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英雄史诗教育传承研究

发布时间:2017-12-26 00:00

  本文关键词:蒙古英雄史诗教育传承研究 出处:《陕西师范大学》2016年博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蒙古民族 英雄史诗 教育传承 文化大数据


【摘要】:蒙古英雄史诗融合了神话、传说、祝词和民歌等多种民族元素,是民间数代说唱艺人集体创作出的一种重要的民间文学体裁,也是蒙古民族传统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文学成果。它以诗歌这种文学体裁记述了蒙古民族的发展历史与生活习俗,也是该民族性格特点和民族精神的文化表达方式;史诗中歌颂了英雄主义情怀,表达了对美好未来的祈盼,充满了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但是,随着现代社会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升,文化娱乐方式丰富多样,思想观念发生新的变化,对民俗文化造成严重冲击,蒙古英雄史诗也面临许多困境:一方面蒙古英雄史诗的文化圈在逐渐缩小,其生成发展的社会环境发生了不利的变化;另一方面在民众生产生活中蒙古英雄史诗的受众群体出现分化,尤其是年轻一代对其认识不够,缺乏学习兴趣,传承问题堪忧。在活态传承条件发生变化的情况下,如何有效地保护和传承蒙古英雄史诗这一历史成果,也是一个需要亟待研究与解决的教育问题。因为从古至今,蒙古英雄史诗一直是蒙古民族社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研究的缘由、意义与现状,本研究以教育学、文化学、民俗学等多学科的理论观点为指导,采用史论结合、以史为鉴的史学思维方式,分析了蒙古英雄史诗形成、发展和演变过程以及主要内容与表演形式;运用观察法和深度访谈法,认识蒙古民族的族群特征以及所依存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文化环境状况;通过问卷调查法从现有史诗艺术形式中了解年轻一代受众群体对蒙古英雄史诗文化的认识,概括了蒙古英雄史诗文化传承的实态,发现了传承困境所在;继而将蒙古英雄史诗文化置于教育传承的视野下,重点分析了教育传承蒙古英雄史诗文化的有效性和适切性,以及适合史诗文化特征的教育传承方式,同时提出了解决史诗传承面临困境的应对之策。概括而言,本研究的主要内容与相关结论如下:首先,在分析蒙古英雄史诗的史实方面,以史料为基础,从教育学、民俗学的视角,对蒙古英雄史诗发展史和民间艺人生活史进行梳理与描述。一是从蒙古英雄史诗产生与发展所依存的文化生态体系中,分析其中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宗教环境等历史背景,从而进一步探讨史诗产生、发展与演变的历史进程。二是通过对史料的整理与研究发现,随着民族的统一,政权的稳定,文化交流频繁,孕育蒙古英雄史诗发展的文化环境发生了变化,出现了蒙古英雄史诗的变异现象,产生了两种新的史诗体,即蟒古思故事和本子故事。变异史诗在维持原有史诗的基本结构和特征的同时,融入了其他民族的文化后不断向前发展,促进了民族之间的文化教育交流与融合。三是对蒙古英雄史诗的主要内容及其表演传承形式进行了归纳总结。其中,蒙古英雄史诗主要内容有思想主题、角色形象、结构布局、文本形态和音乐特征等,表演形式有表演主体、表演语境、表演行为等,这些为史诗的口头传承提供了重要的有形和无形载体。四是在史诗的发展演变过程中,民间艺人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他们既是史诗的创作者和传播者,又是史诗的保护者与继承者。为此,考察民间艺人生活史也成为本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即从艺人生活变迁过程中分析对文化创作与传承的影响,为本研究增添了新的内容。其次,在探讨蒙古英雄史诗不同的教育传承方式时,本研究围绕蒙古英雄史诗的传承问题而展开,分析不同教育传承方式的适切性、可行性以及所存在的问题。一是采用访谈法、观察法和问卷调查法对传统的师徒式教育传承方式和现代的社会载体式教育传承方式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父子相传,师徒相授"的传统教育传承模式依然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这一方式在当代面临着传承断代、原生态传承场域消失、传承空间有限等问题;社会载体式教育传承方式以其灵活多样的传承载体提升了传承效果,但依然存在着保障设施建设不足、资源匮乏、机构间相互独立且缺少合作等问题;由于蒙古英雄史诗的特殊性以及社会多元文化的影响,在肯定教育传承民族文化的优势和积极作用的同时,也认识到了当前面临的困境所在。二是各种传承方式之间相互独立,缺少互动与沟通,过于强调和运用单一方式,不能使文化传承达到最佳效果;而有效办法是相互补充,相互促进,共同发展。最后,在蒙古英雄史诗教育传承路径探索与创新上,提出借助文化大数据系统中的数字化载体,将其运用到蒙古英雄史诗的教育传承中,搭建史诗传承的数据化、网络化和信息化的教育平台,使文化资源与教育资源有效对接,不同传承方式之间资源共享、相互补充,以此达到消解传承危机,营造现代化和数字化的良好民族文化教育环境,实现蒙古英雄史诗的有效传承,以丰富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促进蒙古民族的繁荣与发展。
【学位授予单位】:陕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I207.9


本文编号:133495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rwkxbs/133495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cc0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