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指挥艺术风格类型研究

发布时间:2018-02-11 22:39

  本文关键词: 指挥风格 客观再现 主观表现 多元融合 出处:《南京艺术学院》2016年博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十九世纪末到二十世纪中期,伴随着指挥艺术的迅速发展,在西方指挥界约定俗成的形成了三种类型的指挥风格:笔者概括总结为客观再现型、主观表现型以及主客观多元融合型。客观再现型风格是以忠实原谱、尊重作曲家情感为核心,主观表现型风格推崇指挥家对作品的主观感受和二度创作,主客观多元融合型指挥家在综合上述两个风格特点的基础上,在一定程度上忠于原作,也从自身的主观角度来诠释作品,使作品在保持原作的基础上刻上个性色彩的烙印。本文以指挥艺术发展史为线索,以三种指挥风格类型研究为核心,通过对指挥家代表作品的个案研究和对比研究,进一步探讨西方指挥艺术风格的美学内涵和审美表现。本文共分为六章:第一章西方指挥艺术风格的生成与确立。本章分为三节。首先概述了十三世纪至十九世纪西方指挥艺术发展史;其次,将指挥史中有代表性的瓦格纳指挥学派与德奥指挥学派的艺术风格特色、代表人物、影响等予以分别说明。第二章客观再现型指挥艺术风格类型研究。本章分为四节。笔者首先从客观与主观及其关系的哲学意涵入手,明确了本文对主客观的划分具有相对性,即主观表现型指挥家更多地从自我理解出发解构原谱,而客观再现型指挥家更倾向从曲作者的感受出发诠释原谱。其次,以客观再现型指挥艺术的奠基人——托斯卡尼尼为例,从其指挥风格的形成因素分析客观再现指挥风格的特征。最后,通过瓦尔特对勃拉姆斯《第一交响曲》、穆蒂对莫扎特《第四十交响曲》的指挥表演音频、视频资料,进一步阐明客观再现型指挥风格特点。第三章主观表现型指挥艺术风格研究。本章分为四节。笔者以主观表现指挥风格的代表人物富特文格勒为例,概述主观表现指挥风格的形成因素和类型特点。为了更好地理解主客观指挥风格的差异,特选富特文格勒和托斯卡尼尼进行对比说明。最后,以杨松斯指挥的柴科夫斯基《“悲怆”交响曲》、克莱伯指挥的贝多芬《第七交响曲》为例,进一步阐述主观表现型指挥风格的艺术特点。第四章主客观多元融合型指挥艺术风格类型研究。本章分为四节。主客观多元融合指挥类型的形成与二十世纪西方社会思想文化多元发展的趋势有关,同时也是主客观两种指挥风格相互碰撞的结果。卡拉扬作为多元融合型指挥风格的代表人物,既忠实原谱,又合理地进行二度创作,他的指挥风格得到了现代指挥理论研究专家及乐团演奏家们的认同,对现代指挥艺术产生了深远影响。第五章三种指挥风格类型比较研究。本章分为四节,将前三章所涉及的指挥家就同一作品在不同时期、不同场合的指挥表演和音乐处理进行了对比分析,主要包括托斯卡尼尼、富特文格勒与卡拉扬对贝多芬《第五交响曲》的演绎;瓦尔特、克莱伯、阿巴多对勃拉姆斯《第四交响曲》的诠释以及穆蒂、杨松斯、小泽征尔对柴科夫斯基《第五交响曲》指挥处理的比较。进一步论述三种指挥艺术风格的异同。第六章西方指挥艺术风格的审美表现。本章首先通过现象学美学理论对“存在与在者”关系的探讨,分析其对指挥的二度创作表现及其审美评价的指引;其次,根据现代西方音乐哲学的发展线索,研究自律、他律以及现象学美学理论对三种指挥风格的影响,进而得出结论:三种指挥风格的本质区别在于指挥家看待总谱的视角,不存在纯主观或纯客观的指挥风格,对指挥风格的分类只能是相对的。最后,符号学理论对研究指挥动作的姿态美学亦具借鉴意义。笔者在结语中对与现代指挥艺术发展相关的两个前沿问题做了抛砖引玉的论述。一是现代指挥艺术的造型审美;二是指挥与民族文化的关系。对这两个问题的深入研究有助于更好理解现代西方指挥艺术特点,也为指导我国指挥艺术理论的学科建设与实践教学提供借鉴。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艺术学院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J615


本文编号:150416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rwkxbs/150416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517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