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交通工程论文 >

基于公交优先的城市空间结构模式研究

发布时间:2016-08-05 06:00

  本文关键词:“交通引导发展”理念下城市交通规划研究——以江苏省为例,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城市规划和科学发展——2009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2009年

基于公交优先的城市空间结构模式研究

曹国华  

【摘要】:面对快速城市化与机动化而产生的诸如交通拥堵、土地资源短缺、空气污染等城市问题,构建适于公交优先的城市空间结构以保障城市的整体、协调、可持续发展成为必然选择。本文在回顾国内外关于城市交通与空间结构互动机制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建立以公交优先为主导的公交客运体系,尝试构建基于公交优先的城市空间结构模式,即以"交通枢纽、交通走廊、交通分区"引导构建"城市中心体系、发展轴线与功能分区"的城市空间结构,以应对当前城市发展面临的诸多问题,实现城市科学发展。

【作者单位】:
【分类号】:TU984.191
【正文快照】:

1、引言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城市交通和空间结构始终交织在一起,是矛盾的统一体,相互影响、相互促进。但是,受传统发展理念的影响,过去人们大多认为城市交通只是为了满足城市居民出行与货物空间位移的需要,在城市发展过程中交通处于配套和次要的地位[1]。随着快速城市化与机动

下载全文更多同类文献

PDF全文下载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AdobeReader仅支持PDF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管驰明,崔功豪;公共交通导向的中国大都市空间结构模式探析[J];城市规划;2003年10期

2 陈峰;刘金玲;施仲衡;;轨道交通构建北京城市空间结构[J];城市规划;2006年06期

3 曹国华;黄富民;;“交通引导发展”理念下城市交通规划研究——以江苏省为例[J];城市规划;2008年10期

4 杨丽娟,牛玲;公交优先是城市公共交通的战略方针[J];城市公共交通;2001年03期

5 田莉,庄海波;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建设和房地产联合开发的机制研究──以广州市为例的思考[J];城市规划汇刊;1998年02期

6 毛蒋兴,阎小培;我国城市交通系统与土地利用互动关系研究述评[J];城市规划汇刊;2002年04期

7 毛蒋兴,闫小培;城市交通干道对土地利用的廊道效应研究——以广州大道为例[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4年05期

8 邵徳华;土地利用与城市交通互动机制探析[J];北京规划建设;2002年03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马荣国;城市公共交通系统发展问题研究[D];长安大学;2003年

2 王春才;城市交通与城市空间演化相互作用机制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7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柳百萍;城市地域形态演变与城市持续发展观——合肥市行政新区划分析[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2 单卓然;许龙;鄢浩;;哈尔滨城市化近域推进探讨[J];安徽建筑;2010年04期

3 范晨鹏;苏继会;;浅析城市商业广场与城市交通的整合[J];安徽建筑;2011年03期

4 李渊;鲁成树;王娟;;基于土地利用的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研究——以安徽省芜湖市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26期

5 杨成汉;张奕先;段渊古;;城市街道建筑色彩景观规划设计——以北京市北苑路街道整治改造项目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11期

6 张红;马进军;朱宏亮;;城市轨道交通对沿线住宅项目价格的影响[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2007年03期

7 沙默泉;田光进;;美国菲尼克斯大都市区多中心空间结构及其启示[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6期

8 张芮;王铁铭;王紫晔;;过程控制在建筑规划设计中的应用——以铜川新区为例[J];中国城市经济;2010年10期

9 冯红霞;张健;蔡英杰;;基于城市空间布局规划的西安市轨道交通线网研究(英文)[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S1期

10 冯长春;程龙;;老城区存量土地集约利用潜力评价——以北京市东城区为例[J];城市发展研究;2010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燕;汝军红;;沈阳近代城市形态及其形成机制[A];创新沈阳文集(D)[C];2009年

2 方可;陆涵;;对转型期城市交通体系重构的思考——以武汉市主城区为例[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曹华娟;曹国华;;探索“交通引导发展”理念在新区建设中的应用[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4 申翔;雷蕾;;基于公交引导的城乡一元化空间模型探索[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5 冯满;;“区域公交网”与“公交都市”发展策略初探[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6 吴一洲;;产业区位视角的大都市空间结构优化策略研究——以杭州市为例[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7 陈忠暖;郭敏玲;许敏琳;;基于城市常规公交的广州居民可达空间的演变研究[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三卷)[C];2010年

8 罗晓;洪纲;;城市交通规划资源效率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A];2008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下卷)[C];2008年

9 王予杰;陈常优;秦志峰;秦明周;;第十三章 中原城市群耕地保护[A];中原城市群科学发展研究[C];2008年

10 杨励雅;邵春福;;城市交通、土地利用及环境协调关系的灰色模型研究[A];可持续发展的中国交通——2005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交通运输工程学科)论文集(上册)[C];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樊敏;城市群物流产业效率问题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孙海军;经济功能区与经济区域形成理论[D];南开大学;2010年

3 梁宏志;城市新区建设开发模式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4 王巍巍;我国城市化进程中的土地增值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5 温震;高新区对城市竞争力的影响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6 吴良亚;永川构建区域中心城市的评价与路径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7 鲁春阳;城市用地结构演变与产业结构演变的关联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8 吴一洲;转型背景下城市土地资源利用的空间重构效应[D];浙江大学;2011年

9 刘玉东;中国城市社区治理中的资源配置与结构演变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10 李庆印;基于信息技术的交通管理创新机制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于波;基本农田动态监测预警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郝慧君;CA-MARKOV模型与GIS、RS在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中的应用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3 于洋;科学发展观统领下的当代中国城市成长管理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4 何静;产业集聚对城市空间结构的影响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5 刘建明;城市交通与土地利用互动模型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6 高晓停;土地利用规划的法制化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7 瞿沙蔓;长沙市公交优先发展对策研究[D];湘潭大学;2009年

8 林积恩;青岛市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政策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9 张育宁;南昌市道路交通与城市空间结构关系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10 莫世英;肇庆市主城区城市空间形态研究[D];河北工程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春才;赵坚;;北京市公交系统两种运行模式的比较研究[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2 傅国伟,郭京菲;面向可持续发展的水资源管理问题的探讨[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1997年01期

3 朱才斌,林坚;现代城市中心区功能特征与启示[J];城市发展研究;2000年04期

4 过秀成,吕慎;大城市快速轨道交通线网空间布局[J];城市发展研究;2001年01期

5 魏后凯;中国大城市交通问题及其发展政策[J];城市发展研究;2001年02期

6 过秀成,吕慎,安宁;组团式结构城市的轨道线网合理规模[J];城市发展研究;2001年02期

7 张明,丁成日,Robert Cervero;土地使用与交通的整合:新城市主义和理性增长[J];城市发展研究;2005年04期

8 丁成日;;土地政策改革时期的城市空间发展:北京的实证分析[J];城市发展研究;2006年02期

9 丁成日;;城市空间结构理论——单中心城市静态模型[J];城市发展研究;2006年04期

10 陆化普;大城市交通问题的症结与出路[J];城市发展研究;1997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范炳全;徐亦文;张燕平;贺曙光;金芬;;土地利用与交通系统研究的理论与模型[A];复杂巨系统理论·方法·应用——中国系统工程学会第八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4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邱建华;交通方式的进步对城市空间结构、城市规划的影响[J];规划师;2002年07期

2 张骁鸣;形态·结构·空间结构——由《集聚与扩散》引发的思考[J];规划师;2003年05期

3 陈保禄;;我国大城市空间结构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山西建筑;2006年12期

4 李国伟;;自然生态因素与城市空间的关系——以太原市空间结构为例[J];林业经济;2006年07期

5 何延科;唐劲峰;龙明东;;浅谈多核心与多核心结构[J];山西建筑;2007年06期

6 胡孝民;殷世建;;城市设计中的建筑综合体[J];山西建筑;2007年16期

7 矫伶;孙萍;;上海城市空间重构的文化初探[J];上海城市规划;2008年01期

8 李忠淑;;浅谈铁路装备工业园对太原市城市空间结构的影响[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9年13期

9 李磊;绍兴传统城市空间结构的特征[J];四川建筑;2005年01期

10 叶连娜·叶雷什耶娃;瓦列里·摩尔;;海参崴城市及建筑空间结构的发展变化[J];城市建筑;2005年1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曹国华;;基于公交优先的城市空间结构模式研究[A];城市规划和科学发展——2009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9年

2 孙斌栋;涂婷;石巍;郭研苓;;多中心城市空间结构的交通疏解绩效分析[A];地理学核心问题与主线——中国地理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暨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建所五十年庆典论文摘要集[C];2011年

3 胡继元;翟国方;张晓丽;王磊;;震后原地重建城市空间重构一般规律初探[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4 高杨;吕宁;薛重生;杨林;;基于RS和GIS的城市空间结构动态变化研究——以浙江省义乌市为例[A];全国国土资源与环境遥感技术应用交流会论文文集[C];2004年

5 杨红平;;城市总体规划阶段总体城市设计编制体系研究[A];生态文明视角下的城乡规划——2008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8年

6 刘亚文;;工业转型与城市空间结构的互动——以太原市为例[A];规划创新:2010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0年

7 张益峰;朱喜钢;;城市形象的理念与实践研究——以常州市武进区为例[A];城市规划面对面——2005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下)[C];2005年

8 孙斌栋;潘鑫;;城市空间结构对于交通出行的影响研究进展与启示——单中心与多中心的视角[A];中国地理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9 王卫城;;深圳城市更新的主要类型、问题及建议——城市空间结构的视角[A];规划50年——2006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中册)[C];2006年

10 陈宇光;;城市空间架构的文化价值意义[A];生态文明视角下的城乡规划——2008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陶小爱 通讯员 夏亮;[N];湖南日报;2011年

2 徐黎一 侯静 严维新;[N];连云港日报;2010年

3 市政府研究室 高平;[N];常州日报;2010年

4 ;[N];建筑时报;2007年

5 马驰(民盟);[N];联合时报;2009年

6 记者 曾雅 通讯员 唐晓玲 吴超 黄鼎曦;[N];南方日报;2010年

7 周瑾亮;[N];常州日报;2007年

8 程歆;[N];中华建筑报;2006年

9 李斌;[N];中华新闻报;2008年

10 王琦;[N];杭州日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崔宁;重大城市事件对城市空间结构的影响[D];同济大学;2007年

2 郐艳丽;东北地区城市空间形态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3 童乔慧;澳门城市环境与文脉研究[D];东南大学;2005年

4 蔡良娃;信息化空间观念与信息化城市的空间发展趋势研究[D];天津大学;2006年

5 韩凤;城市空间结构与交通组织的耦合发展模式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6 张伊娜;上海城市空间结构减载的经济学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7 杨少辉;城市交通系统演变进程机理研究[D];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2009年

8 高峰;城市演化与居民分布的复杂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9 宋飏;矿业城市空间结构演变过程与机理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10 李浩;城镇群落自然演化规律初探[D];重庆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志刚;以土地置换为主要手段的城市空间结构优化研究——以开封为例[D];河南大学;2001年

2 欧军珺;蚌埠市开放空间与城市空间结构关系的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0年

3 李传斌;西安市城市空间结构演替研究[D];西北大学;2002年

4 苏鸿翎;竞争力视角:西安城市空间结构优化问题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3年

5 杨敏;基于地域文化视角的西安市城市空间结构演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6 杨大伟;城市复杂性的渊源、流变和发展[D];西北大学;2007年

7 慕野;集中、分散与分散化集中[D];大连理工大学;2005年

8 罗国华;大同市转型期城市空间结构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6年

9 谢鹏程;城市空间结构的动力机制研究[D];西安工业大学;2006年

10 刘嘉纬;重庆市主城区城市空间结构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2年


  本文关键词:“交通引导发展”理念下城市交通规划研究——以江苏省为例,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8542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aotonggongchenglunwen/8542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e03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