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官僚权力制约机制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28 23:19

  本文关键词:北宋官僚权力制约机制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北宋 官僚权力 权力运行 制约机制


【摘要】:官僚权力的制约,是人类社会政治生活中的永恒话题。对于中国古代传统官僚政治权力,历代王朝都不曾放松过管束和制约。后周殿前都点检赵匡胤“恃武立国”之后,前朝外戚篡权、宦官干政问题使他心有余悸,权力失控、武人擅权问题更让他坐寝难安。因此,赵氏在废周立宋之后,汲纳唐末藩镇割据、五代政权混乱的历史教训,秉持“重文抑武”的执政理念,紧握政治权柄,慎行其事,在以伦理纲常、祖制家训约束皇权的同时,设“两府三司”以分宰相之权,采用“化整为零”的权力制约方式,以避免官僚权力的过度集中,从而形成威胁皇权之政治势力。同时,建立和完善各项官僚权力监督制度,厉行权力制约,加强对官僚权力的制度性防范,以避免官僚权力的滥用。北宋官僚权力制约机制堪称完善。一方面,权力配置比较完善,基本形成了“上下相维、轻重相制”的政治权力格局;另一方面,官僚权力运行方式十分严密,各个运行环节互相牵制,互相制约。确保了赵氏江山承续三百年之久。 权力一旦失去制约就会导致权力滥用,权力离开监督亦会滋生腐败。以此考量,北宋围绕赵氏皇权这个中心,形成了以“两府三司”为核心的权力中枢和层层递推的地方权力架构。官僚权力触须伸到了政权所控区域的各个角落,从而构成了一个纵横交错、彼此制衡的权力网络系统。北宋官僚权力的监督制约,是通过权力的具体运行而得以体现的。 论文共分六章探讨北宋官僚权力制约机制这一主题。第一章以北宋官僚权力制约机制产生的背景为起点,渐次拓开论述。北宋官僚权力制约机制的形成,是诸多复杂因素媾和、互推共助的产物,是历史演进、时代发展的必然结果。具体来说,北宋官僚权力的制约机制源于:唐末五代政治乱象之教训的汲纳,执政实践中政治发展的现实考量,以及革除前朝官制弊端的客观需要。 论文的第二章为北宋官僚制约机制的历史变迁。全面梳理了北宋以前官僚制度的发展变化、形成特点和运行方式。与前朝相比,,北宋官僚权力制约机制在机构设置上,中枢权力机构作了重大调整,形成了皇帝、宰执、台谏的“中枢权力大三角”;地方权力架构则罢除支郡,实行路府州县的行政建制;在监督机构中,中央设置职掌“纠察官邪,肃正纲纪”的台谏机构,地方配置监司、通判等,专司监督之责。同时,完善和制定了多项政治制度,以制约官僚权力,如规范官吏的选拔和任用制度;实行官、职差遣分授制度;调适官员升陟、降黜制度;完善官员考课、监察制度等。在北宋官僚权力运行方面,更加重视官吏任免,推行考课之举,创制磨勘之法,更加突出“任、免、考”关键环节。 论文的第三、四、五章是论述的重点,分别从北宋中央官僚权力层面、中央与地方官僚权力层面以及地方官僚权力层面三方面,论证北宋官僚权力制约机制的构成。在中央官僚权力的制约上,通过儒家伦理教化、史官留青约束、宰辅之谏限制等制约皇权;内朝则加强了对宦官、宗室及外戚的权力防范,以免内朝权力极度膨胀而危及皇权;外朝则通过分割宰相权限、防止宰相擅权,削弱重将权力、谨防武人谋反,完善监察制度、防朝官乱权,推行科举制度、收回取士之权等方面来约束朝官权力。在中央对地方官僚权力的制约上,通过分割地方官僚的行政权,收回地方官僚的财政权,加强对地方官僚权力的监察、通过伦理道德的约束等方面进行限制,防止地方官僚乱权现象的发生。就地方官僚权力制约而言,论文则通过地方官与吏胥的关系进行论述,北宋时期的地方官与吏胥,更多地是通过在合作中互相制衡来实现权力制约的。此外,地方属民聚众抗争,对地方官僚权力也具有一定的制约作用。 论文的第六章是对北宋官僚权力制约机制的评价与启示。不可否认,北宋官僚权力的制约机制是有两面性的:一是借鉴古法而创设新制,具有一定的历史进步性;二是官僚机构设置叠床架屋,导致事权受阻,效率低下,其时代的局限性也显而易见。其借鉴价值和启示意义在于:一方面,官僚权力的制约是政治社会发展的永恒话题,是维护社会秩序的需要,更是推动人类社会和谐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权力制约以权力界限为前提要素,以制度制约为根本途径,以伦理制约为文化诉求,限制与激励却是权力制约中的平衡器。 结语部分从“事为防,曲为之制”治国体系的形成、“变家为国”的祖宗之法的确立、“皇帝与士大夫共治天下”文官集团的建立三方面对北宋官僚权力制约机制进行了概括和总结。
【关键词】:北宋 官僚权力 权力运行 制约机制
【学位授予单位】:郑州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D691;K244
【目录】:
  • 摘要4-7
  • Abstract7-14
  • 绪论14-29
  • 第一节 选题缘起及意义14-17
  • 第二节 概念界定17-20
  • 第三节 学术史回顾20-26
  • 第四节 研究方法及创新26-29
  • 第一章 北宋官僚权力制约机制产生的背景29-38
  • 第一节 唐末五代历史乱局的影响29-32
  • 第二节 宋初政治发展的现实要求32-38
  • 第二章 北宋官僚权力制约机制的变迁38-67
  • 第一节 宋以前官僚权力体制的发展变化38-44
  • 一 三省体制的发展与中央集权强化38-40
  • 二 六官体制衰落与隋唐官制的形成40-42
  • 三 三省六部制的运行与完善42-43
  • 四 隋唐五代地方官僚体制的演进43-44
  • 第二节 北宋官僚权力制约机制的机构设置44-51
  • 一 中枢权力机构的重大调整45-46
  • 二 地方权力机构的适度调适46-49
  • 三 官僚监察机构的多元变化49-51
  • 第三节 北宋官僚权力制约机制的运行方式51-67
  • 一 规范官员的选任方式51-55
  • 二 调适官员升黜考课方式55-61
  • 三 完善官员的监察方式61-63
  • 四 实行使职差遣制度63-67
  • 第三章 北宋中央官僚权力制约机制67-101
  • 第一节 中央官僚权力对皇权的限制67-77
  • 一 宰辅之谏的限制68-71
  • 二 史官留青的约束71-72
  • 三 官僚伦理的教化72-77
  • 第二节 严格对内朝的防范77-83
  • 一 对宦官的防范77-79
  • 二 对宗室的防范79-81
  • 三 对外戚的防范81-83
  • 第三节 强化对外朝的控制83-101
  • 一 分割宰相权限84-88
  • 二 削弱武将兵权88-91
  • 三 完善台谏监察91-95
  • 四 收回取士之权95-98
  • 五 强化三省之间制衡98-101
  • 第四章 北宋中央对地方官僚权力的制约101-124
  • 第一节 分割地方官僚的行政权102-108
  • 一 罢支郡、设路府102-105
  • 二 文臣知州,朝官知县105-107
  • 三 设置地方通判107-108
  • 第二节 收回地方官僚的财政权108-112
  • 一 调整财赋制度108-109
  • 二 设置转运使,监管地方财政109-110
  • 三 统一货币,实行禁榷制度110-112
  • 第三节 加强对地方官僚权力的监察112-118
  • 一 收回地方官僚的司法权112-113
  • 二 建立路府二级地方监察制度113-114
  • 三 加强地方官僚的监察114-116
  • 四 完善地方官僚的考课116-118
  • 第四节 中央加强对地方官僚的道德制约118-124
  • 一 官箴:权力的道德约束118-121
  • 二 清议:权力的舆论制约121-124
  • 第五章 北宋地方官僚权力的运行与制约124-155
  • 第一节 地方官与吏胥的行政关系125-131
  • 一 同级地方官与吏胥的行政关系126-128
  • 二 上下级地方官与吏胥的行政关系128-131
  • 第二节 地方官与吏胥的权力制衡131-140
  • 一 地方官对吏胥权力的控制131-133
  • 二 地方吏胥权力的越职行为133-137
  • 三 地方官与吏权力腐败的防治137-140
  • 第三节 属民对地方官吏权力的制约140-155
  • 一 地方官吏对属民的压制140-150
  • 二 属民对地方官吏权力的制约150-155
  • 第六章 北宋官僚权力制约机制的评价与启示155-168
  • 第一节 北宋官僚权力制约机制的评价155-162
  • 一 官僚权力制约机制成效明显155-159
  • 二 行权受阻效率低下的时代局限性159-162
  • 第二节 北宋官僚权力制约机制的启示162-168
  • 一 权力制约是政治发展的永恒话题162-163
  • 二 权力界限是权力制约的前提要素163-164
  • 三 制度制约是权力制约的根本途径164-165
  • 四 伦理制约是权力制约的文化诉求165-166
  • 五 约束与激励是权力制约的平衡器166-168
  • 结语168-173
  • 参考文献173-179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179-181
  • 致谢181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肖建新;;宋代的监察机制[J];安徽史学;2006年02期

2 袁刚;隋唐三省体制析论[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年01期

3 侯健;三种权力制约机制及其比较[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3期

4 袁良勇;关于北宋前期的尚书省[J];河北学刊;2003年01期

5 肖建新;论宋朝的弹劾制度[J];河北学刊;1996年02期

6 贾玉英;试论北宋的官、职、差遣分授制度[J];河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7年04期

7 龚延明;宋代的皇帝制度[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2年01期

8 苗书梅;宋代州级公吏制度研究[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6期

9 张其凡;宋初中书事权初探[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6年02期

10 陈乐素;王正平;;宋代的客户与士大夫[J];杭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79年Z1期



本文编号:111040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rwkxbs/111040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b92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