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届全国中西医结合心身医学学术交流会论文集》2012年

发布时间:2016-12-20 18:56

  本文关键词:失独者悲伤调适及其本土化干预模式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第六届全国中西医结合心身医学学术交流会论文集》2012年

医学生生命意义感与核心自我评价、应对方式的关系研究

孙红梅  

【摘要】:目的探讨医学生生命意义感现状及其与核心自我评价、应对方式的关系,为提高医学生生命意义感提供心理依据。方法采用生命意义感量表、核心自我评价量表以及简易应对方式量表对350名医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①医学生生命意义感普遍偏低,其中37、46%的医学生明显缺乏生命意义感,57.78%的医学生对生命意义与目标不确定;②医学生生命意义感与核心自我评价、积极应对方式均呈显著正相关,与消极应对方式呈显著负相关。③逐步回归分析表明,核心自我评价和积极应对方式是预测生命意义感的主要因素。结论医学生生命意义感与核心自我评价、应对方式密切相关。

【作者单位】:
【分类号】:R-4
【正文快照】:

I引言生命意义感是个体对自己存在泪的和价值的感知川,‘包括生命存在的价值和生命最终要达到的目标两个方面。当一个人缺乏生命意义感时,就会产生空虚、无聊、厌烦的感觉,严重者会引发“存在性神经症”。许多研究表明,生命意义与生理、心理健康存在高相关{’一幻。因此,

下载全文更多同类文献

PDF全文下载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AdobeReader仅支持PDF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李旭;卢勤;;大学新生生命意义感与心理健康状况的相关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0年10期

2 金玲玲;李芳;刘芳;李义庭;;医学生生命意义感及其与学习动机关系的研究[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3期

3 彭霞;王鑫强;郭成;;重庆某高校大学生生命意义感与心理健康关系[J];中国学校卫生;2011年09期

4 解亚宁;简易应对方式量表信度和效度的初步研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1998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林德明;;体育专业大学生压力应对方式的特点[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2 谭金蓉;;大学生的心态状况调查及其积极心态培养对策研究[J];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6期

3 蔡鸿新;林其胜;翁文泰;龚冰海;洪青云;;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心理状态与应对方式的相关性研究[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年02期

4 王宗华;彭李;王仙园;孙溦;陈陵;任辉;;创伤住院患者急性应激障碍及影响因素的调查研究[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11年21期

5 张美丽,车文芳,汪兰;消化道肿瘤患者应对方式与焦虑状况分析及护理对策[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3年23期

6 何明娥;赵静波;罗乐宣;解亚宁;许军;;深圳市社区人群的应对方式特征分析[J];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06年02期

7 刘宏彦;傅茂笋;贾林斌;;山东省中学生应对方式的调查研究[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0年12期

8 潘丽春;;术前患者应对方式与家庭功能的相关性研究[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医学版);2009年03期

9 陈虹霖;张一奇;;大学生压力及心理健康与应对策略的相关性探析[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5年06期

10 刘光辉;燕良轼;李新利;;“大五”人格与应对方式对企业员工心理健康的影响[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2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李晓苗;刘丹;高文斌;;北京女大学生进食障碍、生活事件及应对方式关系研究[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三卷)[C];2010年

2 罗跃龙;彭春平;廖永毅;;划船运动员赛前训练期个性与应对方式的调查分析[A];第8届全国运动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3 ;The research on mental conservation of enterprises managers——the empirical analysis based on the suvey[A];第五届(2010)中国管理学年会——组织行为与人力资源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10年

4 王琳;;脑卒中主要照顾者应对方式与负担状况的调查研究[A];2012年河南省外科创伤及灾难救治专科知识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2年

5 孔维维;;护生对自身遭受患者轻视情况感知的分析与应对[A];甘肃省中医药学会201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陈伟娜;企业员工职场欺负内容结构及相关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2 范方;留守儿童焦虑/抑郁情绪的心理社会因素及心理弹性发展方案初步研究[D];中南大学;2008年

3 植凤英;西南少数民族心理压力与应对:结构、特征及形成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4 张斌;大学生完美主义人格特质的测量及其与抑郁的关系研究[D];中南大学;2012年

5 方必基;青少年学生心理资本结构、特点、相关因素及团体干预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2年

6 崔镇花;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抑郁、焦虑与神经营养因子关系研究[D];延边大学;2014年

7 李秀;失独者悲伤调适及其本土化干预模式研究[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4年

8 齐玲;听力障碍中学生残疾自我污名量表修订及流行病学调查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畅;监狱警察应对方式问卷的编制及对其心理健康和应对方式的干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2 刘海琼;护理本科生自我效能感、应对方式与技能考试成绩的相关性研究[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0年

3 王玲;影响不孕不育患者生活质量的心理社会因素分析及心理干预的研究[D];潍坊医学院;2009年

4 吴倩;自我分化、应对方式及婚姻满意度的关系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5 毕云霄;孤独症儿童家长应对方式及影响因素分析[D];吉林大学;2011年

6 盖卫娜;高中生领悟社会支持、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的相关性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7 马丽;感恩与主观幸福感:中介效应和调节效应的探讨[D];南京大学;2011年

8 姚润琴;武汉地区体育与非体育专业大学生社会适应与应对方式的比较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9 黄云;社区医生职业倦怠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南京医科大学;2011年

10 周文静;高职生自我价值感、应对方式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卢勤;李旭;邵昌玉;;2009级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状况研究——以成都市某高校为例[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0年03期

2 于秀丽;任洁;杨文新;;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分析[J];高教探索;2007年01期

3 许思安;张积家;;广州市高三学生自我超越生命意义与考试焦虑、考试元担忧的关系[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7年12期

4 何美金;;生命教育中若干问题的探讨[J];教育评论;2009年02期

5 单常艳;王俊光;;高校生命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建构研究[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年09期

6 张利燕;郭芳姣;;生命意义的概念与个体差异[J];心理研究;2010年05期

7 李虹,梅锦荣;测量大学生的心理问题:GHQ-20的结构及其信度和效度[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2年01期

8 张雨新,方新;大学生应付策略的适应性和身心症状[J];心理学报;1990年02期

9 周娟;;高职学生生命意义与自我和谐的相关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08年08期

10 陈文斌;刘经纬;;大学生生命教育探析[J];中国高教研究;2006年09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陈军;广州地区大学生心理亚健康状态及生活意义感研究[D];第一军医大学;2005年

2 赵晴;四川省医科大学生生命意义感与心理健康的现状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08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占春旺;胡光丽;;护理本科生孤独感与生命意义感的关系研究[J];护理学报;2013年07期

2 郭辉;李蔓荻;苏萌;;医学生生命意义感状况研究[J];中医教育;2013年06期

3 孙红梅;王雷;阴山燕;;医学生生命意义感与核心自我评价、应对方式的关系研究[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3年09期

4 罗丽萍;谢云天;;757名医学生生命意义感研究[J];科技致富向导;2011年33期

5 金玲玲;李芳;刘芳;李义庭;;医学生生命意义感及其与学习动机关系的研究[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3期

6 刘明娟;李然;肖海雁;;医学生生命意义感和抑郁情绪的关系[J];山西大同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6期

7 郭辉;李蔓荻;苏萌;;医学生生命意义感来源调查报告[J];北京教育(德育);2013年09期

8 邢秀兰;;生命教育视野下高护生生命意义感调查研究[J];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孙红梅;;医学生生命意义感与核心自我评价、应对方式的关系研究[A];第六届全国中西医结合心身医学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2年

相关机构

>天津中医药大学人文管理学...

相关作者

>孙红梅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大众知识服务
京ICP证040441号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新出网证(京)字008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9993 010-62982499
服务热线:010-62985026 010-62791813
在线咨询:
传真:010-62780361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0475号



  本文关键词:失独者悲伤调适及其本土化干预模式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2138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rwkxbs/22138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8fe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