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热词的伦理研究

发布时间:2017-03-17 11:00

  本文关键词:网络热词的伦理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随着网络的日渐普及和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在大数据背景下海量的网络信息的传播使人们应接不暇,大众参与传播和评议社会新闻事件也随之普及化,各种社会舆情和社会心态也加速成型。这些变化强化了社会大众和弱势群体的话语权,也赋予了其对民主权力包括精英们话语权力的监督。在此基础上,社会热点事件或重大新闻一旦产生,聚焦于社会舆情事件之上的网络热词也就应运而生。在这些网络热词中有的积极向上,催人奋进,传递着社会正能量,引领着社会良好的道德风尚;但由于中国正处于对外开放,既要面对西方敌对势力和平演变的侵蚀与干扰,又要面临市场经济条件下利益分化,价值取向多元,传统思想道德解构所带来的困惑与迷惘,因而更多的网络热词则是以黑色幽默和讽喻风格为特征的形式出现,并在各类负面新闻事件中不断涌现和演变,时刻腐蚀着部分网民的思想道德素养,即有损党的形象,又弱化了政府的公信力。青少年作为网络时代的主力军,其思想道德水平和价值取向决定了国家发展的前途与命运。如何认知与对待网络热词,如何发挥网络热词的道德功能,加强网络热词道德规范与其对网络舆情的引导,以建立积极健康的网络环境,就成为新时期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题中应有之义。在结构上,本文按照网络热词发展的技术背景、生成来源、道德文化功能、发展特征、传播模型、伦理道德生活现状、伦理引导及路径选择的先后顺序来开展研究。首先,网络热词作为一种新的道德文化关键词,它与当代社会道德生活紧密相联,同时也离不开大数据和网络文化背景。网络热词源于大众生活,植根于社会文化,它行于规则、意于使用,外化为一种群体性的语言游戏;同时又是网络时代的社会关键词,给虚拟网络的文化价值观念烙上了平等、自由、开放的印记。文中选取了可信度较高的互动百科和百度百科联合多家机构发布的2008年度至2014年度的网络热词作为研究对象,对网络热词进行分类,并分别建立其传播模型,分析其演变规律和特点。其次,以折射社会正负两面影响的网络热词为例,开展正负两类网络热词与当代道德生活的相关性研究,大量的网络热词的实证研究表明,积极性网络热词引领当代社会良好道德风尚,具体体现为勤俭节约美德的提倡、仁爱精神的彰显、爱国主义精神的弘扬等;消极性网络热词则凸显当代社会道德失范,具体表现为社会公德的缺失、人际关系的冷漠、公共权力的异化等等。最后,基于网络热词与当代社会道德生活现状的相关性研究,针对社会道德失范及伦理失常,我们应对网络热词进行伦理反思,用正确的伦理观加以积极的引导。一方面,规范网络热词的语言形式,纠正部分网络热词给传统语言带来的负面影响,并剖析其所呈现出亚文化、粗俗语言、恶俗文化带来的语言伦理问题,着重对网络热词语言本身加以规范;另一方面,注重发挥网络热词传递社会正能量的作用,引导广大网民都能进行正确的价值定位,达到全新的伦理高度。通过研究,本论文认为:第一,网络热词是当代大数据背景下的社会道德文化关键词,通过解码网络热词,我们可以把握社会道德文化与生活;第二,所有网络热词都是易感型词汇,它在其演变的传播模型中,易感词又分为反复型和免疫型,其中反复型易感词一般由重大的社会舆情事件所引发,根据舆情事件产生的正负两面的社会影响,再次细分为积极性网络热词和消极性网络热词,其中,消极性网络热词在社会重大舆情事件中占较大部分。第三,网络热词的演变大都呈现出舆情性、主体性、信息倾向性和热度周期性等特征。而这些特点正好契合了网络热词作为一种道德文化关键词的属性,也赋予了它对网络舆情予以伦理引导的可能性,从而能在一定程度有效抑制网络舆情所带来负面社会影响,促进社会和谐。第四,网络热词与当代的道德文化生活有很强的相关性,网络热词是当代社会道德生活的晴雨表和指示器,通过积极性网络热词,可以引领当代社会良好道德风尚,消极性网络热词又凸显当代社会生活中的道德失范;第五;鉴于网络热词与道德文化生活的相关性研究,在对待网络热词的态度上,我们应注重其作为社会道德文化关键词对网络舆情的引导作用,最大程度地发挥网络热词教育功能,发出中国声音,传递中国力量,从而有效引导网民们在虚拟的网络世界和现实社会都能树立一种健康、积极向上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凝聚道德的正能量。
【关键词】:网络热词 大数据 关键词 道德现状 伦理思考
【学位授予单位】:湖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B82-059
【目录】:
  • 摘要4-7
  • Abstract7-14
  • 第一章 导论14-29
  • 第一节 选题的缘由14-15
  • 第二节 研究意义15-17
  • 一、理论意义15-16
  • 二、现实意义16-17
  • 第三节 文献综述17-26
  • 一、关于网络热词的研究综述17-20
  • 二、关于语言伦理的研究综述20-22
  • 三、关于网络语言伦理的研究综述22-24
  • 四、关于关键词研究社会文化的研究综述24-26
  • 第四节 研究方法及内容26-28
  • 一、研究方法26-27
  • 二、研究内容27-28
  • 第五节 本研究的可能创新之处28-29
  • 第二章 网络热词:大数据时代的道德文化关键词29-58
  • 第一节 网络热词是大数据时代的新现象29-39
  • 一、网热热词的界定29-32
  • 二、网络热词的取样32-36
  • 三、网络热词的分类36-39
  • 第二节 网络热词产生的背景39-47
  • 一、网络热词的大数据技术背景39-42
  • 二、网络热词的社会语言学背景42-44
  • 三、网络热词的网络文化背景44-47
  • 第三节 网络热词是大数据时代观察社会道德文化的新工具47-58
  • 一、网络热词折射当代社会文化与道德48-50
  • 二、关键词是研究社会与文化的方法论50-54
  • 三、网络热词是大数据时代的社会关键词54-58
  • 第三章 网络热词的演变及其特征58-70
  • 第一节 网络热词演变的因素58-61
  • 一、议程设置对网络舆情的促进58-60
  • 二、意见领袖对网络热词的引领60-61
  • 第二节 网络热词的演变类型及其模型61-65
  • 一、反复性易感型网络热词及其演变模型62-64
  • 二、免疫性易感型网络热词及其演变模型64-65
  • 第三节 网络热词的演变特征65-70
  • 一、网络热词演变的阶段性66-67
  • 二、网络热词演变的主体性67-68
  • 三、网络热词演变的倾向性68-69
  • 四、网络热词演变的周期性69-70
  • 第四章 网络热词与当代社会道德生活70-94
  • 第一节 网络热词与当代社会道德生活的相关性70-76
  • 一、网络热词反映社会生活70-73
  • 二、网络热词折射道德生活现状73-76
  • 第二节 积极性网络热词引领当代社会良好道德风尚76-81
  • 一、勤俭节约美德的提倡76-78
  • 二、仁爱精神的彰显78-80
  • 三、爱国主义精神的弘扬80-81
  • 第三节 消极性网络热词凸显当代道德行为失范81-94
  • 一、社会诚信的缺失81-86
  • 二、人际关系的冷漠86-89
  • 三、公共权力的异化89-94
  • 第五章 网络热词的伦理引导及其路径选择94-118
  • 第一节 网络热词的伦理引导94-103
  • 一、网络热词的伦理本质95-97
  • 二、网络热词的伦理特点97-101
  • 三、网络热词的伦理对策101-103
  • 第二节 网络热词的伦理功能103-110
  • 一、网络热词引导网络舆情的可行性103-106
  • 二、注重网络热词对网络舆情的引导106-110
  • 第三节 网络热词伦理规范的路径选择110-118
  • 一、发挥网络热词的道德教育功能110-113
  • 二、强化社会大众与广大网民的道德自律和道德约束113-116
  • 三、以正能量网络热词来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116-118
  • 结语118-120
  • 参考文献120-129
  • 附录129-132
  • 致谢132-133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峰;试论我国诚实信用原则的道德基础——从身份到契约的转变[J];河北法学;2005年04期

2 闫磊;;“文化”——社会学视角下的概念分析[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0年01期

3 李迟;;《追忆》中宇文所安对中国古代诗歌的阐释策略[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0年06期

4 薛亚利;;定性研究方法争议探究[J];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5 朱敏;周雷;;探索一种全景化的民族志叙述——从Discovery历史频道谈起[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6 闫伊默;刘玉;;仪式传播:传播研究的文化视角[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7 邢建昌;朱铁梅;;文艺美学:走向一种文化批判理论[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8 尹兆旭;;浅谈音乐与国民文化素质[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3期

9 韩红雨;张绰庵;马敏卿;;木兰拳百万娘子军之谜的文化解释[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12年03期

10 刘伦文;;土家族梯玛“玩菩萨”仪式及其社会功能——以双坪村卡落坪梯玛班子为例[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小雪;语文教育中的传统节日文化教育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2 胡优玄;广西民族文化资本化中的政府政策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3 潘瑜;客家祠堂文化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4 姚洪阳;试论人机关系的历史发展及其文化考量[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5 郑衡;高校和谐校园建设问题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6 李响;高师民族声乐生态课堂构建策略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7 陈训剑;侨乡的巡海大王崇拜[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8 臧晓曦;民族文化的再生与认同—作为文化符号的铜鼓[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9 覃志鹏;广西民族自治地方成立逢十周年庆典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10 汤顺霞;苦水高高跷及其二月二龙抬头社火的调查[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本文关键词:网络热词的伦理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5275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rwkxbs/25275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d8a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