62-64
  • 4.3.2 层次权重值的确定及一致性检验64-66
  • 4.4 评价标准的确定66
  • 4.5 综合评判计算66-67
  • 4.6 小结67-68
  • 第五章 重庆市两路口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换乘协调设计68-86
  • 5.1 现状道路交通条件68-73
  • 5.1.1 道路现状69-70
  • 5.1.2 公交车站现状70-71
  • 5.1.3 人行过街设施现状71-73
  • 5.1.4 交通条件分析73
  • 5.2 常规公交线路及站点调整73-79
  • 5.2.1 公交线路的调整73-78
  • 5.2.2 公交站点的调整78-79
  • 5.3 两路口公交换乘枢纽设计79-82
  • 5.3.1 公交换乘枢纽面积计算79-80
  • 5.3.2 公交换乘枢纽布局组织80-82
  • 5.4 两路口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换乘评价82-85
  • 5.4.1 公交线路及站点调整方案效果评价82-83
  • 5.4.2 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换乘协调评价83-85
  • 5.5 小结85-86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86-88
  • 6.1 主要结论和研究成果86
  • 6.2 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深化的问题86-88
  • 致谢88-89
  • 参考文献89-91
  • 在学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取得的科研成果91
  •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引证文献】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刘宝状;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运营协调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2 郑玢;城轨与地面公交的行车计划协同编制方法[D];北京交通大学;2012年

    3 晏秋萍;基于轨道交通环境下的接运公交线网规划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12年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张宇石;陈旭梅;于雷;何波;林国鑫;;基于换乘站点的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运营协调模型研究[J];铁道学报;2009年03期

    2 王秋平,李峰;城市其他客运交通换乘轨道交通协调探讨[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2期

    3 蒋冰蕾,孙爱充;城市快速轨道交通接运公交路线网规划[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1998年03期

    4 姜帆;关于轨道交通需求预测与城市客运交通枢纽关系的研究[J];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2001年04期

    5 周雪梅,杨晓光;基于ITS的公共交通换乘等待时间最短调度问题研究[J];中国公路学报;2004年02期

    6 郑伟南;现代都市与公共交通[J];中国行政管理;1996年12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姜彩良;城市客运交通换乘衔接研究及对策分析[D];长安大学;2004年

    2 王玉萍;常规公交与轨道交通之间的竞争与合作[D];长安大学;2004年

    3 姚新虎;城市快速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的线网协调研究[D];长安大学;2005年

    4 林国鑫;城市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运营调度协调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7年

    5 刘金成;城市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协同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08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彧,高辉;论我国城市发展私人小汽车的利弊与对策[J];汽车科技;2003年01期

    2 马彧,高辉;社区公共自助交通工具与智能交通管理的发展前景[J];汽车科技;2003年05期

    3 黄奇成;王丽君;苏醒;;基于网络限制的最短路模型[J];曲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1期

    4 关宏志;殷远飞;严海;韩艳;秦焕美;;Urban Railway Accessibility[J];Tsinghua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07年02期

    5 陆化普,王晓坤,沈未;论可持续发展的城市交通运输系统[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S1期

    6 蔡荣莉;;交通方式与街道空间利用[J];青海交通科技;2006年05期

    7 梁富强;;浅谈城市公共交通系统可持续发展之对策[J];青海科技;2011年06期

    8 罗真彤;;城市轨道交通接运公交规划方法与实践[J];企业技术开发;2007年08期

    9 谢理,邓毛颖,林小华;城市快速轨道交通走出地面的思考[J];热带地理;2000年03期

    10 张志强;许学强;;火车客运站综合流通空间规划探索——以广州市铁路新客站地区规划为例[J];人文地理;2007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冲;;交通发展战略环境评价支撑理论与方法研究[A];2011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三卷)[C];2011年

    2 朱胜跃;;综合客运枢纽功能布局与交通组织探讨[A];科技创新 绿色交通——第十一次全国城市道路交通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3 朱胜跃;吴海俊;;高密度土地开发模式下的交通发展研究——首钢改造区综合交通规划[A];科技创新 绿色交通——第十一次全国城市道路交通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4 徐匆匆;;城市轨道交通站点与周边城市综合体一体化空间设计[A];2011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论文集[C];2011年

    5 廖唱;漆凯;冯旭杰;杨远舟;陈绍宽;;典型城轨换乘站换乘效率评价研究[A];经济全球化与系统工程——中国系统工程学会第16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6 何宁璇;;旅游城市的旅游交通组织与效果分析的研究[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7 林永青;尧珊珊;;地铁换乘节点与车站规模控制[A];中国建筑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8 代宝乾;汪彤;陈娅;;北京地铁大客流安全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A];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9 张航;万军;;基于低碳理念的城市慢行交通发展模式研究[A];2010’第五届绿色财富(中国)论坛会刊[C];2010年

    10 冯雪丽;;持续发展的城市综合交通规划[A];第四届河南省汽车工程科技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长江;城镇群城际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理论与应用研究[D];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2009年

    2 陈进杰;城市轨道交通项目广义全寿命周期成本理论与应用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3 赵宇刚;考虑服务水平的城市轨道交通换乘问题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4 姚宝珍;城市公交枢纽布局与运营调度方法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5 邱峰;远程医学教育临床技能培训模式与平台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樊大可;西安城市交通建设与发展探索[D];长安大学;2009年

    7 司徒炳强;公交网络时刻表编制的理论建模及可靠性控制方法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8 张邻;城市交通与居住地选择之间关系[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9 王茂奎;基于城乡统筹发展的客运一体化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0年

    10 雷磊;城市与区域一体化的出行需求分析理论与方法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洋;城市交通发展战略环境评价替代方案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2 王怡;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合作竞争模式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3 刘琦;城市常规公交与轨道交通协调发展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4 谢纪祥;城市干线道路信号协调优化控制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5 任芳;城市常规公交与轨道交通接驳线路优化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6 卿焱景;城市地铁建设期间交通需求预测[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7 李长春;基于准时信息的公交调度管理[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8 林积恩;青岛市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政策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9 李婷婷;城市公共自行车租赁点选址规划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0年

    10 唐立波;公共交通骨干网络模式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0年

    【同被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罗真彤;;城市轨道交通接运公交规划方法与实践[J];企业技术开发;2007年08期

    2 张宇石;陈旭梅;于雷;何波;林国鑫;;基于换乘站点的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运营协调模型研究[J];铁道学报;2009年03期

    3 轩宏伟;王花兰;颜月霞;;常规公交影响下的轨道交通吸引范围研究[J];铁道运输与经济;2007年07期

    4 张生瑞,严宝杰;交通运输系统协调发展的理论分析[J];长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2期

    5 王秋平,李峰;城市其他客运交通换乘轨道交通协调探讨[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2期

    6 陆海华;李橘云;陈天明;;轨道交通接运公交专线现状特性分析[J];西部交通科技;2010年04期

    7 刘贤腾;;东京轨道交通体系与城市空间结构优化[J];现代城市轨道交通;2009年02期

    8 刘惠敏,刘伟华;轨道交通站点吸引区域模型构建及算法[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2003年04期

    9 孙艳丰,William H.K.Lam;基于遗传算法的城市交通运输网优化问题研究[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00年07期

    10 曾珍香;可持续发展协调性分析[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01年03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牛水琴;配合城市轨道交通的接运公交线网优化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2 刘宝状;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运营协调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3 袁晓辉;基于遗传算法的非线性规划问题求解[D];武汉理工大学;2002年

    4 张学尽;城市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换乘协调性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4年

    5 黄文娟;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换乘协调研究[D];长安大学;2004年

    6 王海强;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理论与方法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4年

    7 金明东;铁路枢纽与城市交通整合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4年

    8 招晓菊;城市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协调换乘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06年

    9 林国鑫;城市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运营调度协调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7年

    10 单传平;以轨道交通为骨干的城市公交线网协调性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08年

    【二级引证文献】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郑玢;城轨与地面公交的行车计划协同编制方法[D];北京交通大学;2012年

    2 张兴亮;基于长沙市轨道交通1号线接运公交线网优化方法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3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秀兰;关于需求交叉弹性的思考[J];山东行政学院山东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0年02期

    2 郭冠英;中途停靠站公交线路数上限的确定及驻站时间计算模型[J];上海公路;2000年02期

    3 陆锡明,朱浩;上海市客运换乘枢纽的研究[J];上海建设科技;1998年02期

    4 邹迎,黄溅华;公共交通调度实时发快车模型研究[J];数学的实践与认识;2002年06期

    5 周翊民;城市高架铁路、轻轨运输系统和客运枢纽建设[J];铁道车辆;1999年01期

    6 黄海波,何琳;城市间旅客运输需求的研究[J];铁道学报;1999年05期

    7 何禹将;伦敦交通网络与服务带来的启发[J];铁道运输与经济;2000年11期

    8 王秋平,李峰;城市其他客运交通换乘轨道交通协调探讨[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2期

    9 席庆,霍娅敏,叶怀珍;交通运输枢纽中客运站点布局问题的研究[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1999年03期

    10 黎锁平,刘坤会;动态指数平滑优化模型及其应用[J];系统工程学报;2003年0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马荣国;城市公共交通系统发展问题研究[D];长安大学;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黄文娟;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换乘协调研究[D];长安大学;2004年

    2 王玉萍;常规公交与轨道交通之间的竞争与合作[D];长安大学;2004年

    3 姚新虎;城市快速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的线网协调研究[D];长安大学;2005年

    4 黄平;城市公交线网优化及枢纽规划的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5 张妲;长沙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研究[D];湖南大学;2006年

    6 招晓菊;城市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协调换乘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06年

    7 莫海波;城市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一体化协调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7年

    8 王凌;城市公交乘客信息系统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7年

    中国知网广告投放

    城市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换乘协调及评价研究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知识超市公司
    京ICP证040441号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新出网证(京)字008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9993 010-62982499
    服务热线:010-62985026 010-62791813
    在线咨询:
    传真:010-62780361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0475号



      本文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协调换乘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7960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aotonggongchenglunwen/7960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816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