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社会学论文 >

研究性学习在高职物流人才培养中的应用

发布时间:2015-03-17 12:38

摘要:本文主要结合目前高职校物流人才培养现状,从企业对物流人才的要求出发,为了能培养物流人才应具备的素质,改进传统的培养模式,借助研究性学习模式促进学生各方面能力的提高,达到企业对物流人才的需求。主要阐述了研究性学习在物流专业教育中的实践方法。

关键词:研究性学习,物流管理,专业教育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作为新兴行业之一的物流,在近几年得到了强劲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更加关注自身的物流管理,优化企业自身的物流系统、降低企业的物流成本,成为企业的热门话题。在物流业逐渐走热的同时,物流业的人才需求与供给的矛盾也日益突出,并且被国家教育部确定为十大紧缺型人才之一。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之下,物流专业教育逐渐升温,这不仅表现在各大中专院校纷纷设立物流管理专业为物流企业培养所需人才,尤其是职业学校开始承担起物流人才的培养。随着我国物流正进入一个蓬勃发展期,专业性人才的需求量在不断加大。为填补物流人才紧缺,过去只有高校才有的专业,现在不少高职校和中职学校也开设了物流管理专业。

作为高职校的物流专业教育,理所当然的必须为当地物流业的发展输送合格的人才。要做到这一点,学校在进行专业定位时,必须结合当地企业的需求情况,进行市场调研,以“就业”为导向,真正了解当地企业和社会需要哪些物流人才,培养出企业需求的物流高技能人才。

一、目前高职校物流人才培养现状

1、学校培养出的物流人才与企业需求不对称

物流业发展的现实要求、企业人才需求的当务之急是需要大量的操作型物流人才和综合素质强的高级管理型人才。目前企业需要大量的物流人才,但是从学校毕业的学生又不符合企业要求。学校不清楚企业需要什么样的物流人才。两者出现了矛盾。

2、学生长期被动学习,导致学习能力不强

目前物流专业教学基本上沿用“传递——接受式”教学模式,但该教学模式的不良后果直接体现在学生离开课堂后学习能力不强。而物流管理专业是一门需要不断学习的专业,由于我国目前正处于物流业发展阶段,很多技术和方法还不完善,这就要求物流管理人员加强自向学习

3、对专业知识的掌握不够深刻,缺乏主动思考

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完全取决于任课教师的讲解,缺乏主动思考和分析能力,缺乏获得知识的体验过程,导致对所学知识的掌握不够深刻,不能灵活应用。

4、缺乏实践操作

物流专业的一个最重要的特点是操作性。物流管理属运营管理的范畴,其操作流程灵活性大,标准化程度相对较低,因此,对物流管理人员来说,灵活应变能力非常重要。

二、企业对高技人物流人才的要求

1、创新精神和灵活应变能力

由于物流业务操作流程灵活性大,标准化程度相对较低,因此,对物流管理人员来说,不仅仅要熟悉操作流程,还要有创新精神和灵活应变能力,通过管理进行改进,提高效率。

2、系统性思维能力

物流业务具有系统性,大多数物流业务涉及到诸多环节,例如库存管理,涉及到货物的验收、入库、在库管理、出库、配货等,在这么多的环节中,每一个环节都会对下一个环节产生影响,因此,系统地考虑各环节,平衡各环节的工作方式十分重要。这就要求物流管理人员学会与他人沟通和合作。

3、责任心

由于物流业务的特殊性,无法每天准时下班或经常性地加班,这就要求物流管理人员要有责任心,树立以客户至上的思想,因此从事物流管理的工作人员责任心要强。

4、学习能力

物流从业人员要善于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实际上,现代物流的发展离不开信息技术,没有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商业化的应用,就不可能有现代物流。作为物流管理人员,要自学学习现代信息技术,提高自身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因此,从大学物流管理专业毕业的学生,在从事物流管理的具体工作时,还有一个比较长的再学习过程。

三、研究性学习模式促进物流人才培养目标的达成

物流人才的培养目标既要有扎实地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还需要具备较强的学习能力、思考能力、灵活应变能力、创新能力,还要较强地责任心和使命感。要达到培养目标,就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导入研究性学习教学模式。从企业实际和需求出发,培养适合企业需求的人才,尽量减小与企业需求的缝隙。

1、研究性学习的涵义

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在高校,大学生的研究性学习,通常是通过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的学习,同时去发现、思考同类或相关的问题,并学习同类和相关的书籍论著,收集资料,比较、思考,进而提出新的问题,进行分析、归纳,试着去解决问题。它可以使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的学习深入、拓展,并用来创造性地解决新问题。在学习研究的实践中训练创造性思维,获取创新精神。大学生联系实际发现问题并进行探究,通过大量收集有关资料,从中归纳出规律,比较系统地发表自己的见解,这就是研究性学习。

2、物流管理专业研究性学习的形式

在物流管理学科课堂上用研究性学习的理论和思想来开展教学,从教学的需要出发,坚持面向企业实际,围绕教学重点,创设审动活泼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对某一问题、现象的深入研究来全面把握和深刻理解知识的内在联系,提高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3、研究性学习的特点

研究性学习与传统学习模式相比较有以下4个特点:

(1)灵活多样性。研究性学习重视强调理论联系实际,学生学习的地点不再限于学校的教室、实验室和图书馆,很多时候是走出校门进行社会实践:实地勘察取证、走访专家、收集信息等等,学习方法和思维方式是灵活的。

(2)积极自主性。“研究性学习”课程是以学生的直接经验或体验为基础而开发和实施的,它是以学生的直接经验为基础而对学科知识的综合运用。

(3)实践整体性。“研究性学习”课程必须立足于个性的整体性,立足于每一个学生的健全发展。

(4)一定的社会性。在评价标准方面,灵活运用绝对评标,即标准参照评价,主要评价被评者是否达到研究性学习的目标要求,尽量使用个体内差异评价,关注学生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的进步程度,这符合学生成长的实际,有助于创新能力的培养。

4、研究性学习对学生的作用

(1)学会了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改变了学习方式,培养了创新精神。

(2)培养了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3)培养了学生的表达能力

(4)学会沟通与合作

(5)培养了科学态度和科学道德

(6)增强了责任心和使命感

四、研究性学习教育模式在物流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实践

在教学过程中,不仅仅要让学生掌握专业知识,更要强调学生学习的主体性,让学生在学习中掌握各方面的技能,根据物流专业教育的特点,经过长期的实践和探索,研究性学习教育模式的实践步骤如下:

第一步:确定课题。

首先要明确研究性学习的目的和意义,转变师生的思想认识。大多数师生认为:“高职学生没有能力搞科研”,这种思想意识严重地制约了学生对“研究性学习”的积极性。这就要求指导教师讲明“研究性学习”的目的、意义,使学生明白研究性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创新能力、灵活应变能力,责任心和使命感,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健全的发展,而这些能力对于适应知识经济具有很重要的作用。我们进行研究性学习,目的就在于及早培养同学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搜集信息资料并分析综合信息资料的能力,增强同学们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使我们的同学步入社会能很快地适应社会发展的节奏。通过引导,学生懂得了学习科学知识的重要性和进行创新,实践的必要性。从而使学生转变了对“研究性学习”的态度,端正了认识。
   
其次,研究性学习选题以教材的依托,以先进管理理念和方法为载体,拓宽学生知识面,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从目前的物流管理专业教材来看,理论性较强,知识陈旧,缺乏系统地理论体系,由于物流管理专业目前在我国处于快速发展期,对物流知识的学习教材已远远不能满足,这就需要指导教师要有一定的前瞻性,在选择课题时以先进管理理念和方法为载体,紧扣企业需求,培养适合企业需求的物流管理人才。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选题时既考虑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他们能够积、自主地去研究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又要考虑到教师的主导地位,以及课题的可操作性等方面因素。

第二步:指导学生制定研究计划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一份良好的计划是完成整个研究过程的保证。没有事先的计划或者工作方案,就不能使工作顺利完成。

一份完整的研究计划主要包括:课题题目,课题背景,研究的目的及意义,研究方法(观察法、实验法、文献查阅法、咨询法、调查法),研究程序,(研究程序就是研究的实施步骤、时间规划。研究的每一个步骤、每一阶段的工作任务和要求,每个工作阶段需要的时间),人员安排(在研究计划中,必须将课题组的成员名单及分工情况写出,目的是为了增强课题组成员的责任感,以利于计划的落实),成果形式(指论文、调查报告、实验报告、研究报告或方案设计、成品的制作)和设备条件。要求每个学生都要有研究日记和笔记,做好每周的研究计划。

第三步:调查过程的指导。

首先,对学生的具体调查计划进行指导。

将全班学生分为若干个小组,,每小组确定一名组长,并由组长根据不同阶段的任务,分组时采用抽签来决定分组,加强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的能力。

其次,进行实践,搜集信息资料的指导。学生是“研究性学习”的主体,指导教师要摆正自己的位置,同学生平等协商,平等参与。在整个调查过程中,引导学生大胆质疑,深入探究,不怕失败,勇于创新。及时鼓励学生,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同时让学生做好思想准备,失败了不算什么,关键是要积累经验。

再次,对整理,分析信息资料进行指导。在搜集信息资料时,主要以网络资料为主,同时还鼓励学生到物流企业进行资料收集,利用部分学生家长在物流企业工作的关系,为搜集信息资料搭建桥梁。
   
学生收集的资料是零散的,有粗有精,有真有伪,这时教师的任务就是要指导学生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地分析加工。指导学生对收集的资料分门别类,认真分析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透过现象,获得理性认识。

第四步:交流成果的指导。

完成调查报告,学生的认识得到了升华。通过小组内互相交流,最后到全班内交流,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发言。这样使全班学生既共享了成果,又获得了满足感,愉乐了心情,陶冶了情操。既提高了学生,也提高了教师。一次调查的完成,意味着下一次“研究性学习”的开始。这时指导教师应及时地引导学生找出本次调查中存在的不足和问题,吸取其经验教训,为以后的“研究性学习”提供必要的借鉴。

第五步:“研究性学习”评价的指导。

调查报告的完成,是认识的升华,而学生自评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升华。教师要指导学生从参与“研究性学习”活动的态度、表现,在“研究性学习”活动中的体验(成功体验和失败体验),学习和研究的方法,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研究性学习”活动中的合作精神,与人交际的能力等方面进行评价。有的小组在评价中写道:“调查研究是我们品偿了生活的酸甜苦辣,这是我们在学校无法得到的经历,这对我们意志品德的锻炼,提供了一次很好的机会。”有的小组在评价中写道:“通过调查、走访,增强了学生自主活动、自主发展的意识,也增强了同学间的信任、理解,培养了团结合作的团队精神,提高了我们的社交能力,掌握了一些与人交往和公关的艺术窍门,扩展了知识,促进了各学科知识的融合,也提高了我们应用知识的能力。”可见,通过学生自评,能使学生认识水平提高到更高的一个层面。

参考文献

[1]周玉芬.从研究性学习的内涵看高职教育如何开展研究性学习.中国高教研究,20053

[2]李召存.研究性学习初探.中国教育学刊,20011

[3]朱艳霞.研究性学习的实践和探索研究.艺术教育,20072



本文编号:1835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hgj/1835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f39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