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代中原地区农业研究

发布时间:2017-12-06 19:06

  本文关键词:商代中原地区农业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农业 商代 中原地区 农作物 农时 农业灾害


【摘要】:商代中原地区与现今相比,气候总体上温暖湿润,水、动植物等自然资源丰富。这样的自然环境对当时的农业生产总体上是有利的,同时我们应该看到,当时人们面临地广人稀,“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的局面,人们与大自然的斗争,较之现今要激烈得多。商代整个社会普遍重视农业生产,人们在农业生产中较多地采取集体协作的生产方式,这无疑有利于广辟田地及农田水利建设,进而提高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商代青铜工具真正用于农业者不多,但这为数不多的青铜农具在农业中的运用,必然展示其优越的性能,无疑对农业生产有一定的积极意义。黍在甲骨文中多见,是商代中原地区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黍倍受商人的重视,这是由历史因素、黍的自然特性及商人的习俗共同作用的结果。商代中原地区黍作已经有了整地、施肥,播种,中耕除草、收获等一整套较为成熟的栽培技术。商代中原地区黍文化浓郁,从黍的播种、田间管理到收获等诸多环节都有相应的礼俗。中原地区发现的诸多小麦遗存表明,大约在新石器时代末期,麦才作为农作物出现在中原地区,到商代,中原地区麦的种植已有一定规模。商代中原地区小麦的种植规模较之粟和黍不算大,但小麦是一种旱地高产农作物,在商代具有一定灌溉能力的条件下,一定规模的种植,其意义重大。商代中原地区小麦的种植及其规模扩大的趋势助推了商代农业经济的发展,为商代政治、经济和文化的繁荣打下了坚实的经济基础。商人对麦作较为重视,为麦求年,以麦为祭品祭祀神祗,商代中原地区有以麦为地名者。商人从麦的播种、中耕除草、灌溉和收获有一套较为全面的栽培技术。粟是商代中原地区的主要农作物,其在中原地区商代遗址中的出土数量和出土概率都高于其他农作物。商人对粟较为重视,为粟祈年,以粟为祭品进献神祗。菽是商代中原地区主要农作物之一,商代中原地区菽遗存时有发现,商人对菽作较为重视,为菽求年,以菽为祭品,菽还以地名的方式出现等。商代中原地区的人们已经掌握了一定菽的播种、收获等栽培技术。商代中原地区菽与其他农作物相比,其种植规模和比例较低。植物考古发掘的商代中原地区旱地农作物遗存参之甲骨文旱地农作物的记载及古农书总结的农作规律,揭示出商人无论对传统的黍、粟,还是对麦都很重视,商王亲自参与其生产的相关环节,为之祈年,以之为祭品奉献神祗。相较而言,在时间方面,商人更注重黍的种植时节、麦的收获时段,而这两个时间是契合的,这透露出该时间的重要性。旱地农作物黍和粟较为耐旱,但低产、稳产;麦与黍、粟相较,需水量大,但高产。从甲骨文看商王对它们的重视程度没有显著差别,说明商代旱作低产、稳产作物(粟、黍、菽)与旱作高产、技术条件要求高的麦是并存和发展的。从考古资料、历史文献记载和商代适宜水稻种植的气候来看,商代中原地区水稻种植应有一定规模。甲骨文中以前从水而释为“黍”的字应释为“稻”的本字更为合理。商人对稻作较为重视,商王亲自参与稻作管理,为稻祈年,以稻为祭品祭祀神祗,为稻卜问雨情。商人已掌握了一定的水稻播种、田间管理和收获等栽培技术。《合集》24440“二月父”之“”可厘定为,会意字,义为能产丝麻之禾,乃“g病钡谋咀,

本文编号:125963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rwkxbs/125963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caf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