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晚唐僧诗研究

发布时间:2017-12-16 01:22

  本文关键词:中晚唐僧诗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中晚唐 僧诗 诗僧 佛禅


【摘要】:中晚唐僧诗既是佛禅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亦是唐代诗歌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诗僧以群体之力,让僧诗占据了唐诗的重要一席,极大丰富和拓展了唐诗的创作领域,在唐诗发展史上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中晚唐是诗僧辈出的时代,作为佛教文化与传统文化共同影响下的时代产物,诗僧在中晚唐特定的历史背景下,扮演了沟通禅俗的特殊角色,他们以禅法入诗、以禅理入诗、以禅趣入诗,营造了诗禅合一的禅境与诗境,并以独特的文学品格影响了当时和后世的文学创作。本文以中晚唐僧诗一百三十多年的发展演变为主线,力求对中晚唐僧诗进行全面深入的论述,重点考论中晚唐僧诗的时代特质,深度挖掘中晚唐僧诗的文化内涵,进而揭示中晚唐僧诗的重要文学史意义。本文由绪论和五章内容组成。绪论部分对论文的研究时段进行了设定,对中晚唐僧诗的研究现状给予了整体分析,对论文的选题意义及期望达到的研究效果作了相关说明。结合了当前学界的部分研究成果,以中晚唐时期佛教的发展情况及当时的政治、社会大环境为研究背景,全面分析了佛教发展,尤其是南宗禅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对诗僧创作理念、僧诗创作风格的影响,以从总体上把握中晚唐僧诗发展的轨迹和特征。第一章至第三章,以中唐大的历史环境为背景,首先梳理了禅宗的历史发展状况,以及禅宗思想、偈颂对诗歌、音乐的影响,以揭示禅宗对中唐文化乃至整个唐代文化的特殊贡献。其次,结合历史文献和研究成果,深入考证了中唐诗僧,特别是以寒山、拾得为代表的“通俗派”,以及以皎然等为代表的“清境派”诗僧的生平事迹和文化内涵等。最后,以僧诗创作风貌为切入点,全面分析了中唐僧诗在沟通禅俗、融禅入诗等方面体现出来的种种特征,以从整体上把握中唐僧诗的时代特质。第四章至第五章,以晚唐乃至五代时期的政治社会情况为切入点,首先分析了晚唐政局及政治措施对佛教的重大影响,论述了南宗禅以及禅宗五家的发展脉络、兴盛原因,其次论述了晚唐的禅宗实践、不同宗派的禅法对诗歌创作的影响,从整体上把握了晚唐佛禅的发展情况。通过对晚唐诸多诗僧生平、交游、创作等的考证,对晚唐诗僧群体进行了总体的把握和分析。多角度的分析研究,全面理清了晚唐僧诗的题材内容、风格特征以及诗歌体式的特点,为整体上把握晚唐僧诗创作风貌提供了翔实的资料。结语部分归纳总结了论文的创新点,提出了论文尚未解决的相关问题,以及可为后来研究者提供研究思路的地方。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I207.22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罗时进;;唐代寒山诗的诗体特征及其传布影响[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2 张鹏丽;;禅宗语录语言研究述略[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3 周晓琳;胡安江;;寒山诗在美国的传布与接受[J];西南政法大学学报;2008年02期

4 覃俏丽;;禅境与诗境——浅谈禅宗对中国古典诗歌意境的影响[J];时代文学(下半月);2008年04期

5 罗时进;;寒山的身份与通俗诗叙述角色转换[J];唐代文学研究;2006年00期

6 杨f;;论晚唐诗僧的“苦吟”之风[J];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7 李钟美;;朝鲜本系统《寒山诗》版本源流考[J];文献;2005年01期

8 子规;中国的寒山与美国的《冷山》[J];文史杂志;2004年06期

9 张天健;略论寒山的生年辩异与身世[J];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10 金英镇;论寒山诗对韩国禅师与文人的影响[J];宗教学研究;2002年04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韩传强;禅宗北宗研究[D];南京大学;2012年

2 杨芬霞;中唐诗僧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6年

3 崔小敬;寒山及其诗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4 吴定泫;诗僧皎然[D];复旦大学;2004年

5 王秀林;晚唐五代诗僧群体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6 田道英;释贯休研究[D];四川大学;2002年

7 张箭;三武一宗灭佛研究[D];四川大学;200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吕烨;从“三武一宗”灭佛看儒释道三教的冲突与融合[D];中央民族大学;2013年

2 王丹;唐代诗僧拾得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12年

3 薛春华;禅宗语录熟语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4 蔡沅(金长);贾岛与佛教文学[D];复旦大学;2009年

5 李硕;从“三武一宗”灭佛看当朝统治者的宗教政策及其影响[D];新疆师范大学;2008年

6 刘雯雯;齐己的诗歌研究[D];扬州大学;2007年

7 岳珊珊;中唐诗僧诗歌创作研究[D];暨南大学;2007年

8 吴双双;贯休思想及其文学创作初探[D];厦门大学;2007年

9 黄艳红;贯休诗歌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5年

10 张海;贯休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01年



本文编号:129417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rwkxbs/129417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6e1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