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意义进化论的典籍英译模式研究

发布时间:2017-12-20 05:42

  本文关键词:基于意义进化论的典籍英译模式研究 出处:《苏州大学》2016年博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意义进化论 典籍英译 翻译模式 《中庸》英译


【摘要】:HallidayMatthiessen提出的意义进化理论是系统功能语言学的新发展。但人们对这一理论的关注较少,国内学者也只有为数不多的几位对该理论有过较为系统的讨论。对这一理论本身的关注已是凤毛麟角,将其运用到相邻学科研究中的尝试则几乎为零。作为翻译研究七大难题之一的翻译过程研究是难中之难。如何以一种切实可行的方式描述大脑黑匣子在这一过程中的实际运作情况是对研究这一话题的学者们最大的挑战,但还是有相当多的国内外学者接受挑战,迎难而上,探索不止,因为他们认同如果不研究翻译活动的生产过程,就无法了解翻译的本质,也就无法对翻译活动有完整的认识。尽管如此,针对典籍英译作品英译过程的系统性研究仍然是一片有待开垦的领地,而另一方面,中国传统文化“走出去”又是时代发展的必需。因此,在这样的背景下,本研究将功能语言学的意义进化理论,尤其是其中的东方元素运用到构建中国典籍作品英译过程模式研究的视角便具有了理论意义、实践作用和文化价值。意义进化理论是本研究的理论基础。论文第二章首先对意义进化论的维度和理论基础进行概述,接着分析同样作为系统功能语言学中的重要概念,意义进化论与语法隐喻之间相辅相成又相互独立的关系。概念基块是意义进化论中的重要概念,其中的序列、图形、成分三个层次的划分是我们重点借鉴的参数。关于英汉概念基块异同的相关研究成果无疑可以给两种语言之间的互译研究提供启发。通过对意义进化论的回顾,我们发现选择意义进化论作为本研究的理论基石具有三方面的优势:其生物科学、社会构建主义和中国阴阳学说的理论基础更好地契合了翻译活动的特点;语法隐喻理论的契合可以为翻译过程中的问题提供更好的解决方法;序列、图形和成分的概念为翻译过程模式提供了可操作的参数。典籍英译过程是本研究的对象。翻译研究语言学视角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翻译过程研究也受到众多语言学流派的影响,例如心理语言学、认知语言学和系统功能与语言学等。用模式图方式来描述翻译过程的研究成果主要是借鉴系统功能语言学的Bell模式和以认知语言学为理论基础的框架操作模式。而针对我们典籍英译的过程模式研究,已有的过程模式图还可以在模式所体现的过程阶段、模式的检验方法、模式中术语的运用和模式的本土化方面有所改进。本研究的目的在于构建一个专门针对中国典籍作品英译过程的模式图。典籍英译研究在繁荣的现象下存在的问题是:实践上依然有着不可为的魔咒;在理论研究上借鉴有余、创新不足;理论与实践脱节;对典籍英译教学重视不够。鉴于此,论文第四章在构建典籍英译的过程中首先将这一模式归为中观理论的范畴。中观理论解决了宏观理论不能直接联系实际,而微观理论又只关注具体翻译技巧方法的矛盾。通过这一中间环节,消融了宏微之间的对立。我们所要构建的典籍英译过程模式也是旨在一方面能够凸显典籍作品英译过程特点,另一方面能够具体指导翻译实践,并在以下四个方面具有区别于其它翻译过程模式图的独特性:首先,形式上以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阴阳图为核心的圆形图呈现典籍英译过程中各个阶段相互影响、互为参照的共存共生特点。阴阳图的的黑白色部分分别用来表示原文和译文同时暗含典籍英译是一个从黑暗困惑中不断求索,最终柳暗花明的过程。第二,在内容上打破固有对原文、译文概念理解的桎梏。典籍英译过程区别于其它汉英翻译过程的特点是除了英汉两种语言之间的语际翻译,多了一个古汉语和现代汉语之间的语内翻译过程。现代汉语既是语内翻译过程中的译文,同时又是语际翻译过程时的原文。从阴阳学的角度看,能指与所指可以互相转换的命题可以为现代汉语在典籍英译过程中的双重角色提供合理的解释。第三,步骤上强调回译检验译文的重要性。以环形模式图取代线性递进的图形更能揭示翻译过程中不只是原文对译文单向影响的客观事实。在回译检验译文的过程中,译文(英文)的形态直接影响了回译过程是否能够到达“译心”(现代汉语),甚至“译底”(古汉语)。第四,理论上以意义进化论为指导提高了对翻译过程问题的解释力度。该理论对意义潜势的强调可以解释语言不断发展的内在动力,也可以更好的解释译无定法这一翻译中的固有特点。典籍英译过程模式图的构建过程以概念基块的共性为出发点;寻求序列、图形和成分的对应;借助语法隐喻构建意义;通过主位推进和动态投射等手段发挥译者主体性;最后采用回译手段检验译文。本研究采用实证方法检验理论模式的切实可行性。论文第五章以《中庸》中的三个核心概念、两个具有代表性的小句以及两个复合小句为例,通过考察本校40名翻译专业硕士对以上内容的英译情况以及对相关的译前、译后问题的问卷调查结果分析,总结发现,绝大多数受试者认可我们所提出的典籍英译过程模式图,普遍认为其针对性强,特色鲜明,能够在翻译过程中提醒译者运用语法隐喻等手段完善译文,增强翻译意识,并使他们能够在一定范围内放开手脚,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从而实现译本的多样灵活性。同时我们获得了完善典籍英译教学的启发。在呼唤中国传统文化“走出去”的时代背景下,典籍英译不是可不可以的问题,而是势在必行的需要。对典籍英译过程的研究有助于推动中国传统文化和价值观在海外的成功传播,借鉴有效的“他山之石”——意义进化理论则更可以促进这一进程。
【学位授予单位】:苏州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H315.9


本文编号:131096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rwkxbs/131096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3ce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