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侃声韵学未刊稿》古音思想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31 00:04

  本文关键词:《黄侃声韵学未刊稿》古音思想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黄侃声韵学未刊稿》 古声体系 古韵体系 源流


【摘要】:黄焯教授所编《黄侃声韵学未刊稿》辑录黄侃先生声韵学著作十余种,这些著作大部分是黄侃先生居北京和武昌时所制表谱,全系手稿,是研究黄侃古音思想的重要资料。 对于《未刊稿》,目前尚无学界同仁进行过专题研究。我们选取《未刊稿》中可以反映黄侃古音学思想的数种表格进行整理分析,以期深入了解黄侃的古音体系构成,并且将黄侃古音体系与戴震等八家体系进行比较,考镜黄侃古音体系的源与流。 《未刊稿》及相关资料反映:黄侃的古音体系,并非循环论证的结果。其最初所定的古声二十三纽,是综合前贤的古声类研究成果而成。在此基础上,黄侃合并于、喻二纽,成古声二十二纽体系。此后,受邹汉勋启发,黄侃将古声二十二纽中居于三等地位的群纽和居于假四等地位的喻、邪二纽定为今变声,古声十九纽体系至此定型。 而黄侃的古韵部研究,则是音类分析与音值研究分别进行最后相互印证的过程。在章炳麟古韵二十三部的基础上,黄侃增加五部入声,成古韵二十八部体系,这是黄侃古韵韵类的研究思路。另一方面,黄侃以古声十九纽为标准,考察《广韵》二百零六韵,发现歌韵等三十二韵仅与古本声相配,所以,推测此三十二韵为古本韵,合并开合口之后,得古本韵二十八部,这是其古韵部音值研究的成果,此二十八部恰与其音类研究所得的结果相吻合。 黄侃的古声十九纽源自清代邹汉勋的古声二十类,古韵体系的直接来源是章炳麟的古韵二十三部与戴震的古韵二十五部。黄侃的古音体系渊源有自,而他古音体系的影响也甚为深远。古声十九纽体系对曾运乾、钱玄同等人产生重要影响,古韵二十八部体系则启发黄永镇(黄侃弟子)将萧(幽)、肃(觉)两部分立,以成古韵二十九部。另外,曾运乾的古韵三十部也是在黄侃古韵体系的基础上加以补正而成。
【关键词】:《黄侃声韵学未刊稿》 古声体系 古韵体系 源流
【学位授予单位】:福建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H111
【目录】:
  • 中文摘要2-3
  • Abstract3-5
  • 中文文摘5-9
  • 绪论9-29
  • 第一节 黄侃及其古音学思想简介9-18
  • 第二节 黄侃古音学思想研究概况评述18-23
  • 第三节 《黄侃声韵学未刊稿》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23-26
  • 第三节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26-29
  • 第一章 《黄侃声韵学未刊稿》古声类研究29-61
  • 第一节 研究材料概说29-40
  • 第二节 喉音研究40-46
  • 第三节 牙音研究46-49
  • 第四节 舌齿音研究49-57
  • 第五节 唇音研究57-61
  • 第二章 《黄侃声韵学未刊稿》古韵部研究(一)61-109
  • 第一节 研究材料概说61-74
  • 第二节 歌、曷、寒诸部研究74-84
  • 第三节 灰、没、痕诸部研究84-96
  • 第四节 屑、先两部研究96-101
  • 第五节 齐、锡、青诸部研究101-109
  • 第三章 《黄侃声韵学未刊稿》古韵部研究(二)109-149
  • 第一节 模、铎、唐诸部研究109-122
  • 第二节 侯、屋、东诸部研究122-129
  • 第三节 萧部研究129-134
  • 第四节 豪、沃、冬诸部研究134-139
  • 第五节 哈、德、登诸部研究139-149
  • 第四章 《黄侃声韵学未刊稿》古韵部研究(三)149-175
  • 第一节 合、覃两部研究149-153
  • 第二节 帖、添两部研究153-157
  • 第三节 黄侃古韵部二十八部所辖《广韵》韵目表157-159
  • 第四节 黄侃古韵二十八部谐声表159-175
  • 第五章 黄侃古音体系源流考175-221
  • 第一节 黄侃与戴震古韵体系比较175-184
  • 第二节 黄侃与邹汉勋古声纽体系比较184-188
  • 第三节 黄侃与刘逢禄古韵体系比较188-194
  • 第四节 黄侃与章炳麟古音体系之比较194-198
  • 第五节 黄侃与钱玄同古音体系比较198-201
  • 第六节 黄侃与曾运乾古音体系之比较201-205
  • 第七节 黄侃与黄永镇古韵体系比较205-207
  • 第八节 黄侃与王力古音体系比较207-215
  • 第九节 黄侃古音体系推求过程考论215-221
  • 第六章 结论221-225
  • 第一节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及创获221-222
  • 第二节 黄侃及清代审音派的古音学成就222-225
  • 附录1225-227
  • 附录2227-229
  • 参考文献229-237
  •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237-239
  • 致谢239-241
  • 个人简历241-245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何九盈;乾嘉时代的语言学[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4年01期

2 陈晓强;;从黄侃古韵表的变化中看黄侃古音思想[J];成都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年06期

3 胡先泽;喻母考[J];东北师大学报;1984年01期

4 李开;;围绕脂、微分部的古音学史演进[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5 刘艳梅;;章炳麟古韵学“队”部独立考论[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6 李葆嘉;新化邹氏古声二十纽说研究[J];古汉语研究;1991年01期

7 马景仑;《释名》易字之训的语音分析[J];古汉语研究;1991年04期

8 李开;论戴震入声韵独立[J];古汉语研究;1993年01期

9 李开;;孔广森古韵冬部独立与《郭店楚简》韵例评析[J];古汉语研究;2007年02期

10 冯蒸;;黄永镇是上古音觉部独立说的创始人[J];古汉语研究;2008年01期



本文编号:111988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rwkxbs/111988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37e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