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名楼的历史还原

发布时间:2017-03-17 17:02

  本文关键词:文化名楼的历史还原,,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文化名楼是一道建筑景观,也是一道文学景观。名楼文化包含建筑、文学、绘画等艺术层面的内容,也关系着政治、宗教等意识形态层面的内容,还涉及到地理、职官等制度层面的内容。它是多学科的交叉命题,具有“文化窗口”的意义。文章由绪论、正文和结论组成。绪论部分交待了研究缘起、对象和思路。当下文化名楼的研究多局限在纯文学的范畴,以编修《楼志》为最终成果,前者未能将文学和历史有机联系,后者的类别意识常造成楼史信息的割裂和遮蔽。本文以黄鹤楼、滕王阁、岳阳楼、江州庾楼、鄂州南楼五座名楼为考察对象,从时序角度呈现五楼本身的兴废历史,同时观照其变迁过程中的历史文化背景。第一章描述了黄鹤楼的历史变迁。鹤楼显名于盛唐,到北宋时已为江南形胜,但在南宋毁圮百年,元代始逐渐复兴,明清两朝鹤楼作为治乱之象征,得到频繁重建,地位尊贵,最后一座鹤楼毁于清末,直到上世纪八十年代始获重建。本章还对历代黄鹤楼的形制作了一些呈现。第二章考述了鄂州南楼的兴废过程。南楼与鹤楼毗邻于蛇山之上,南楼创建于唐,北宋重建后因附会名人轶事而闻名,南宋鹤楼毁圮时南楼盛极一时,但随着鹤楼复兴,南楼逐渐衰微。本章还廓清了南楼历史上的别名问题,对南楼和蛇山上其他楼阁之间的关系作了辨析。第三章呈现了江州庾楼的显晦状况。江州庾楼因纪念东晋名人庾亮而得称,因附会庾亮轶事而闻名。庾楼在中晚唐已为江州名胜,北宋时和黄鹤楼、岳阳楼并称于江湖,南宋庾楼宴集颇盛,楼名益著。元代以后庾楼逐渐衰微,明代清两朝虽不断经修,但楼名难复两宋之盛。本章还从历史地理的角度对名人轶事的转移现象作了一些解释。第四章考订了滕王阁的建废历程。滕阁创自唐初,在唐代已经历数次重建,五代时因特殊的政治原因和地理位置获得新生,北宋时得到精心修缮与维护,南宋时三毁三建并移址城上,滕阁在元代因政治身份再次获得两次重建。鉴于前人成果之丰,本章暂未对明清以后的滕阁之建葺展开考述。第五章再现了岳阳楼的盛衰面貌。岳阳楼的楼体是岳阳城西门之城楼,可追溯到六朝的巴陵城楼,唐前期称作南楼,经张说题诗后楼名始著,李白、贾至等盛唐诗人题咏后定名岳阳楼。岳阳楼在唐代的建葺不可考,宋代以后始有重建记载。北宋的三次重建确立了岳阳楼的地位,影响深远。岳阳楼在南宋以后的变迁有待后续补充。结论总结全篇。对所谓的“历史规律”进行了反思,揭示了文学作品在文化名楼形成和演进过程中的推动作用。文学书写的意义不仅只是对楼阁本身的描绘,还全面记录了名楼形成过程中所关联的诸多制度层面的信息。通过文学作品可以再现文化名楼的楼史变迁及兴衰过程,并借以呈现名楼生成的历史文化图景。最后提出名楼研究应从文学研究转向文化研究,也可作时代、地域、景观类型三个维度的拓展,从个体研究走向整体研究。
【关键词】:文化名楼 黄鹤楼 鄂州南楼 江州庾楼 滕王阁 岳阳楼
【学位授予单位】:武汉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I206.2
【目录】:
  • 论文创新点6-12
  • 中文摘要12-14
  • ABSTRACT14-17
  • 绪论17-36
  • 第一节 研究缘起18-20
  • 第二节 对象选择20-23
  • 一、唐宋楼阁文学的特点20-22
  • 二、名楼的地理分布特点22-23
  • 第三节 研究思路23-36
  • 一、从修志到修谱——读“作家年谱”和“作品编年”的启示23-25
  • 二、“还原”楼史——以线布点,注意小事件25-27
  • 三、“还原”生态——以面承线,留意大背景27-36
  • 第一章 黄鹤楼的变迁36-84
  • 第一节 唐前鹤楼的记载38-40
  • 第二节 唐代鹤楼的闻名40-46
  • 一、盛唐江夏地标40-42
  • 二、中唐游宴胜地42-43
  • 三、晚唐游踪不绝43-44
  • 四、唐代鹤楼之貌44-46
  • 第三节 宋代鹤楼的存毁46-55
  • 一、北宋江南形胜46-50
  • 二、南宋毁圮百年50-52
  • 三、宋末终获重建52-53
  • 四、宋代鹤楼之貌53-55
  • 第四节 元代鹤楼的复兴55-60
  • 一、元代鹤楼文人游踪55-57
  • 二、元末鹤楼毁于战火57
  • 三、元代鹤楼之貌57-60
  • 第五节 明代鹤楼的频建60-71
  • 一、明前期的重建60-62
  • 二、明中叶的大修62-64
  • 三、明后期的再建64-66
  • 四、明末毁于兵乱66-68
  • 五、明代鹤楼之貌68-71
  • 第六节 清代鹤楼的地位71-84
  • 一、清前期频繁重建71-73
  • 二、清中叶地位尊贵73-76
  • 三、清后期由盛转衰76-77
  • 四、清代鹤楼之貌77-84
  • 第二章 鄂州南楼的兴废84-106
  • 第一节 南楼的来历85-89
  • 一、前贤诸说质疑85-88
  • 二、南楼因方位得名88-89
  • 第二节 南楼的扬名89-92
  • 一、方泽其人和元yP重建90-91
  • 二、山谷题诗和南楼扬名91-92
  • 第三节 南楼的鼎盛92-96
  • 一、孝宗乾道重建和南楼题咏之盛92-94
  • 二、宁宗庆元重修94-95
  • 三、宁宗嘉定再建95-96
  • 第四节 南楼的衰落96-98
  • 第五节 南楼与鹤楼的消长98-100
  • 第六节 南楼名称考辨100-106
  • 一、关于“安远楼”100-102
  • 二、关于“楚观楼”102
  • 三、关于“白云阁”和“白云楼”102-104
  • 四、从“宋南楼”到“清南楼”再到“今南楼”104-106
  • 第三章 江州庾楼的显晦106-124
  • 第一节 庾楼的得名106-109
  • 一、庾楼之“称”——庾亮和江州的渊源106-108
  • 二、庾楼之“名”——附会庾亮的“登楼”轶事108-109
  • 第二节 庾楼的兴盛109-114
  • 一、唐代庾楼初露气象109-110
  • 二、北宋庾楼大放异彩110-111
  • 三、南宋庾楼宴集之盛111-114
  • 第三节 庾楼的衰微114-120
  • 一、元代庾楼存而未毁114-115
  • 二、明代庾楼移址重建115-117
  • 三、清代庾楼名声复起117-120
  • 第四节 庾亮轶事转移的历史地理原因120-124
  • 一、“武昌”、“浔阳”的区划演变120-121
  • 二、“武昌”、“鄂州”的地名演变121-124
  • 第四章 滕王阁的建废124-162
  • 第一节 唐代兴建126-134
  • 一、滕阁之创建和首次重修126-127
  • 二、盛唐滕王阁之存毁127-128
  • 三、中唐滕王阁重建考辨128-132
  • 四、晚唐重建和滕阁诗歌132-134
  • 第二节 五代新生134-138
  • 一、江西的政治归属134-135
  • 二、洪州的地理特点135-136
  • 三、滕王阁的乱世新生136-138
  • 第三节 北宋大修138-145
  • 一、宋初王勃故事的流传138-139
  • 二、北宋前期的维护139-141
  • 三、北宋后期的大修141-145
  • 第四节 南宋重建145-158
  • 一、建炎之火与绍兴重建145-149
  • 二、乾道重建与移址功过149-153
  • 三、意外之火及稍后重建153-154
  • 四、宋元之际的政治形势154-156
  • 五、宋元之际的滕阁文学156-158
  • 第五节 元代复建158-162
  • 一、元世祖至元末的重建158-159
  • 二、元惠宗至元初的重建159-162
  • 第五章 岳阳楼的盛衰162-185
  • 第一节 岳阳楼的来历165-174
  • 一、楼体之来历165-169
  • 二、名称之演变169-174
  • 第二节 岳阳楼的重建174-185
  • 一、庆历重修174-180
  • 二、元丰重建180-184
  • 三、政和再建184
  • 四、南宋以后的重建(待补)184-185
  • 结论185-192
  • 一、“乱世则废”——对所谓“规律”的反思185-186
  • 二、“楼因文名”——谈文学作品的价值186-188
  • 三、从文学研究转向文化研究188-189
  • 四、从个案研究走向整体研究189-192
  • 参考文献192-202
  • 攻博期间发表成果202-203
  • 后记203-204

  本文关键词:文化名楼的历史还原,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5316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rwkxbs/25316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f72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