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塞腰鼓传承方式及其变迁研究

发布时间:2018-02-28 21:14

  本文关键词: 安塞腰鼓 传承方式 变迁特征 文化再生产 出处:《北京体育大学》2017年博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民族文化是中国梦的魂与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没有文明的继承和发展,没有文化的弘扬和繁荣,就没有中国梦的实现。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体育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加强体育文化建设、促进体育文化繁荣的重要任务之一。当前,由于人们生活方式嬗变以及外来文化影响等原因,我国的体育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正在被边缘化。但安塞腰鼓却在体育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中独树一帜,传承形式良好,在国内外享有盛誉。基于以上背景,本文旨在通过对安塞腰鼓不同历史时期传承方式及其变迁特征的研究,为我国体育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提供借鉴。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田野调查法和口述史法,以安塞腰鼓的传承方式及其变迁为研究对象。本文以1935年之前时期、延安时期、社会主义过渡时期、人民公社时期和改革开放时期为重点,对安塞腰鼓在五个不同时期的传承方式进行分析,并对安塞腰鼓传承方式变迁的动力机制和主要特征进行探讨,并对安塞腰鼓的传承方式进行解构与建构。本文的主要结论如下。(1)安塞腰鼓的起源与战争、宗教密切相关,其与境内的其他非物质文化遗产形成一个完整的共生文化生态系。(2)安塞腰鼓在1935年之前传承方式比较单一,为民俗传承方式,延安时期、社会主义过渡时期和人民公社时期传承发生进一步丰富,均为民俗方式和政府方式。改革开放时期安塞腰鼓的传承方式趋向多元化,包括民俗传承方式、政府传承方式和商业传承方式。(3)安塞腰鼓传承方式变迁的主要特征包括:1)从单一化方式到多样化方式;2)从无意识传承到主动传承;3)继承与创新相结合;4)保护与开发相结合。(4)安塞腰鼓传承方式变迁的动力机制包括社会变迁和文化再生产,两者相互作用,共同促进了安塞腰鼓传承方式的变迁。(5)安塞腰鼓传承方式种类繁多,且每种传承方式具有不同的特点。民俗方式具有娱自发性;政府方式具有主导性;商业方式具有营利性和多样性。我们要根据其传承方式的特点,充分发挥民俗传承方式的群众性作用,政府传承方式的主导性作用,商业传承方式的驱动性作用。
[Abstract]:General Secretary Xi Jinping put forward: national culture is the soul and root of Chinese Dream. The prosperity of a country and a nation is always supported by the prosperity of culture. There is no inheritance and development of civilization, no promotion and prosperity of culture. There would be no realization of Chinese Dream. Broad and profound Chinese excellent traditional culture is the foundation for us to stand firm in the world cultural agitation. Sports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China's excellent traditional culture. It is also an important Ren Wuzhi to 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of sports culture and promote the prosperity of sports culture. At present, due to the changes in people's way of life and the influence of foreign cultures, China's sports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is being marginalized. But Ansai waist drum is unique in the inheritance of sports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the form of inheritance is good, and enjoys high reputation at home and abroad. The purpose of this paper is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inheritance of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of sports in China through the study of the inheritance mode and vicissitude characteristics of Ansai waist drum in different historical periods. Field investigation and oral history, with the inheritance and evolution of Ansai waist drum as the research object.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period before 1935, Yan'an period, socialist transition period, people's commune period and the period of reform and opening up.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inheritance mode of Ansai waist drum in five different periods, and probes into the dynamic mechanism and mai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hange of Ansai waist drum inheritance mode. The main conclusions of this paper are as follows: (1) the origin of Ansai waist drum is closely related to war and religion. It formed a complete symbiotic cultural ecosystem with other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in its territory. During the period of socialist transition and the period of people's commune, the inheritance has been further enriched, both of which are folk customs and government methods. During the period of reform and opening up, the inheritance of Ansai waist drum tends to be diversified, including the way of folk inheritance. The mai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vicissitude of the way of inheritance of Ansai waist drum include: 1) from the single way to the diversification way (2) from the unconscious inheritance to the active inheritance 3) the combination of inheritance and innovation 4) protection and opening. (4) the dynamic mechanism of the change in the way in which Ansai inherits the waist drum includes social changes and cultural reproduction. The interaction of the two has promoted the change of the inheritance mode of Ansai waist drum. 5) there are many kinds of inheritance ways of Ansai waist drum, and each way of inheritance has its own characteristics, folklore style has the spontaneity, government mode has the leading role.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inheritance mode, we should give full play to the mass role of the folk heritage mode, the leading role of the government inheritance mode, and the driving role of the commercial inheritance mode.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体育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J722.21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静波 ,汪海龙;《安塞腰鼓》教学设计及评点[J];语文建设;2004年12期

2 张军;《安塞腰鼓》教学设计[J];语文建设;2005年04期

3 师灿斌;吴龙;;安塞腰鼓的历史渊源与健身功效[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5期

4 朱秀芳;;安塞腰鼓的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J];漳州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4期

5 赵冬刚;;安塞腰鼓在全民健身中的作用[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08年04期

6 向敬之;;安塞腰鼓[J];音乐生活;2010年06期

7 王军棉;;安塞腰鼓的发展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价值工程;2011年36期

8 杨彩萍;杜春斌;;安塞腰鼓进课堂的可行性及实施策略研究[J];陕西教育(高教版);2011年Z2期

9 赵志伟;;安塞腰鼓文化功能的演变[J];陕西教育(高教版);2011年Z2期

10 马永军;杜春斌;;安塞腰鼓的历史回顾与展望[J];延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马东进;杨清轩;;陕北安塞腰鼓进入大学体育课堂教学实践[A];第十五届全国高校田径科研论文报告会论文专辑[C];2005年

2 侯秀英;;语文课堂中“安静也是一种美丽”[A];中华教育理论与实践科研论文成果选编(第1卷)[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张立 王淑玲 郭青 李刚 米宏清;千人安塞腰鼓队 这样舞过天安门[N];陕西日报;2009年

2 记者 张春鸽;境内外百余名记者采访安塞腰鼓[N];延安日报;2009年

3 米宏清;安塞腰鼓将参加上海世博会“陕西周”演出[N];延安日报;2010年

4 王东;安塞腰鼓“响彻”亚平宁半岛[N];延安日报;2011年

5 高兰新 周建东;安塞腰鼓 打出黄土地[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4年

6 记者 艾庆伟 通讯员 志夫 兰新;“安塞腰鼓”成为安塞经济发展新产业[N];陕西日报;2003年

7 李和平 记者 许晓楠;安塞腰鼓“加盟”沙区群众文化[N];大连日报;2008年

8 本报记者 杨永林 张哲浩 本报通讯员 郭志东 刘旭东;安塞腰鼓:穿越千年的战鼓[N];光明日报;2014年

9 李安;安塞腰鼓[N];中国社会报;2004年

10 郭志东;文化产业:弘扬民间文化 做大文化产业[N];中国经济时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孙双明;安塞腰鼓传承方式及其变迁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乔钰;安塞腰鼓及其在全民健身活动中的作用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9年

2 马红伟;安塞腰鼓运动发展的现状及影响因素的分析[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3 高倩楠;社会变迁下的安塞腰鼓[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4 张赛赛;文化生态视域下陕西安塞腰鼓体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5年

5 杜勇强;非物质文化遗产视角下安塞腰鼓的传承与发展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5年

6 王娟;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背景下安塞腰鼓的传承与发展[D];西安体育学院;2015年

7 井娜;安塞腰鼓的人类学研究[D];贵州民族大学;2016年

8 杨水华;安塞腰鼓的价值与传承发展的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8年

9 高姗;安塞腰鼓的田野考察与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9年

10 康靖华;安塞腰鼓的风格特征及文化价值的研究[D];西安体育学院;2009年



本文编号:154899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rwkxbs/154899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e6f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