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新娘_天台宗东南亚传播概说

发布时间:2016-12-12 15:31

  本文关键词:越南天台宗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台州市文化研究中心主任 周 琦
据张曼涛主编的《现代佛教学术丛刊》之83册《东南亚佛教研究》(台湾大乘文化出版社)一书介绍,南传佛教史籍锡兰《岛史》与《大史》记载,佛陀曾三次莅临锡兰(今斯里兰卡)海岛。故锡兰是东南亚佛教的最早传播地,因而东南亚保留了更多的原始佛教风貌。而天台宗传入东南亚则是1922年的越南高僧显奇法师。下根据按传入年代分国叙述。
(一)越南天台宗的弘传
据华中师大越南留学博士生何方勇的博士学位论文《越南天台宗研究》载,天台宗虽于1928年传入,但天台宗的典籍却早已在越南流行了。据隋朝费长房《历代三宝记》记载:“法华三味”在交州,已经被支疆粱接和越南的各位学者合作翻译成汉语。1947年释智净太法师将鸠魔罗什的《法华经》翻译成越南语。智者大师的天台三大部中《妙法莲华经玄义》、《妙法莲华经文句》,,即是智者大师对什译《法华经》的判释,大部分越南僧人和居士都知道。因而天台法华信仰在越南早已存在。现据其研究,叙述如下:

显奇(1863?1936)法师,俗性陈,字国亮。法名得真,法号显奇,是越南天台宗初祖。越南嘉定省芹勺县 (今属于隆安省芹勺县)人。显奇幼年已吃长素,在西贡(今胡志明市)跟从几位中国法师修习明师道。 后来因缘具足,到中国香港青山道教纯阳宫学道。在那里,后中国法师先后谢世,显奇法师就继任纯阳宫住持之位,成为明师道的掌门人(教派领袖)。
明师道属道教先天道,但其根本的教理和修行方法仍是融合了儒教、道教和佛教的内容。因此,显奇法师就有机会经常读诵、研究佛教经典。经过研习和比较,他感觉到仙道的究竟修证果位不能完全达到觉悟解脱,仍流转在苦恼的六道轮回之中。反而,在佛教教法中只能修证阿罗汉果位就可以脱离生死轮回,灭除所有的烦恼,证得有余涅粲,自在无碍。因而显奇开始注意佛教,一边专心学习佛教教义,一边注重实修。经历一段时间实修后,显奇法师决定投入佛门。
1912年,显奇法师听从香港观音山凌云寺妙参法师和高鹤年居士的劝导皈依佛教,遂于1922春,到宁波观宗讲寺,拜中国天台宗第43祖古虚谛闲(1858?1932)为师,请求皈依佛门。谛闲看到他的相貌不凡,心想此人日后定能成为佛门栋梁之材,便同意了。谛闲就请十位法师登坛传给他三皈五戒、沙弥十戒和比丘戒。授戒之后,谛闲赐给他法名“得真”,法号“显奇”。从此,显奇法师就跟着谛闲研习天台教义。并把所有天台宗的“一心三观”、“一念三千”、“圆融三谛”等根本教义和天台宗修行方法都传给了他。他接受之后就认真研习并实行。
显奇法师从谛闲修行一段时间后,觉得基本把握天台宗教义了。就向谛闲请求想回到香港。回港后,首先他把纯阳宫改成青山禅院,任第一任住持。从此,他把天台宗跟念佛法门结合起来作为自己的修行法门,不惜身命,学修并行,昼夜精进。不久之后就有所证悟,得到谛闲的认可和赞叹,成为谛闲的接法弟子,属中国天台宗第48世,高明寺支派第20世,天台教观宗第21世。
何方勇博士的《越南天台宗研究》记载显奇接谛闲法脉,为中国天台宗第48世,这恐是第44世之误。因谛闲是中国天台宗第43代祖,其弟子当为第44代。绝无第48代之理!据《?新纂续藏经》第八十八册《宗教律诸宗演派》载,天台宗自智者大师立天台教观,立为天台教观。演派六十四字(字略)。智者下传二十六世高明寺百松真觉大师演派六十四字(字略),百松老祖又衍表行偈六十四字为号如(真传正受大教演绎)并立名号:“大教演绎,祖道德宏;立定旨要,能所泯同;功成谛显,了达则安;万象海现,孰分二三;初门悟入,化法遂行;己他益利,究极彰明;源深流远,长衍纪纲;百千之世,恒作舟航。”显奇接谛闲法脉,正是“功成谛(闲)显(奇)”;与?虚等一样,均为44世传人,何来48代?显奇后传越南七位法师,均以“了”字起法号,今天台山高明寺住持了文法师亦为“了”字为法号,足证其为中国天台宗第45代传人无疑!此为越南何方勇博士之误矣!
1927年,显奇法师邀请宝静法师(1891?1940)到香港弘法。在青山禅院开讲《梵网经》时,听法的僧尼和居士很多,座无虚席。显奇法师也常为大众开讲佛法特别是天台宗,并引领大众修习。从此,青山道场因天台宗而日益兴盛,显奇法师就想起以前在越南跟他一起修明师道的各位朋友,便给他们写了一封信。请各位尽快安排时间到香港青山禅院来,以领受天台宗教观。收信后,有七位越南法师分三批搭船到香港。
1928年三位越南法师到香港时,正好遇到青山禅院正在开启大戒坛,又特别巧的是在戒坛中显奇法师就是得戒和尚。知道那些朋友来了,显奇法师非常高兴,立即为他们授予三皈依并进行传戒等形式。然后分别赐予法号:释了坛,释了学,释尼了相。其中释尼了相正是显奇法师的侄女;显奇法师是她的亲叔。
1933年,在青山禅院开方便戒坛(内部的戒坛),显奇法师也担得戒和尚:佛寿法师担任阿?梨教授:心事法师担任阿?梨羯磨;寺庙里的诸僧担任七位尊证和四位引礼。虽然是方便戒坛,但是这戒坛也举行得很隆重,总共有七天七夜。戒师向戒子传给五戒、沙弥戒、比丘戒、菩萨戒。同时又把所有的礼义和出家人应该学习的都传教下去。该戒坛,也有三位越南老师来求戒。受戒之后,显奇法师赐给法号是:释了禅、释了乐、释了证。

1935年,显奇法师莅临凤凰山宝林寺大戒坛,并被戒坛恭请担羯磨阿?梨

。这坛场举行了21天之久。前来受戒和护坛的四众弟子门庭若市。此次,越南只有一位法师来求戒。显奇法师便把所有的戒法都传给他,并赐予法号释了即。至此,总共有七位越南朋友前来香港请求受戒学习天台宗。显奇通过他们,把中国天台宗传到越南。
随着岁月流逝,显奇法师年事已高,精力日疲。遂召集徒众,再三嘱咐徒弟一定要精进修行,严持戒律,齐心协力,把天台宗弘扬起来;同时不忘嘱咐中国弟子应多多帮助各位越南弟子,共弘天台宗。1936年3月26日,显奇法师在中国香港青山禅院圆寂.世寿74,僧腊24。
在显奇法师弟子中“了坛、了学、了禅、了乐、了证、了即、了相”七位越南法师,正是把天台宗传人越南的人。七位越南法师对天台宗有很大的贡献。他们从中国香港回来之后,在越南开始努力弘扬天台一宗。把天台教义传递给越南信徒,名之为越南佛教天台宗。从那时起,天台宗就得以成立并发展到现在。但当时越南正不断处于战争状态,开宗立派史料保存不多,诚如越南佛教史学家阮郎在《越南佛教史论》所说:“第一,由于那时国家总是发生战争,越南史料可能被失落或者燃烧;第二,由各位法师在那时也只重视自己修习与做佛事,不太重视到编纂历史,记录分宗立派的过程。因此,史料库在当时很差,使后人在研究时碰到许多困难(阮郎:《越南佛教史论》,文学出版社,河内2000年版,第85页)。”七位越南法师回来之后,马上在越南建立寺院,并广收门徒,后分成六个教团,每个教团是代表一位法师和他建立寺庙。
(1)了坛法师与法华寺
了坛法师当年从香港受戒回来后,就在他的故乡永隆省马上创立了法华寺以传播佛法和天台教观宗。永隆省是越南南部离胡志明市136公里的一个省,全省有11门宗教,其中佛教徒是最多的。由于天台宗教义具有很高的哲学性,不大适合文化水平较低的农民学习,为让天台宗在大众中迅速普及,了坛法师广开道场,如八关斋戒、念佛道场、讲经说法等,特别是念佛法门,把天台宗的核心教义跟打坐,念佛结合起来,方便修习。并尽力把天台教义要旨讲给信众听,教信徒念佛、坐禅,进行实修,让他们会做善事的生活中解决自身己的压力和烦恼。法华寺周围的信徒多数是农民,白天因要做农活,没时间来寺庙学佛。为了给他们方便,每天晚上了坛法师就引导他们持诵法华等经典,然后抽时间给他们讲经说法。这种广化众生的方法,后来亦被天台宗其它支派的各位法师所采用。
为使天台宗有传之人,了坛法师也就随缘度化,培养出来很多德才兼备的出家佛门弟子,他们后来去各地建造寺庙,传播佛法,成为天台宗的栋梁。代表性法师有:达道法师(1864-1953),胡志明市法宝寺和隆安省法宝寺;达圆((1871-1947)、达平(1880-1951),隆安省法连寺;达严,同塔省广济寺;达敬,永隆省莲花寺;达妙尼师,胡志明市法宝寺;达成尼师,胡志明市性善寺;达好、达明尼师,隆安省法兴寺;达净尼师,永隆省法海寺;达花、达善尼师,隆安省法宝寺等徒弟。至今,属于法华支的天台宗寺庙和信徒超过了永隆省。在越南佛教教会的领导下,使天台宗日益发展壮大。
(2)了学法师与法界寺
了学法师回到越南后,听说了坛师兄在永隆省已开始创造建天台宗法华寺,遂在堤岸省(今胡志明市)新平郡开始建立天台宗法界寺。建好寺院,了学法师更加精进修行,化度众生。虽不像了坛法师有中医专长,但是他也有别的特长,那就是讲经说法和看风水等等。正因为如此,他与做生意的人很有缘分。看到那些人相信风水超过信佛,了学法师就想把握这个机会。当他们有事比如说要盖新房子、结婚、开张等来寺庙请法师帮他们看风水时。法师就先帮助他看好风水,然后把佛教的道理讲给他们听。因此,法界寺也得到群众的喜爱。此外,他还为了信徒建立道场,开八关斋戒,引导佛子念佛、诵经等。为了让天台宗以后继续广泛传播到各地,他就收纳徒弟,成立僧团。当时,对他有仰慕之心的人也很多,其中有部分人因缘具足,可以出家。为了让天台宗的僧团能够壮大,了学法师会随缘度化弟子出家。他代表性弟子有:达来法师(1896?1966),隆安省法门寺住持;达问(1913?1990),胡志明市法光精舍住持;达忠,隆安省法盛寺住持;达寿(1901?1962),胡志明市法海寺住持;达绿、达庆,胡志明市法界寺;达和、达智(1899?1972)、达善、达微四位尼师,他们都住在法界寺帮住持做等佛事。


  本文关键词:越南天台宗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1075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rwkxbs/21075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74d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