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理性直觉主义作为道德形而上学的奠基

发布时间:2024-06-12 04:34
  伦理直觉主义是道德哲学研究领域常被讨论的话题。本研究的第一部分首先通过对伦理直觉主义历史和含义的考察,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新理性直觉主义,即一种将具有方法论意义的道德直觉视为道德基础的伦理理论,认为我们通过对道德直觉的反思可以获得道德知识。因此,在本研究的第二部分中,我们首先从道德直觉入手,讨论了作为一种心理事实的道德直觉,认为道德直觉作为一种心理事实确确实实是存在的。然后,我们从情感主义和认知主义两条线索,展开对作为一种心理事实的道德直觉的解释,确认了我们的道德直觉是由认知因素和非认知因素共同构成的,并由此转入作为道德判断方法论的道德直觉的讨论。我们把道德直觉作为一种道德判断的方法来进行研究,通过给道德直觉和反思平衡建立联系,以及对持基础主义立场的反思平衡的论证,来表明具有方法论意义的道德直觉作为道德探究的基础。然而,从道德判断的方法论过渡到道德认识论的工作依然充满挑战。因此在第三部分的工作中,我们首先利用现象保守主义理论对具有方法论意义的道德直觉进行认识论解释,然后通过认识论伦理直觉主义的标准论证来确定下一步需要展开的工作:论证我们具有非推论性的道德知识。我们尝试通过先天伦理直觉主义...

【文章页数】:160 页

【学位级别】:博士

【部分图文】:

图1:道德判断的社会直觉主义模式(SIM)??其中数字1至6分别代表:1、直觉判断环节;2、事后追加的推理环节;3、说??

图1:道德判断的社会直觉主义模式(SIM)??其中数字1至6分别代表:1、直觉判断环节;2、事后追加的推理环节;3、说??

图1:道德判断的社会直觉主义模式(SIM)??其中数字1至6分别代表:1、直觉判断环节;2、事后追加的推理环节;3、说??理性的说服环节;4、社会说服环节;5、推理性的判断环节;6、个人的反思环??节。在海特的理论中,环节2要比环节5和环节6重要,即他所说的“直觉在前、??”79


图2:道德判断的认知直觉模式(CIM)??其中1所指向的“前加工阶段”是调节“道德问题的形成(Moral?Issue?Framing)?”??

图2:道德判断的认知直觉模式(CIM)??其中1所指向的“前加工阶段”是调节“道德问题的形成(Moral?Issue?Framing)?”??

图2:道德判断的认知直觉模式(CIM)??其中1所指向的“前加工阶段”是调节“道德问题的形成(Moral?Issue?Framing)?”??和“道德判断”的,它又包含了?2a“自动的情感过程”和2b“自动的认知过程”,此二??,3b


图3:被调查人完成该问卷调查的所用的时间??而根据我们所得到的实验数据可以?

图3:被调查人完成该问卷调查的所用的时间??而根据我们所得到的实验数据可以?

上完成了全部选项,其中用时最长的达到了?3509秒(耗时较长的被调查者也不??排除年是较高或者在问卷过程中遇到紧急事务等特殊情况),以线形图表示即为??图3所示。因此,我们也可以看到,94.34%的被调查人理解的“凭直觉做出相应??的选择”是控制在300秒内完成所有选择,每题平均....



本文编号:399323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rwkxbs/399323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989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