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根泽文学批评史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10 10:39

  本文关键词:罗根泽文学批评史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罗根泽 文学批评史 叙解方法 载道与缘情 批评史观


【摘要】:本论题主要以罗根泽文学批评史为研究对象,从学术理路、材料剱罗、叙解方法、文学观念、批评史观、《文心雕龙》、唐古文运动、宋诗话、50年代的调整等多个方面对其进行全面考察,并从“文学批评”的自觉、中国文学史的编纂、“整理国故”以及铃木虎雄《支那诗论史》对于批评史撰著之影响、早期课程与讲义等因素探讨作为一门学科和著作体例的中国文学批评史的发生问题。论文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展开相关问题:首先,回到历史现场,搜寻民国时期的原始文献资料,历史化地展现文学批评史发生的丰富过程以及罗根泽文学批评史的真实面貌,透视陈钟凡、郭绍虞、朱东润、方孝岳、李长之等早期一代学者研治文学批评史的动机与历程,还原文学批评史这一学科在半个世纪里的存在样态;其次,反思以西方文学批评标准衡量传统诗文评这种“以西格中”的学术模式,以及以现代文学观念与史观整理古代文学批评,以书写系统化的文学批评史的史学研究范式,窥测现代学人在古今中西之间文化选择的曲折心路;再次,重申早期文学批评史撰著者“印证文学史”的研究目的以及批评史和文学史的因缘关系,特别是罗根泽“求历史之真”的学术追求,讨论文学批评史或者古代文论研究的目的、方法等话题。这些问题对于文学批评史的重新书写、古代文论的现代转化、现代学术史的构建等都有参考意义。基于上述三点,通过认识和反思前辈学者研究文学批评史的面貌,论文认为,西方“文学批评”这面镜子和现代“文学”这一后置观念都难以真正认识清楚古代诗文评的“本来面目”。古代批评史研究应以历史主义原则为中心,把求真作为最高标准,而且其研究的目的应多元化,有助于当代文学理论建设只是其中任务之一,不应成为唯一甚至最高的追求。还原古代文论的本来面目本身就是研究目的,以助于认识研究文学史、思想史或者文化史也是其中应有之义。
【关键词】:罗根泽 文学批评史 叙解方法 载道与缘情 批评史观
【学位授予单位】:清华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I206.09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9
  • 第1章 引言9-18
  • 第2章 中国文学批评史发生研究18-84
  • 2.1 诗文评与文学批评18-38
  • 2.1.1 从诗文评到文学批评18-23
  • 2.1.2 什么是文学批评23-28
  • 2.1.3 中西文学批评之短长28-32
  • 2.1.4 文学批评与文学批评史32-38
  • 2.2 文学史与文学批评史38-49
  • 2.2.1 从文学史到文学批评史38-41
  • 2.2.2 文学批评史是文学史之一支41-45
  • 2.2.3 互助与互用45-49
  • 2.3“整理国故”49-60
  • 2.3.1 缘起50-53
  • 2.3.2 科学方法53-57
  • 2.3.3 历史的观念57-60
  • 2.4《支那诗论史》60-72
  • 2.4.1 翻译与传播60-64
  • 2.4.2 编纂体例与批评结合创作的研究方法64-67
  • 2.4.3“文学自觉”说与“格调、神韵、性灵三诗说”67-72
  • 2.5 课程与讲义72-84
  • 2.5.1 课程与讲义73-79
  • 2.5.2 批评与回响79-84
  • 第3章 史学家的文学批评史84-120
  • 3.1 从诸子学到文学批评史85-98
  • 3.1.1 何以研究诸子学85-88
  • 3.1.2“中国文学史类编”88-93
  • 3.1.3 文学批评史成书考93-96
  • 3.1.4 余论96-98
  • 3.2 材料与著作98-109
  • 3.2.1“开山采铜”98-101
  • 3.2.2“剱览务全”101-106
  • 3.2.3 西学106-109
  • 3.3 述要、述创与释义、释因、释果109-120
  • 3.3.1 述要与述创109-112
  • 3.3.2 释义、释因与释果112-116
  • 3.3.3 现代性反思116-120
  • 第4章 文学观念与批评史观120-155
  • 4.1“文学”与“文学批评”120-131
  • 4.1.1“文学”的广义、狭义与折中义120-124
  • 4.1.2“文学批评”的分类124-131
  • 4.2“载道”与“缘情”131-142
  • 4.2.1 在批评史中之线索131-134
  • 4.2.2 与周作人载道、言志说之关系134-138
  • 4.2.3 二分法的局限138-142
  • 4.3 文学批评随时空、批评家、文类而异142-155
  • 4.3.1 文学批评随时空而异142-150
  • 4.3.2 文学批评随批评家、文体而异150-155
  • 第5章 专题研究155-184
  • 5.1《文心雕龙》研究155-163
  • 5.1.1 确立其批评史地位与原道文学观156-160
  • 5.1.2 对文体论、创作论、文学史观、批评论的研究160-163
  • 5.2 唐古文运动研究163-172
  • 5.2.1 对早期古文论的研究164-167
  • 5.2.2 对韩柳古文论的研究167-170
  • 5.2.3 对韩柳以后古文论的研究170-172
  • 5.3 宋诗话研究172-184
  • 5.3.1 诗话理论173-175
  • 5.3.2 整理与辑校175-180
  • 5.3.3 对几种代表诗话的研究180-184
  • 第6章 1950年代学科“规训”与文学批评史的修改184-203
  • 6.1 政治话语下的“以论代史”184-189
  • 6.2 学科调整与文学批评史的命运189-197
  • 6.3 1957年版文学批评史的修改197-203
  • 第7章 结语203-208
  • 参考文献208-215
  • 致谢215-217
  • 附录 罗根泽先生学术年表217-226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226


本文编号:100590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rwkxbs/100590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7ea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